■ingnchen@gmail.com

目前分類:|||社論 評論 (10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北韓在台北時間廿三日向南韓延坪島發射了近兩百發的海岸炮與迫擊炮彈,造成南韓兩名官兵與兩名平民死亡,數十名軍民受傷。

     全世界股市隨之震動,接著韓元猛跌,金價抬頭,南韓社會紛紛討論空襲避難所、後備軍人應召入伍的問題,六十年前韓戰的陰影,瞬間籠罩亞太上空,揮之不去。

     經過一天的激情,雙方雖已停火,股匯市也平穩下來,但情勢並未趨緩,各方仍在積極備戰;大家都知道,朝鮮半島真正危險之處,在於誤判彼此反應,導致螺旋升高的惡性循環。目前劍拔弩張的狀況,是不是暴風雨來襲前的寧靜?

     研判目前朝鮮半島形勢大致上有三個變數,而最難回答的問題就是:北韓這樣做,背後是理性的決策?還是政權開始崩潰的跡象?

     傳統的看法認為,這是北韓故技重施,先在兩周前特意邀請了史丹福大學教授,參觀鈾濃縮設施,讓他看到上千台離心機,顯示北韓的核武實力,現在則以傳統衝突,逼美國要與平壤談判。另一個看法是與金正恩接班有關,在未正式任職前,他需要立功才能服眾,所以擊沉天安艦,現在出任中央軍委會副主席,更要有表現,才能更上一層樓,所以炮擊延坪島。這都還是理性的解釋,但可不可能出於內部分裂,軍隊中有人對金正恩不滿,甚至是領導層有變?最令人憂心的就是金正日猝逝,政權開始崩解。

     發生炮擊事件後,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立刻發表聲明,譴責北韓,但北京仍然維持過去一向挺北韓的態度,沒有譴責平壤,只是表示關注,「具體情況有待核實」。北京的態度是判斷未來的第二個變數;中國外交部雖然重複過去一貫立場,希望各方保持冷靜克制,「繼續推進六方會談進程,符合有關各方的共同利益」,私底下,北京是非常失望的,因為北韓魯莽行徑,已經破壞了北京幾個月以來一手促成的六方會談氣氛。

     自從三月天安艦被擊沉之後,由中國擔任主席的六方會談陷於停頓,藉著金正日訪問東北,胡錦濤與他會談,達成重啟六方會談的共識,中國韓半島特使武大偉隨後於東北亞各國間穿梭,取得美國的首肯,南韓也開始恢復對北韓的糧食援助。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北韓展現核武實力,結果並不太壞,至少可以讓美國人回過頭來正視問題,歐巴馬政府事實上也緊急派了北韓事務特使來中國,預備就新一輪的談判交換意見,可是在他抵達北京當天下午,就發生了炮擊事件,美方馬上表示,六方會談必須以北韓非核化為前提,這是北韓過去堅拒的條件,從而也打碎了北京的六方會談美夢。北京當然火大,但是苦在心裡,不能公開講出來,如果是北韓內部協調統御出了問題,中國不好批評他國的紕漏,但如果北韓是有意的,那更是兩國重大分歧。

     第三個變數是美國如何因應;歐巴馬最優先的是要防止雙方對立情緒升高,避免美國被捲入。如果真打起來,目前駐南韓美軍三萬多人都將成為戰火下的人質,但是北韓一再的挑釁行為,如果沒有當頭棒喝的嚇阻作為,會讓平壤得寸進尺,馬上會有第三次冒進攻擊。

     美國和南韓的總統與國防部長先後在通話時,都同意要「協調一致」來回應,美方還特別對南韓的「克制」表示讚賞,換做軍事作為,就是美國要南韓不得輕舉妄動,軍事報復行動必須要與美國「協調」之後,才能夠進行。事實上,目前美國駐軍與韓國軍隊的「戰時指揮權」還是掌握在美軍總部手上。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述統計數據中,最令人側目的仍是失業率。失業率所以特別受到各方矚目,原因有兩個:其一是失業率與每個家庭休戚相關;其二是行政院長吳敦義曾再三承諾年底前失業率要降至5%以下。如今這項承諾終於實現,政府的努力固然值得肯定,但從就業的本質來看,台灣的勞動市場依然隱憂重重。

     就業的本質是什麼?人們就業最初始的目的自然是賺取收入以維持生活,若這個需求無虞,進一步就會想自工作中實現理想獲得成就感。如果就業不能滿足這兩個層次的需求,則就業與失業何異?然而,台灣如今許多就業機會與上述兩項工作本質漸行漸遠,遑論自我實現,連維持基本生活都成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失業率跌破5%的此刻,依舊感到憂心的原因。

     這段時間大家多少都聽過,國人的薪資已停滯多年,但只是停滯而已嗎?恐怕不是。總體指標有個最大的盲點,即指標只是在陳述一個「平均」的現象。國人平均收入停滯多年,並不是指600多萬受僱者的薪資都停滯,而是有人增、有人減,但綜合平均卻原地踏步。換言之,平均薪資停滯所釋出的另一個訊息,乃是有一大部份的人近年薪資已呈快速下滑。

     我們這項推論可以從官方的調查得到證實。民國96年受僱者每月工作收入低於1萬5千元者16萬人,在1萬5千至2萬元之間者有65萬人,合計只有81萬人;去年低於1萬5千元者已升至27萬人,至於1萬5千至2萬元者更增為79萬人,合計高達106萬人。試想逾百萬受僱者每月領取的薪水不到2萬元,在房價高漲、物價騰飛下,如此微薄的收入,如何生活?

     台灣每月收入不到兩萬元者,絕不止上述的百萬人。就業人口裡除了受僱者之外,還有自營作業者、無酬家屬及雇主,雇主情況也許好一點,但像開計程車、攤販這些自營作業者每月收入微薄者,絕不在少數。這告訴我們,隨著近年來台灣就業型態的改變,已有愈來愈多人的生活陷於困難,成為貧窮的工作者;而這些艱困的情況,並不會因為失業率的降低而有所改善。

     如前所述,就業者還有另一個更高層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實現。但在當前就業型態的變化下,職場上充斥著短期、臨時及人力派遣的「非典型工作」,這些工作非僅薪資微薄,更遑論自我實現了。相關調查證實了這些年「非典型就業者」逾半數無法轉入全職的工作,由此可知,這樣的工作環境遲早會使他們最後淪為怯志工作者,進而退出勞動市場。

     除了這些落在「非典型就業」裡的人難以自我實現,事實上進入高科技業的工作者也未必能發揮所長。國內高科技業優渥的待遇吸引了7萬個碩、博士前往任職,碩、博士之多占了製造業僱用碩、博士總數的一半。然而,許多高學歷者之所以投身於科技業係因員工分紅,與其所學及理想未必相關。前經濟部長林信義對於高學歷人才過度集中科技業曾多所感慨,他認為如果這些人才能有部份轉到傳統產業,不但可以發揮所長,而且對國內經濟的幫助應該會更大。雖然林前部長洞悉了台灣經濟發展的困境,惟藍、綠執政多年,這個現象迄今仍未見改善。

     我們樂見台灣經濟出現兩位數的成長,更樂見失業率降至5%以下。這些統計數據顯示在當前紛亂的國際經濟情勢下,台灣景氣仍向復甦之路邁進,有助我們釐清經濟實況。然而,我們仍要提醒執政當局,不可過度樂觀看待這些數據,因為直到如今,勞動市場仍有逾10萬個就業機會是政府以短期就業方案創造的,待促進就業方案明年初退場,失業情勢依然有升高的風險。

     要言之,台灣今天最令人憂心的不是失業率的升高,而是整個就業環境變化下所出現的工作貧窮,以及人力供需失衡下學非所用等兩大問題。隨著失業率趨緩,執政當局未來最該著力的,不是再如何降低失業率,而是正視就業本質的問題。逾百萬人月薪低於2萬元,高學歷過度集中科技業,這些隱而未現的困境若不改善,兩位數的經濟成長恐怕只會曇花一現,而更棘手的失業難題不久之後必將捲土重來。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技擊運動的種類甚多,包括擊劍、摔角、拳擊、柔道、跆拳、泰拳、太極拳、空手道、日本劍道、詠春拳、合氣道、截拳道、猴拳、醉拳、螳螂拳、羅漢拳等。以上所列項目多數都還是由中國武術發展演變而來的技擊;如果再加上國家地理頻道上所播放的種種其他項目,則全世界技擊種類大概不下五十種。

     但是,在這數十種武術項目中,能夠納入奧運比賽的,僅有西洋擊劍、柔道、摔角、拳擊等區區數項,而跆拳則是最近幾屆才在韓國人的大力奔走下勉強納入奧運正式項目。然而納入奧運的項目不見得將來不會被取消;如果一項運動常發生愛國裁判、主觀認定、祕書長說謊、護具規格未標準化等詭異紛爭,則此項目是否適宜納入奧運,就值得斟酌。

     技擊運動的目的是為強身、防身,而不是為了成為國際比賽的官式種類,更不是為了要分出誰是金牌、誰是銅牌。成為國際賽事的項目當然有增加運動人口、鼓勵切磋、提升普遍水準的正面推廣作用,但是必然有負面扭曲與後遺症。從此次我國亞運選手楊淑君所受屈辱的風風雨雨,我們就可以看出韓國強推跆拳運動的一些問題。

     技擊是為取勝,而取勝就是要出其不意地打到對手萬難防備的身體罩門,或摔或扭或打或擒,原則上都有可能。但是既然要比賽分出高下,就一定要有規則、有得分計算的規定:打到哪裡得一分、哪裡三分、怎麼打算分、怎麼打不算分、不能掃堂腿、不能過肩摔、不准擒手指、不可鎖喉、更不可打臉打陰等等。此外,所有的技擊比賽都一定要堅守自己那一套武術的打法,不容許比賽者以別門武術招式魚目混珠。簡單地說,武術既要國際比賽,就一定要有「格律」;這樣的格律多多少少也限制了武學雜揉其他面向的發展,其實不利於其演變進化。

     技擊比賽不但要有得分規則,且這些規則必須要清楚明白,不能有灰色地帶。但由於技擊者動作非常迅速,電光火石之間就已經拳到人倒,使裁判的得分判定極為困難。當裁判的目測裁量空間越大,比賽的爭議就越多,而此項運動為人客觀接受的可能性就越小。在這種情況下,運動就需要藉助電子感應的協助。例如,西洋劍比賽劍尖與衣著帽面都有電子感應器,其目的就是為了要改善裁判目視誤差之弊。利劍幾乎是劍尖點到就穿腸破肚,故以電子感應捕捉敏感的劍尖接觸,並不離譜。但是徒手技擊如跆拳者並沒有這種敏感特質,故要選手帶晶片上場,恐怕較大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裁判偏頗的空間」。單從這一點來看,就反映世界各國對韓國所推跆拳運動的「不安」。

     多年來,跆拳運動的金牌多為韓國選手包辦,而韓國更是國際跆拳比賽合法裁判的直接間接認證國。在歷次歷年的國際跆拳比賽中,台灣與各國選手被韓籍裁判或記錄員「黑哨擊敗」的爭議事件層出不窮,而雪梨、雅典兩次奧運地主國也碰巧被「奉送」金牌,頗為神奇。每逢國際比賽,這項運動在國人心目中,就自然蒙上一層陰影;大家都知道,除了實力與戰鬥意識之外,還得禱告不會遇上韓流騷擾。這次楊淑君被判失格,國人的情緒之所以如此憤怒,絕對與大家長久以來對韓國與跆拳之間的怪異感受有關。一個國家如果給外人一種「為了獎牌可以不擇手段」的印象,就已經令人遺憾了,而如果一項國際技擊賽事始終脫不了與特定國家的裁判有聯想,那更是一種悲哀。

     對楊淑君事件,我們不但挺她、護她,認為這件事不但不該「吞下去」,更要提請亞奧會、國際奧會正式調查韓籍檢錄人員、技術人員、亞跆協會等所有經手其事的人員,追究其錯誤裁決的前因後果。我們不但認為亞跆該道歉,更該要求亞奧會介入了解其中是否有人謀不臧的因素。否則,今天他們用個晶片的枝節問題對付了楊淑君,明天難保一群不知運動精神的雜役,又會使出什麼其他的手段,來破壞運動精神。總之,撫慰受委屈選手最好的做法,就是將來減少再生委屈的可能。如果始終無法撥雲見日,那麼這個運動根本就不該成為奧運正式項目。

 

  • 2010-11-24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周是台灣五都選舉的決勝周,自然也吸引了包括朝野上下,以及海峽對岸和各國關心台灣藍綠政黨勢力消長的人士關注。但是再重要的選舉,也不能使國家機器的運作因而停擺,同樣的,兩岸關係的發展進程也不應受到影響。事實上,就在此次選戰漸趨白熱化的關鍵時刻,我們注意到負責兩岸經貿談判的主管官署,已經根據業已簽署生效的ECFA所設定的議題,針對簽署「兩岸投資保障協議」和「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和大陸對口單位展開初步諮商,希望能夠在下月中旬前達成協議,以便提報預計屆時召開的第六次江陳會正式換文認可。對於相關主管官署不因一時的選擇而耽誤既定政務的推動,無疑是務實和成熟的作法,在台灣過度泛政治化的當下十分值得肯定。

         雖然如此,目前距離六次江陳會的召開,時間其實已經相當緊迫。而根據報導,前揭的兩項議案,雙方在具體內容上其實還是存有一定程度的歧異,如何能在未來幾周之內,經由諮商談判,歸納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協議共識,既考驗雙方的能耐和智慧,也將是ECFA生效後的第一個試金石。畢竟這個階段的諮商談判,不若前階段談判ECFA只是針對兩岸整體的經濟合作框架,表達原則性的意願,此一階段所涉及的,則是直接與兩岸相關產業的切身利益相關聯。同時也無可避免要碰觸到對雙方主權、治權如何看待的敏感話題。萬一因而破局,則不只將使六次江陳會陷於空談,甚至還會導致兩岸關係的倒退,其影響的確不容小覷。

         檢視目前正在討論中的兩項協議,不論是投保協議,或是醫藥合作協議,都各自牽涉到雙方相關產業的利益,要獲致雙贏,還真是需要一番取與捨的討價還價過程。譬如就投保協議而言,由於台商前往大陸投資已逾20載,因此我方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在對台商人身安全的保障,以及期待一旦面對大陸地方政府進行土地徵收時,能夠建立合法公平的補償機制,概括而言也就是希望能先將投資保障制度建置起來。相對的准許陸資來台投資是這兩年才開放,迄今的累計投資金額也不過才一億多美元,因此陸方的訴求重點自然是希望我方能進一步開放市場,而這一部份台灣內部仍然存有爭議,負責談判的官署等於是要腹背受敵。

         除了雙方業界的利益訴求各不相同之外,投資保障協議的諮商,有關如何設置仲裁機制也將是一個棘手的課題。如依國際通例,兩國之間的投保協議,在有關仲裁條款部分,通常都會指定聯合國底下的世銀投資人與國家間爭端解決中心作為仲裁機構。但是陸方基於國家主權的考量,並不同意我方提議由世銀來擔任仲裁機關,而在面臨觸礁的情況下,據悉我方可能退而求其次,主張改以指定WTO爭端解決機構作為雙方發生爭執時的仲裁單位。我們認為這樣的安排,依循我方加入WTO的模式,算得上是務實的作法,也應是雙方都能接受的雙贏結局。

         不過,兩岸經貿合作涉及主權議題,面對投資保障仲裁事件時,雖可用變通的WTO模式務實化解,但在處理醫藥衛生合作協議中,有關藥品認證的課題時,卻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如所周知,一種新藥品從研發製成,再經過臨床檢證,通常需要一段漫長的時程,最後才能正式上市行銷。而各國基於保護國民的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國家對新藥品是採用相互認證的。也就是說,一種新藥在甲國經過冗長的程序終於取得准予公開販售的認證,但要申請進入乙國,並不能像一般貨品般迅速取得銷售許可,而必須依照乙國的法規重新走一趟冗長的認證程序。為此,兩岸醫藥業者自然希望能夠簡化審核、認證的流程,甚至最好能夠相互認證。但如真的相互認證,要麼意謂兩岸同屬一個治權範圍內因而無需再次認證,要不然就是代表兩岸相互承認對方的主權,並同意創建相互認證的新例。然而前者的意涵,恐難為我方所接受,而後者則為陸方所難接受。從而顯示,即使雙方業者乃至主管官署都認同加強雙方醫藥衛生合作,包括新藥的相互認證,乃是對業者都有利的雙贏之局,但除非透過更高層的政治談判化解主權、治權的糾葛,否則最後所獲致的協議,將只能是低階的合作協議,其效益作用也將大打折扣了。

         綜上所述,兩岸進入後ECFA時期,基本上已不可能走回頭路,但是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則不可避免將碰觸涉及主權歸屬的敏感議題。因此最後我們要問的是:台灣對於未來的兩岸政治談判,到底做了什麼樣的準備。


     

  • 2010-11-24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蘇軾「題西林寺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用來解讀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的數據意義,倒也頗為貼切。因為以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相對上年同期之年增率(yoy)高達9.8%來看,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將高達9.98%,創21年來新高,令人振奮;然而,若從經過季節調整之季增率折成年增率(saar)來看,則今年第三季經過季節調整後之年化GDP成長率只有0.09%。兩者相差懸殊,正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甚至可能讓國人同時看到這兩個數據時,感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其實,這兩個數據都是經濟現況的真實表現,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隱含的意義不同罷了。前者使用與去年同期之數據做比較,從而計算其年增率,可以看出相同時期在不同年度的經濟情況差異;換言之,今年未經過季節調整的第三季GDP實質產出值(3,606,760百萬元)比去年第三季GDP的實質產出值(3,284,954百萬元)提高了9.8%,顯示今年實質產出確實大幅好轉。而且,該數值也創歷年單季實質產出的新高,從這個角度來看,誠然值得欣喜。

         至於後者,其主要作用在於先除去產業的季節因素影響,可以顯現經濟體系不受產業季節波動影響的成長趨勢,並且把季增率折算成年增率,可以用來觀察景氣循環是否有所轉折。因此國際間在公布經濟成長率時,通常會揭露以去年同期為基準之年增率(yoy)及經過季節調整之季增率折算之年增率(saar),如此可以同時達到「鑒往」、「知來」的訊息揭露效果。我國主計處也從善如流,在最近幾次的經濟成長率發佈時,都同時發佈前述兩種經濟成長指標。

         由於兩個經濟成長率指標所代表的意義並不相同,在同一季所公布的兩個指標的數值有所差異,就成為很自然的現象。因此我們看到以yoy顯示的第三季經濟成長率高達9.8%,而以saar顯示的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僅有0.09%,雖然差異十分顯著,但也不足為奇。

         比較有趣的是主計處在發佈經濟成長指標時,往往會特別強調某一個經濟指標。例如,在2009年第二季,以yoy顯示的經濟成長年增率為-7.23%,而以saar顯示的經濟成長年增率則由第一季的-4.07%逆轉為第二季的13.47%,主計處因而強調以saar顯示的13.47%經濟成長年增率,藉以告訴國人景氣復甦在望。果不其然,自2009年第二季開始,經過季節調整後之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的數值逐季成長,可以看出以saar顯示的經濟成長率,的確發揮景氣轉折預告的功能。

         自從景氣復甦之後,主計處在發佈經濟成長相關資訊時,似乎偏好以yoy顯示的經濟成長年增率,尤其今年第一季與第二季的(yoy)經濟成長年增率都呈二位數的十年來新高,更令主計處有著墨發揮的空間;甚至第三季原本預期會有較大幅度的滑落,卻因民間投資大幅成長,因而高達9.8%,差一點就創造連三季二位數成長的輝煌紀錄,著實給相關政府部門帶來莫大驚喜。

         就在執政當局陶醉於經濟成長率的亮麗數字時,我們要提出一點值得注意的逆耳忠言。亦即以saar顯示的經濟成長年增率,雖然自從去年第二季由負值轉為顯著的正值,且連三季呈現二位數的成長率,但從今年第二季開始卻大幅滑落至1.94%,到了第三季則只剩下0.09%,顯示台灣經濟景氣似乎已經達到復甦的最高點。雖然還沒有出現顯示景氣轉折的負值數據,但是0.09%的saar經濟成長年增率,實在不容令人輕忽。

         我們之所以提出這樣的提醒,另一個佐證是經建會發佈的領先指標綜合指數,從今年五月起都逐月微幅下滑;若以六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觀察,則自去年12月起就有較為明顯的下滑,顯示未來經濟景氣已出現隱憂。尤其在美國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且中國祭出打擊通貨膨脹16點政策時,將來國際經濟情勢波譎雲詭,台灣不可能不受影響。因此,相關部會面對今年第三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兩套經濟成長率數據,不宜依舊自我感覺良好,以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宜「戒慎恐懼、未雨綢繆」,及早規劃因應,盡力維持經濟繼續成長的動能。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說大偉是在那張桌子前倒下的。

         他正與趙少康討論中廣的行銷創意,忽一陣暈眩晃搖迷茫,不見痛苦,趙少康說,反像鋼琴家演奏至渾然忘我境界時的表情,大偉抓了筆,在紙上寫下:「從沒有過這樣,可能是腦溢血。」

         那天是9月3日。他進了醫院,沒再出來過。

         大偉對我來說,是大哥的大哥。這稱謂的第一個「大哥」,指的是倪桑,大偉二十年的哥兒們。

         兩年多前,倪桑領軍在華山創意園區辦心靈體驗節,籌備期間,我們開會開了又開,到處體驗了又體驗,在茶道裡放慢呼吸啟動副交感神經,在家族排列裡藉角色扮演釐清關係,在奧修動態靜心裡放肆吼叫以洗刷過往創傷──但,我們就是找不到那個「點」。對,文案裡說的「catch」。倪桑像是掀開一張預備了很久的底牌,說:「走吧,找大偉去。」

         大偉公司那時還在保安街,那好美的老建築裡。我們一行人像來緣桌求字的善男信女,報告上述種種心靈體驗,大偉似不以為意,與我們東扯西扯,閒話家常,忽一會兒,他拿了紙,大筆一揮,寫下一個字:「亂」,慷慨其詞:「就是亂,現在就是什麼都亂,你們才要搞這東西!」

         得到了!因為世界亂,社會亂,心也亂,迷惘、憾恨、焦慮、不安,所以要來體驗、抒壓、清理、沉澱。

         回去路上,我們戲稱,大偉那張擺上四張長板凳的訪客桌,好像神桌,好像伏在上面求一求,就會得到神祇指引。我好奇他的工作桌長什麼樣子,也是這樣乾乾淨淨,一紙、一筆、一杯茶嗎?倪桑笑答:「神桌是問事用的,需要作法,才帶到裡面去嘛!」

         更神的是,幾個月後,年度漢字票選出爐,第一名,正是「亂」字。

         反向思考,你要風風光光我給你好屌,你要心靈平靜,我給你亂。這就是大偉。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鈞的機密任務充滿風險。他是繼葡萄牙人後,第一個滲入中國內地的外國人,如果被清王朝的衛士發現,他必慘死無疑。他的陰謀冒險行動,獲得極具價值之產業情報,成果至鉅,為英國從中國竊取到,有千餘年歷史的茶種,與植茶訣竅。今日「茶葉」是全球除水而外,最受歡迎之第一飲料!

         自杭州茶葉研究中心,此地後院大茶樹往下,一直鑽洞下去,再鑽過地球地心,即可從地球的另一面,英國倫敦地面下水道,涵洞溝蓋口冒出,撐起身子看去,正是吉爾斯東大街9號,如果再抬頭往牆上一瞧,可見到有一塊藍色牌子,上面鐫刻著這樣的字句:

         「植物學家Robert Fortune 1880年逝世於此!」

         如同大多數間諜一樣低調,羅伯特.福鈞(Robert Fortune,1812~1880)晚年默默無聞,英國皇室既無頒發勳章,更沒讓他領取生前所已累積的百萬英鎊茶葉販賣獎金,唯知福鈞生活得福杯滿溢──如富豪般地十分寬裕令人欽羨。這就是從植物學家淪落到茶盜之路的精彩一生!茶盜、茶道──你願意嗎?

         杭州茶葉研究中心所在地──浙江,自古即為中國茶葉精華區,「幽叢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自古以來的江南玉蕊幽叢,奈何終究還是被移入世界金融中心倫敦的大英帝國地下保險庫,躲不過「茶葉007」福鈞魔掌的摧殘。

         18世紀末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歷史鼎盛時期,掌控著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貿易總額,福鈞一案與該公司和背後代表之英國皇家財富有密切關係。福鈞為具植物學知識之專家,在19世紀曾受東印度公司的陰謀派遣,潛入中國,執行竊取中國的茶葉機密。他的陰謀冒險行動,獲得極具價值之產業情報,成果至鉅!福鈞為英國從中國竊取到,有千餘年歷史的茶種,與植茶訣竅。今日「茶葉」是全球除水而外,最受歡迎之第一飲料!

         成也茶葉,敗也茶葉

         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日甲午戰爭失利後,維新派推選戶部員外郎陳熾,為當時的強學會會長,在其「條陳茶政」奏摺中,關於「茶業為何要進行改革」?提出「中國茶務昔盛今衰,其故有三」:

         一、是印度、日本仿種太多。

         二、是洋商之抑勒太甚。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CT4D代表「以資訊通訊科技促進發展」(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Development)。提供開發中、社經落後的地區資通設備,協助他們應用在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教育上。套一句流行的名詞,就是避免先進社會與落後社會之間的「數位落差」擴大。

         從聯合國、各國官方以及民間NGO,很多都在推廣ICT4D工作。之前轟動一時的「百元電腦」也是在ICT4D概念下發展出來的。而讓孟加拉經濟學家、鄉村銀行創辦人尤努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微型金融」,近年來能在亞、非等落後地區蓬勃發展,也要拜手機等資通產品普及。二○○八年四月,《紐約時報》周末雜誌刊出一篇文章〈手機有助於全球脫貧嗎?〉,大幅報導開發中國家的人民運用手機發展各式經濟活動。

         資通科技為封閉落後的開發中國家打開一扇通往全球的虛擬之門。不過,最近《波士頓評論》這份具影響力的雙月刊登出日裔科學家富山健太郎(Kentaro Toyama)的文章〈科技有助於脫貧嗎?〉,引發了有關ICT4D概念的辯論。

         富山健太郎專長是研究科技與人的發展,他之前擔任微軟印度研究部門負責人,研究新興市場科技發展與應用,以及資通科技與發展中地區經濟社會交互作用。這段工作經驗讓他實際接觸印度、孟加拉基層各種ICT4D計畫,包括在偏遠地區設立的資通中心。資通中心就是廉價網咖,這是農作改良學者、「印度綠色革命之父」史旺明納坦(M. S. Swaminathan)鼓吹設立的,他希望藉新科技進入農村,讓農民獲得更多農業生產、流通訊息,促進農業地帶發展。

         富山的實際瞭解卻發現,很多資通中心無以為繼關門大吉。資通中心使用者不是用網路獲取農業經濟資訊,學生也非用來進行遠距教學、民眾並未藉此進行遠距醫療資詢。它們最大功能是娛樂─學生用來打電動,男性用來上成人網站,大家都上網看影音節目。

         富山提出一個深刻反省:科技只能「加強」人類的企圖與能力,而非把資通設備送到社區就可讓一切改觀。他質疑ICT4D陷入「規模迷思」,以為大量把資通設備送到偏遠地區,科技就可以自動地拯救窮人。他指出,脫貧的重點不在科技而是人與社會本身,若社會沒有企圖提供更好的教育、農業知識以及醫療資源,缺乏這些實質內容,科技本身無用。

         「資通下鄉」需要龐大投資,富山健太郎舉百元電腦為例質問:「只要五毛美金的寄生蟲藥就可以降低二五%因生病造成的缺課率,這樣花一百美金買電腦划算嗎?」他也質疑手機在第三世界普及,只是被商業機構賺走更多鈴聲下載等加值費。

         富山對ICT4D的批評,引來不少專家反擊。例如塔虎脫大學的經濟學者艾克(Jenny C. Aker)就以手機普及對非洲一般民眾經濟的改善為例回應富山。她指出手機的簡單操作,讓知識程度不高者都能輕易上手,而且其應用明顯反應在使用者的社經利益增加上面。

         這場有關ICT4D提供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即使對社經發展以及科技應用程度已高的台灣亦然。當官方宣稱要將台灣「數位化」、「智慧化」之際,應該思考:到底要用先進科技提供民眾哪些有用的內容。就如富山所言,科技只是工具,「如果再神奇的工具都蓋不出較好的房子,或許我們應該投資更多在木匠身上。」

         (作者為專欄作家)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報載,鄉鎮市區學校附近必有的小型獨立書局,如今多轉業文具店,兼賣參考書、雜誌。是否書局老闆有麻煩?不,是我們所有人麻煩大了。

         台灣都市房價病態高漲,近因是圈地炒作,遠因是鄉鎮產業萎縮,缺乏工作機會。青壯人口流入都市,尋求就業及教育,為競爭一席之眠,而遭昂貴房價、租金圍噬。所以,治標靠打房;治本是鄉鎮發展。只要鄉鎮產業發達,職位增加,都市房價指日必跌。而培育內需產業,無論製造業、服務業,都要靠軟實力來升級求存。亦即,推動這個救命循環,動力燃料是知識技術。

         都市薪資雖比鄉鎮稍高,但在高房租、高物價威逼下,其實生活比鄉鎮更拮据。為何都市居民情願捱窮,也不肯回鄉?外國學者研究的答案是,都市有「知識外溢」優勢:各類專業人才匯聚於都市,資訊、技術、經驗薈萃,你可能一天之內遇到教授、樂師、珠寶採購,分享各領域真知灼見,獲得跨領域整合創新的產業利益。知識一直是催動城市發展的引擎,滿到你接都接不完。但佔便宜的前提是你得在場,鄉下難有機遇,唯有一計:除非你人在書店裡。

         書店正是知識外溢的民主理想:一人潛心研究數十年的菁華,一國累積改進數百年的技術,國之重寶,不傳之秘,一夕成書,就解密開放公共化;不問貧富貴賤賢愚城鄉,不用西天取經、入宮盜取四十二章經,任何人花少少錢就能得到,甚至不費分文。再窮的孩子,總准他店裡讀完整本放回去。但凡有志,書店總會培養他成材,成為詹宏志、南方朔。網路書店則不可能如此。當年沒錢買書的孩子們,在書店裡站出了富貴前程,貧富不再世襲;然而今日,出身寒門的新富當家,卻讓小鎮貧童再無緣做詹宏志,除卻課本,不知有書,無論智識。鄉鎮書店一死,脫貧的指望也陪葬了。

         理論上從網路可買到數萬種冷門書,但得先知道這本書才買得到,否則都隱藏於難以觸及的書海中。你如何知道有這本書?答案是得在書店逛到。而這項看似尋常的人權,在鄉鎮已被自由市場嚴格禁止了──上千萬讀者已被剝奪逛書店翻書的權利,只准看弱智節目,飽受網路破碎資訊轟炸。這可視為培養新物種的實驗,被剝奪了讀書技能後,這些書盲外貌無異於普通人,但就是不會想,麻木無視行動後果,要教他技術太難,他沒辦法學習──不知道學習是怎麼回事。要教他思考就更難。他們無法創造賣得掉的產品,又構成一個不毛的市場,令本土品牌一一碰壁早夭。過去台灣重視教育,僅是重視學歷作為就業資格、社會地位證明;今後知識存量將是生死關鍵,地方書店作為知識銀行,搶救刻不容緩。

         城市為求生存,努力變聰明的同時,鄉鎮居然營養不良變笨了;絕無城市吸乾鄉鎮而能獨活之理,雙方只有同死。今日獨立書店無力生存都不算窮,毫無想像創新的知識資本才是徹底絕望。知識作為公共資源,如同水電瓦斯,是生活與生產的隱形資本。知識枯竭,必續以產業枯竭,社區退休老化。老成凋謝,鄉鎮就邁向死亡,頂多因地緣被擴張的城市收編為死寂苦悶的都市勞動者宿舍通勤區,而都市炒房必更惡化。

         歷史上,多數文明都是沿河建立聚落,因有水源灌溉,就能種地養人。鎮上書店減少,是知識水位逼近警戒線;書店消失,則是水庫見底的警報。宣告七年大旱伊始,家園將漠化為寸草不生的惡地,記憶風化,智慧凋零。地不養人,聚落只有淪為貧民窟,只剩逃不了的老弱婦孺留下,而終被遺棄為鬼域。

         有誰想拯救家鄉小鎮,請拯救本鎮書店。你不是去買一本書,是給台灣未來一個希望。你不是去看一本書,是給自己一個生存機會。(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 2010-11-21
  • 中國時報
  • 【盧郁佳】

  •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年前爆發的金融海嘯,正讓全球貨幣體系陷入混亂。最近美國聯準會(Fed)決定採取第二波量化寬鬆政策,要釋出6,000億美元購買美國國債,更掀起激烈論辯,不僅在20國集團(G20)高峰會中成為眾矢之的,19國同聲譴責此一以鄰為壑的莽撞舉動,並在目前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全球貨幣體系激起巨大的漣漪,促使許多專家喊出重回金本位制的主張,連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都被指出有同樣的看法。雖然他正式澄清並不支持重返金本位制,但也強調,我們正朝向一套新的貨幣制度前進。

    目前全球貨幣體系的混亂,最主要的病象即在於各國競相貶值本國貨幣以求提高出口競爭力。然而,匯率原本就是各國貨幣兌換他國貨幣(尤其是美元)的相對價格,因此一國貶值即表示他國升值,永遠是零和遊戲,必然會引來報復行動,就像狗咬尾巴,永無正事,徒然令全球貨幣的幣值波動不已,反而讓以匯率為主要計價基準的進出口貿易,乃至全球經濟成長受到無謂的損失。

    Fed這次的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即被解讀為,是要藉此貶低美元幣值,一面提升出口競爭力,一面引進溫和通貨膨脹以消弭通貨緊縮陰影;甚且是透過美元貶值,暗中削減目前擔負的鉅額海外債務。這不僅代表做為全球經濟龍頭的美國不負責任,並因美元乃是當前貨幣制度中的主要儲備貨幣,此舉更形同動搖此一制度的根基,為禍甚大。

    同時,現今各國貨幣匯率的波動,有兩個關鍵因素;其一是金融海嘯發生兩年來,雖然亞洲新興國家經濟多見繁榮,美歐等先進國家仍泥淖深陷,但因美歐才是全球最重要的進口市場,其經濟未能復甦,全球經濟成長的力量即難以回復。由於全球進口總量縮水,為爭奪有限的市場,許多依賴出口的國家乃紛紛以匯率為武器。其二是金融海嘯促使許多國家大幅增加貨幣供給,導致全球資金橫流、熱錢四處為禍,任一國家貨幣稍有升息或升值跡象出現,熱錢即飆然而入,加大波動幅度;一旦情勢略改,又飆然而出,導致匯率大貶。這也讓不少國家強將利率壓低,唯恐輕舉妄動,惹禍上身,卻也嚴重扭曲的利率結構,進而抑制全球經濟脫出泥淖、重回正軌的時程。

    在一片混亂的困境中,當初有效維持全球經濟秩序,其後功成身退,並衍生出今天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的新貨幣制度的金本位制,乃格外受到懷念,重回金本位制之聲愈見高亢。

    金本位制與當前貨幣制度最大的不同,即在於黃金並非任一國家可以專擅,存量與年產量都受到天然的限制,不可肆意增減;因此,以黃金做為儲備貨幣及交易媒介,就不會出現競貶匯率或浮濫印鈔的貨幣戰爭,國際貿易與經濟運轉可因黃金存量的相對穩定,而能自動控制通膨與通縮,維持安定的國際經濟秩序。

    然而,如今情勢已變,區區黃金存量早已不敷全球經濟活動所需,重返金本位制必將導致嚴重的黃金爭奪戰,全球經濟成長活力也將受到抑制,誠如世銀總裁所言,難獲支持。但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導致的亂象如此嚴重,一旦美元大幅貶值甚至破產,貨幣秩序將毀於一旦,亦不容其苟且遷延。

    如果可重拾金本位制的重要精神,一方面使主要儲備貨幣脫離任一國家宰制,不容其肆意火中取栗乃至行險僥倖,一方面則維持其總量穩定成長,與全球經濟活動的長期趨勢同步,則可無金本位制缺失,卻能建立更安穩有效、可大可久的新貨幣制度。美國的膽大妄為,及各國深深厭惡陷入貨幣戰爭的共同態度,或已預告這樣的新貨幣制度不遠了。

    【2010/11/21 經濟日報】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於日本橫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高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了一場演講,題目是「共同發展,共享繁榮」,其中就中國經濟發展方針,提出了「四大堅持」,分別是:繼續堅持「開放的發展」,繼續堅持共同發展,繼續堅持內外平衡發展,繼續堅持可持續發展。我們認為,該四項表述說明了,中國在當前大力發展內需市場的情況下,仍將積極運用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並將在國際經濟體系中扮演有大作為、有關鍵影響力的角色。這樣的發展取向,值得我政府當局在制定兩岸經貿政策時妥適加以因應,亦可供大陸台商做為設定經營策略的參考。

         胡錦濤的這場演講因為是在國際場合發表,所以其所提出的「四大堅持」,主要是用來闡明中國經濟的「內外關係」。其中的關鍵詞包括「開放」、「共同」、「平衡」及「可持續」。如果對這四大概念進行綜合研析,當可發現其中蘊涵著下述的政策思維:

         第一,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已是一條「不歸路」。今日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一半來自「對內改革」,另一半來自「對外開放」。其中,對外持續開放的結果,已使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建立了「唇齒相依」、「互賴互利」的關係。當前普世各國需要中國龐大內需市場來供作其「新增長點」,但中國也需要各國投入經營性資金、先進技術、寶貴管理經驗、優秀人力資源,以助益其經濟體系的轉型升級。如此的雙向互動交流生態,也有助於中國追求和平安定的國際政治環境,使其得以心無旁騖地促進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換言之,對外開放的價值,目前在中國實已深入人心,甚至成了基本國策。

         第二,中國要積極促進全球經濟的「多極化」。這是「共同發展」的真正意涵。即通過積極的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產業的合理分工、全球資源的合理配置、全球利益的合理分享。其重點是要使開發中國家與先進國家同享經濟福祉,使全球經濟呈現「多極發展」格局,而不獨惠於少數國家。

         第三,中國經濟發展不會偏向單靠國內市場。中國的內需市場雖大,但單靠內需實難達成其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對此,「平衡發展」的概念要求中國經濟,必須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這個方針下,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之間,常態將是「有來有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而近年來中國國際收支大幅順差、人民幣持續升值的現象,未來也不可長久存續。

         第四,中國要善盡全球環保的責任。這就是「可持續」概念所指涉的重點。也就是說,中國現在的經濟結構調整,也包括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其目的除了為中國本身營造出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外,並且將在合理的責任分擔原則下,和國際社會合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由以上四項可以看出,中國經濟未來將不斷強化其與全球經濟的「互利共生」關係。當然在此一發展過程中,中國仍需積極進行自身內部的改革或改造,以強化其與全球經濟交流互動的條件,配合推動要務包括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發展內陸地區經濟、儘速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消除無謂的「經濟民族主義」思想等。

         而從兩岸角度來看,上述的「四大堅持」,也頗有參考價值。如我政府的兩岸經貿政策,可以因應大陸堅持對外開放等形勢,積極發揮「中介」、「觸媒」之功能,即大力凸顯台灣「串聯大陸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作用,以把國際資源引入大陸,並把大陸資源引入國際。台灣這項專長,是對大陸最有用的,當然它也會為台灣本身帶來最大的利益。

         至於大陸台商方面,則應平衡、合理安排對內與對外的經營策略,既不偏重於大陸內銷市場,也不執著於外銷市場,總要讓兩者並行發展,如此方能達致穩健獲利的境界。近來因大陸內銷話題太熱門,大陸台商難免因此而過度「內望」,相對上可能在無意間丟失以往專擅的外銷市場。如果確有這種情況,應趕緊作適度的調整。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人民銀行昨天晚間宣布,將自11月29日起,調高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距離上一次調升存準率僅僅不過九天,是今年內第五度全面上調,預估將再一次性凍結金融體系約人民幣3,000多億元資金;連同近期兩次局部性上調,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準率已直逼19%的歷史高位。進入第四季以來,人行急速緊縮流動性的意圖明顯,凸顯人行行長周小川提出的「池子」理論已進入執行階段,「小川池子」後續效應值得關注。

    人行網站昨晚對於調整存準率一事,依然只有短短一句話,目的是加強流動性管理,適度調控貨幣信貸投放;但特別的是,人行網站昨天公布了周小川在11月5日於財新峰會上的講話內容。在這次講話中,周小川提出了引發熱烈討論的「池子」理論,即面對熱錢問題,除了繼續加強資本管制,還要在總量上進行對沖,把短期流入的投機性資金放到池子裡,而不進入整個實體經濟,等其撤退的時候再將其從池子裡流出,以在宏觀上減少資本異常流動對大陸經濟的衝擊。人行特意再次呈現周小川兩周前的談話,解釋現行貨幣政策的意圖十分明顯。

    周小川並沒有進一步闡釋「池子」理論的具體作法;但依人行副行長馬德倫的解釋及近期人行連串的動作,「小川池子」比喻的是一系列目標清楚的貨幣政策組合,在這個池子裡的工具包括對流入外匯的管理、調整存準率、公開市場操作及調整存放款利率等,而不是把錢引導至某一個具體的市場,因為資金不是沒有生命的水,會找出路,想圍也圍不住。這顯示,「小川池子」的優先目標仍是打熱錢,因而仍以運用調升存準率這類具高度目標性的工具為主,政策宣示性極為強烈;而且,「小川池子」既是一系列的政策組合,也顯示人行貨幣政策的力度和頻率隨時可能再加強,當然相關的正負面效應也會隨著時間的遞延而一一浮現。

    中國全力打熱錢,自然是因這波資金狂潮流入,已讓近年靠著投資信貸高速增長的經濟成長型態更加難以承載,通貨膨脹壓力愈大。根據最新統計,大陸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上漲4.4%,其中食品價格漲幅更大漲10.1%,這對消費結構仍以食品為主的大陸社會而言是一嚴重威脅;北京官方也心知肚明,採行價格管制治標不治本,當前通膨壓力升高的病因正是過多的資金供給,而收緊流動性正是對症下藥。然而,當緊縮力度逐步加大、加重之後,自然難免傷及投資及出口這兩大成長支柱;從「小川池子」近日綿密出拳而言,顯然大陸經濟已然做出「穩定」重於「成長」的選擇。

    做為大陸的主要貿易夥伴,台灣除了關心大陸經濟降溫可能帶來的衝擊,在貨幣政策面也有值得省思之處,尤其是面對通膨問題的態度。這波亞洲國家面對的通膨警訊,主要來自三個共同點;一是經濟成長帶動內需暢旺;第二是黃豆、玉米、小麥乃至黃金、石油等原物料價格,因投機資金炒作而走高;第三則是大量匯入準備炒作貨幣的熱錢,造成市場遍地游資,低成本資金流入房市、股市,讓資產價格快速上揚,進而出現泡沫化隱憂。更直接點看,國際熱錢這波左手炒原物料、右手炒亞幣,對亞洲物價情勢等於是雙重打擊,加上亞洲各國擔心傷及出口而不願放手本幣升值,民眾對外購買力未明顯提高,對內購買力卻因物價走揚而急降,成了熱錢攻擊、投機客炒作和央行阻升政策下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儘管台灣目前物價情勢尚稱平穩,但台灣一樣面臨資金過剩的問題,而須及早因應;如何有序收攏游資,央行不能沒有譜,「小川池子」的作法或可好好參考。

    【2010/11/20 經濟日報】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昨天再次上調,這一次主計處將8月預估的8.24%又提高了1.74個百分點,達到令人驚喜的9.98%,差一點點即觸及兩位數,幾乎追平中國大陸預估可達10.1%的超高成長率。

    台灣經濟成長率大幅提高,主要是第三季表現又出乎意料的好,原先預估的經濟成長率只有6.9%,結果高達9.8%;此外,主計處也看好第四季景氣,預估經濟成長率從1.37%上調為4.7%,使今年經濟表現交出了民國79年以來最亮眼的成績單。

    從年初至今,主計處對成長率的預估逐季升高,而且每一次修正後的數字都大大超出原先的預估,顯示主計處對景氣動向的預測穩健而保守;如果對第四季的預測也仍是如此,則全年成長率甚至有可能真正超越我們暌違已久的10%。

    我們肯定此一穩健的預測態度,也對台灣能再度企及如此亮眼的高成長率驚喜不已,但仍需深入了解出現佳績的根本原因為何,以判斷是否僅為曇花一現,轉瞬即消失無蹤,也藉此觀察台灣經濟整體的競爭力,是否已獲得徹底的改善,從而得以脫離低迷不振的十餘年苦日子,再現昔日的光芒。

    上半年的經濟成長率經調整後,從原先的13.71%降為13.59%;這毫厘之差,不影響上半年卓越表現的價值,而這樣的成果是「內外雙需」雙成長引擎的共同貢獻;其中,國外淨需求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為4.52個百分點,甚至高於民間投資快速成長所貢獻的4.26個百分點。

    正因如此,我們深覺高處不勝寒,擔心出口高成長現象恐難以為繼;其可能的不利因素,就是中國大陸逐步放棄世界工廠地位、勞動成本不斷提高而減損其出口競爭力的趨向。

    這樣的疑慮果然應驗了;從第四季開始,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外銷訂單情勢大不如前,下半年預估出口成長率不到上半年的一半,使第三季國外淨需求的貢獻率僅有上半年的三分之一。要不是民間投資大幅增長,使內需貢獻率擴增,第三季乃至全年的亮麗表現就會大為失色。

    至於民間投資何以大幅成長?最重要的理由,跟上半年一樣,是國際半導體大廠擴大委外代工,釋出大訂單所致。這個理由也是喜中帶憂,因為它可能只是一次性;其次,這些投資集中於高科技產業中的一個環節,對整體經濟的連動性也就受限;第三,為了擴大產能而擴充的設備,幾乎都不是台灣可以產製的,而仍高度仰賴進口;第四,這些資本設備的投入金額都極為巨大,一旦大事採購,民間投資需求會立刻被大幅推高,但當採購完成,需求也會立降。凡此種種,都不足為喜,如果第三季乃至全年成長率是因此而一飛沖天,這樣的景象恐怕也是難以持久。

    其實,真正對內需有扎實的貢獻,並可長可久的,應該是觀光事業的蓬勃發展。今年以來,受大陸來台旅客人數持續增加的影響,整個內需市場都走向繁榮,不僅零售、餐飲、飯店的消費明顯成長,而且各都會區都有業者大興土木,擴增住宿容量,一旦明年初陸客自由行開放,盛況更將再上層樓;同時,松山、羽田對飛,估計日本旅客可增至300萬人;花博開展,更設下吸引800萬人次入園觀賞的目標;三者並至、內需興旺,將成為帶動整體經濟向上的主要力量。

    不過,不論今年第四季還是明年全年,預估經濟成長率都在4.5%左右,基期相對較高是事實,也是一個好用的藉口,卻顯示對整體競爭力並無堅定的信心,而政府部門沒有積極貢獻,更是一個重要原因。值此ECFA簽署、台灣全面開放的前夕,公共部門若能及時做好準備工程,成長率就無需高度仰賴國外大廠委外代工了。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州亞運揭開序幕,台灣雖關心選手成績,卻對廣州藉亞運所實現的改變視而不見;這已成台灣的慣常反應,從北京奧運、上海世博以來就是如此。也許驚嘆於那些炫目的聲光表演,也許矚目於像是藝術品般的新場館;但頂多泛起些許艷羨之心,此後即再無波瀾,繼續過著「沒什麼好比的」尋常日子。

    這種心境,其實是混雜著有些孤芳自賞又有些無可奈何的矛盾心理。它形成的背景因素十分複雜,台灣國際處境的邊緣心態是重要因素,但更強烈的成因毋寧是台灣內部長期的政治爭擾,朝野之間藉統獨等議題進行殲滅性的鬥爭,佔據了國家運作的絕大部分空間,並且遮蔽了國人的世界視野。

    台灣如今對於世局或鄰近區域內的事物,有一種似乎不知痛癢的淡漠疏離。這種不知痛癢的心境有很多案例,俯拾皆是。例如,台灣從四小龍之首變成尾巴,高雄港的世界排名每下愈況,台灣社會卻呈現出一種無所謂的心態,好像沒有急起直追的念頭。香港填海造就一座多層功能分工、跨入新世代的赤鱲角機場,台灣亦絲毫不覺已被擠到歷史的崖邊。南韓仁川機場奪得世界第一時,桃園機場卻用流出糞水,顯露台灣這種幾已認命的後段班心態。

    我們早已失去雄心,並且對世事變幻愈來愈麻木,別人的進步不再成為刺激與推升的力量,且這種心理並非始於最近。迪士尼曾有強烈意願落腳后里,台灣竟拱手推給香港。六、七年前胡志強要替台中蓋出世界級的古根漢美術館,卻被政治圍剿得難以為繼;已經畫出設計圖的札哈.哈蒂以此圖得到了普立茲克建築首獎的桂冠,台灣卻只能得到幻影;上天似乎刻意要台灣得到教訓似的,這位女建築大師後來被請去為廣州設計了別名「圓潤雙礫」的廣州歌劇院,成為今年竣工啟用的中國三大歌劇院之一。

    表現於外的是不知痛癢的麻木,但對內卻是睚眥必較的尖酸而短視。眼前的國際花卉博覽會是最新的例證,馬英九爭取的台北花博與台北聽奧,以及謝長廷爭取的高雄世運會,都是想要突破這個下沉螺旋,欲將台灣從一個大退潮裡拉拔起來;但欲向世界綻放美麗的花博,竟然被五百塊錢的空心菜折騰得體無完膚。

    這就是北京奧運以降,歷經半年的上海世博會,直到如今廣州亞運會所折射出的台灣形象。台灣看到世界最大頂蓋建築物的北京首都機場,看到鳥巢與水立方建築之美,看到上海世博園的宏偉,乃至今天見著了廣州塔「小蠻腰」的魅惑與珠江的新活力;卻仍然眼睜睜看著人才與金錢傾斜流向大陸,而自陷於「陸生三萬」的口水戰中。

    台灣已然陷入一種無效循環的自殘邏輯。就以北京奧運以迄廣州亞運為例,台灣縱有人疾呼急起直追,大概馬上就會有人反嗆,聲稱那些不過是集體主義專制政權才能調動的狂奢極侈,台灣不必如此勞民傷財云云。但問題在於,台灣雖自豪已透過追求民主,實現了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但對內陷於無謂無效的內鬥內耗,對外則幾已喪失了競爭的心志,卻仍然是台灣無可諱言的重大危機。

    不知痛癢的代名詞其實就是自毀。我們可以察覺,除了少數私領域的傑出者,譬如立志成為女子高球世界球后的曾雅妮,台灣已經很難找到追尋世界第一的壯志。廣州亞運之後,我們應該想到的,並不是爭辦亞運的提議,而是我們必須找回在兩岸及世界競技場上力爭上游的情愫與心志,亦即必須重新認知到我們並非活在真空之中,而是國際社區裡一個真實的成員。

    台灣必須打破這種「勢不可為」的後段班心態。上海世博拆遷一萬八千戶,耗資人民幣四千億,這是大陸專政體制的手法;台北花博幾乎沒有動市民社區一根毫毛,耗資僅九十五億台幣,這是台灣民主體制的手法。然而,上海世博雖或是史上最好的世博,台北花博亦是史上最好的花博。台灣的「競爭力」或許未必有客觀的優勢,但絕不可在主觀上失去與國際競爭、在世界出頭的雄心壯志,更不能有「空心菜」的自傷自殘。先要有恐將落入「後段班」的危機感,再要有不甘居於「後段班」的奮發向上的心志,台灣才可能振衰起敝。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隔十年進行一次的全國人口及住宅普查,即將在今年底展開。本次普查訪查的戶數高達120多萬戶,所得到的資料除了可以做為日後相關調查的母體之外,若能善用本次普查的機會,也可望讓就業失業、空屋比率、常住人口等統計灰色地帶,大白於天下。

         目前政府每個月公布的就業調查、每年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都是採抽樣調查進行推估,在成本及時效考量下,抽樣的戶數最多只有2萬戶;以區區2萬戶來推估全國760萬戶,要降低誤差,則有賴母體的更新及抽樣方法的設計。而人口普查恰可補此不足,不但可以用來更新母體,由於普查戶數遠遠大於調查的規模,這一難得的機會,政府應善加把握。

         首先,就國人最關心的就業及失業問題,長久以來由於台灣只有「戶籍人口」統計,缺乏「常住人口」的資料,因此目前每半年發布一次的各縣市失業率,根本無法看出各縣市的就業實況。例如今年上半年就業機會最多的大台北失業率為5.5%,與花蓮、基隆及新竹市相同,而台南縣、南投縣、屏東縣等一般被認為就業機會較少的農業地區,失業率也只有5.4%。

         這項區域的就業統計難以反映出真實的就業情況,原因就在於這份就業調查是以「戶籍人口」為母體,在戶籍人口的基礎上,一位戶籍設在台東的青年人,不論在本地就業或遠赴台北、上海、胡志明市就業,最後都計入台東的就業人口。如此一來,這些區域的就業人數及失業率自然難以反映出各區經濟實況,而從南到北各地失業率趨於均等,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掌握各縣市的就業實況,我們曾多次籲請政府建立「常住人口」的母體,並以此取代目前「戶籍人口」來推計各縣市的就業統計。若能善用年底即將展開的人口普查,建立「常住人口」的資料,這對日後政府推計各縣市就業、海外就業等統計,將有莫大的幫助。

         其次,台灣的空屋數到底有多少,也可以利用本次普查予以查清。空屋數一直是各國所重視的統計,因為空屋率升高代表經濟社會資產的閒置,也代表房屋的投機需求過熱,對經濟具有潛在風險。這些年台灣的空屋數雖有官方的推計與學者的研究,但大抵是以台電不足底度(一戶一個月用電不到20度)推估,若能利用本次人口普查徹底查個清楚,將可以讓各界清楚台灣今天房價的飆漲,到底是因為實際需求太強,還是投機風氣太熱。

         事實上,大陸目前正在進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也附帶進行空屋調查,顯示在房市投機過熱的今天,藉由普查以掌握空屋率,確屬必要。

         長期以來,政府每隔五年辦理一次工商普查,每隔十年辦理一次人口及住宅普查,由於政府例行發布的調查大抵皆是以這兩項普查做為母體進行推估,因此普查資料可以適度地對過去的調查統計進行修正,以提升統計的正確性。例如國民所得統計、受僱員工統計每五年依據工商普查資料進行修正,這早已行之有年,惟有關家庭面的調查如失業、就業、家庭收支等統計,迄今尚未有依人口普查資料進行十年修正的作法。我們瞭解倘要建立這項修正機制,必定得提升調查成本,但長期而言,政府仍應善用普查的機會,以釐清長期以來各界對失業率估計的疑慮。

         我們曾多次籲請執政當局重視國家統計,因為長期以來政府首長想用統計時則急如星火,但對於日常統計的基礎工作則漠不關心,以致歷來曾因預算拮据而有停辦工商普查之議,幾個月前政府組織再造更有裁併統計單位的荒唐想法。如今這份人口及住宅普查所編列的預算僅4億元,不到上次人口普查經費的一半,決策當局吝於投入資源支持國勢統計調查,令人費解,而政府決策者如此的短視,也是舉世罕見。

         這讓我們想起明朝所編攢的黃冊。明朝開國以來每隔十年會責令地方清查人口及戶籍,攢造成黃冊,黃冊原可讓中央掌握全國人口與住宅土地的變遷,不但可藉此瞭解國勢,同時也可據以實行賦役征調。但多年後由於黃冊的攢造流於形式,錯謬百出,萬曆四年大臣們上奏:「至於黃冊,法令雖重,人皆習為泛常,違誤期限,處處有之。」以如此錯謬的統計來實行賦役征調,明朝的積弱覆亡,實非偶然。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扁家多椿弊案爆發以來,從揭發、偵辦、起訴到判決,無論社會輿論如何批判,扁家一概不認錯、不道歉,還滿口歪理顛倒黑白,千錯萬錯都不是他家的錯,如此無恥狡辯,綠營如果還繼續相信或縱容,不只愚昧,更是悲哀。

         陳水扁和吳淑珍因為龍潭購地弊案、陳敏薰人事案,十一日被最高法院判決定讞,扁珍各被判兩個職務收賄罪,刑度分別為十一年、八年,還要併科罰金一億五千萬元和五百萬元。這對夫妻,從「阿扁與阿珍」的佳話,到首度在直選中實現政權輪替的總統伉儷,如今變成貪汙罪犯,即將鋃鐺入獄。從平凡爬到成功,又從雲端跌到爛泥堆,起落有若天淵。陳水扁從政能一路往前最終入主總統府,是靠了許許多多人的幫助與愛護;但犯下貪汙罪成為階下囚,卻是扁珍自己個人的選擇。不承認、不認錯,繼續推諉牽拖怪東怪西,只會讓人更加不齒。

         據轉述,陳水扁聲稱這是違憲判決、是政治處決,陳水扁的兒子陳致中和媳婦黃睿靚也指稱這是馬英九要的判決。事實上,最高法院對法律條文的見解完全符合立法原旨,認定陳水扁是不違背職務收賄,是利用他的實質影響力、在他的職務範圍內收賄,與憲法規定的法定職務無關。

         陳水扁曾經是政治犯,曾經坐過黑牢,但在扁家大開方便之門廣納企業錢財後,還敢辯稱這是政治迫害,就是對台灣民主的侮辱,也對不起昔日那個為理想入獄的青年陳水扁,以及當時許多戰友與長年的支持者。一個鈔票多到要拿行李箱偷偷搬到保險庫的第一家庭,在東窗事發後自己挖個地洞鑽進去都來不及了,還有什麼臉敢要「有智慧的台灣人」繼續相挺?說這個話,根本就是對台灣人智慧的最大輕視。錢是扁家在拿,台灣人沒分到半毛錢、總統俸給倒是付了不少,憑什麼要受到這樣的侮辱?

         據轉述,陳水扁還拿自己的處境和曼德拉相比,並指控國民黨政府比緬甸軍政府還不如,這更是笑話。扁家海角七億,曼德拉哪裡比得上?緬甸軟禁翁山蘇姬受到國際譴責,但扁珍貪汙罪證確鑿,不要說國際間對台灣的司法判決毫無異議,連美國都還要沒收扁家以犯罪所得在美國購置的房產。把自己比為曼德拉,不知道要笑掉多少大牙。

         陳水扁少時聰穎,無論考試還是選舉,向來是「第一名」,也許因此有低估別人智商的傾向。但要說自己被判有罪是國共聯手要置他於死地,那可真是愛說笑了。富商巨賈捧著錢進官邸、吳淑珍開心笑納、陳水扁在總統府召集官員下達指示,這些,跟中共有什麼關係?難不成扁珍都是中國絲線操縱的傀儡?傀儡還能數錢數得那麼俐落,手法真是高明。

         大多數人不是天才,但也不是蠢蛋,判斷是非的基本智商總是有的。陳水扁當總統沒做出多少政績,扁家帳戶金額成長率倒是千萬倍於國家的GDP。如此貪贓枉法拿錢不手軟的賢伉儷,不接受法律的制裁才叫沒有天理。自己犯了這麼大的錯,背叛了總統職責,辜負人民的信任與期待,卻完全不肯坦白承認,也沒有悔悟道歉,連羞愧之色都絲毫未有,反而推說是「國民黨加阿共仔的陰謀」,以為這樣人民就會相信,以為再祭出族群魔咒民眾就會跟著起乩,看來,陳水扁一家這些年來真是被台灣寵壞了,寵到以為自己可以如此輕蔑、如此踐踏人民也無所謂。

         陳水扁能夠勝選,是因為民眾想革除黑金政治,希望台灣不要再向下沉淪。但這個理想中是非分明公義伸張的境界,是需要去認識、去相信、去實現的,必須在面對考驗時還能夠堅持到底持續追求,而對我們的信念與堅持的最大考驗,往往便是各種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的政治謊言。例如「會在黑暗中等待,在屈辱中懷抱希望」、「用選票替他討公道」云云。陳水扁是自取其辱,還把自己形容成烈士,如此面皮,犀牛也比不上。

         事實很簡單:扁家涉案是因為一己之貪,不是我們的體制有問題,也不是我們的司法不公正。是非也很清楚:台灣之子貪汙,就不是台灣之子,而是台灣的罪人。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是美國眾議院歲入委員會(稅率、健保、規費等,皆由這個委員會主審)前主席藍格(Charles Rangel,見右圖,美聯社)。.jpg 

    此君是威廉.傑佛遜(William Jeffersonl,見左圖,美聯社),前聯邦資深眾議員。.jpg 

    他出身寒微,很早就沒有父親,家裡極窮,全靠母親給人幫傭勉強維持生計。可是他力爭上游,從名校的法律系畢業後,考取了律師,藉著雄辯滔滔打下經濟基礎,繼而投身政壇,參選議員,後來成為全國最有權勢的政治人物之一。

         然而,近幾年來,他與企業界間的不當往來逐漸遭到揭發。他一再表示絕對清白,可是證據確鑿,他只能從權力的頂峰跌下。

         他不是陳水扁,雖然他的故事頗類似於陳水扁。他是美國眾議院歲入委員會(稅率、健保、規費等,皆由這個委員會主審)前主席藍格(Charles Rangel)。昨天,眾議院紀律委員會裁定,藍格被指控的十三項罪名中,十一項成立。

         再講另一個「他」。他的家世不好,但是母親告訴他,教育可以改變一切。他進入當地最好的大學唸法律,立定志向,「有夢最美,信心相隨」。他投身政壇,參選成功後,揭弊不遺餘力,累積了極高的人望,繼而進軍當地最高行政首長,一舉成功,四年後又連任。

         但是,在第二任期接近尾聲時,貪瀆案爆發,而且一樁接一樁。官邸、辦公室相繼遭到搜索,他和妻子都面臨法律訴究,繼而有十多位親信、屬下、業務往來之人在前天被捕。

         這個人也不是陳水扁,雖然他的故事頗類似於陳水扁(和扁嫂)。他是強生(Jack Johnson),馬里蘭州喬治王子郡︱全美最富有的黑人郡︱郡長。這個郡緊鄰華府,獲得聯邦的補助款特別多。夫婦倆涉嫌收受建商賄賂,把建設工程包給特定廠商。夫妻倆面臨的最高徒刑是廿年。

         再講第三個「他」。他的父親是佃農,家裡是三級貧戶。但是他少有大志,中學就參加抗議集會。從全國最好的大學法學院畢業後,考上律師。執業數年後,投身選舉,先做議員,八○年代參選縣市長失敗,不過並未影響他的「明日之星」地位,他果然雄踞政壇直至二○○八年。他的孩子也畢業於同一所名校,同樣唸法律,畢業後參選議員。他的女兒習醫。

         後來呢?他因為受賄等罪名被起訴。犯罪同夥包括他的幾位家人。檢調單位在他的家裡搜出大筆現金。他的家人涉嫌幫忙處理贓款,作法疑似在海外設立公司以便洗錢。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熟悉美國政媒環境的人都已發現,該國媒體生態最近幾年發生重大的改變。長久以來,華爾街日報立場比較傾右、偏資本家,而紐約時報比較傾左、偏社會主義;這些都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卻不是什麼值得憂慮的問題。無論如何,這些百年老報在意識形態立場上或有不同,在新聞容內容與真實性的追求上卻是毫不妥協。此外,具有影響力的幾家知名電視台如ABC、CBS、NBC,也都強調其客觀公正,極少散布八卦、搧動民粹。美國與歐洲都有些八卦小報,內容專注於政商影視名流的風韻雜聞。這些媒體雖然在特定事件時有些銷路,但平日絕對只是媒體中的非主流,成不了什麼氣候,對大局的影響力更是微乎其微。

         然而自小布希總統時代起,由於其刻意以簡化的標籤將議題立場二分,遂逐漸產生媒體依個別政策而有依附特定鮮明立場的情事。久而久之,原本著重事實、分析、論述的媒體表述,就漸漸演變成簡化、表態、標籤化的立場站邊。這樣的媒體性質演變在布希下台之後並未收斂,反而漸成定型。美國的FOX電視幾乎是共和黨小政府反民主黨立場的傳聲筒,最近兩年有許多報導都是「逢馬(歐巴馬)必反」,也成為該國媒體極端化的著例。

         此外,在網路時代,由於民眾雙向接觸的機會增加,故許多人除了被動地接收媒體訊息,也透過部落格、臉書等軟體分享觀點,互動見解。由於臉書等集結的互動群體多為同學、舊識等志同道合者,故網路互動也容易形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群聚效果,彼此同氣連枝,益發強化了大家的既有關點。當人民觀點受到強化之後,標籤式的簡化訴求更受到歡迎。既然民眾有簡化二分的傾向,媒體為了牟利,最佳的策略自然就是迎合簡化二分的閱聽人,緊緊地抓牢他們,這也是當前媒體兩極化的原因之一。

         台灣的媒體與歐美的相比,其實兩極化更為嚴重、更為墮落。歐美媒體的立場區別就只有左與右,大政府與小政府,但台灣最關鍵的區分性議題卻都是統獨,以及由此所衍生的親中與愛台等扣帽與標籤。很顯然的,統獨的議題張力遠大於經濟政策的立場左右,操作起來凝聚力更強大。以台灣的電視公司為例,TVBS早被歸類為深藍,而民視與三立被定位為深綠。就報紙而言,自由時報當然是鐵桿深綠,過去兩年來恐怕不止是逢馬必反,而是逢馬就要扣上親中賣台的大帽子,其社論每天都像是在進行統獨的生死鬥爭。

         但是,如前所述,相較於歐美台灣的媒體還要更為墮落,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以解說。第一,華爾街日報可以挺共和黨,但那是基於其自主判斷後的獨立選擇,而不是與共和黨某些政客互通聲息的勾搭。台灣媒體卻不然;三立在二○○八年大選期間擺明了挺謝鬥蘇,儼然是謝系的護盤手。而民視長年來受民進黨蔡同榮派系影響,也從來不是新聞。最近的鄭弘儀竟然去獨派造勢的場子站台,完全混淆了政治與媒體之間應有的分際。別國媒體只有新聞立場的偏頗,而台灣部分媒體工作者卻渾然不知新聞的基本ABC,墮落得比別國的媒體工作者快得多。

         台灣媒體差勁的還不只是與政治人物的勾搭曖昧,而是連「事實」都刻意不理會、刻意扭曲。三立電視台似乎完全不認為新聞該窮盡查證義務,以為給個「當事人澄清傳真號碼」就仁至義盡了。自由時報合成一張總統維安車隊的照片被揭發,竟也毫不以為意,迄今未對此致歉。三立電視將錯誤槍決照片移花接木至二二八專題,根本就是不負責任的刻意扭曲。這些媒體幾乎是將所有新聞編採的原則拋諸腦後,這不是墮落是什麼?當媒體工作者拉著候選人手大喊「凍蒜」時,他們究竟還知不知道羞恥?

         最可悲的是,儘管若干媒體爛成這樣,竟然台灣還有那麼多閱聽大眾願意訂閱、願意收視。有立委受不了每天吃「三民自」,但偏偏有人民喜歡,那要怎麼辦呢?當媒體名嘴口出穢言、跨越其中立角色、怡然自得恬不知恥,居然收視率不受影響;看來,台灣的媒體水準提升,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 2010-11-17
  • 中國時報
  • 【社論】

  •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度是歐洲經濟發展成功典範的愛爾蘭,由於債務危機罩頂,借貸成本不斷創新高,儘管該國表示不需外界金援,但歐盟主要國家的財經官員為穩住市場劇烈起伏引發的燥動,已經沉不住氣地催促愛爾蘭應及早向歐盟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提出緊急金援的請求,從而使得愛爾蘭極可能成為繼希臘之後,第二個接受紓困貸款的歐元區國家。

         分析愛爾蘭所以會步希臘後塵,走上向歐盟申請金援的末路,以避免國家財政破產,直接原因固然是受到前年以來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所致,但是這些國家由於相對優厚的社會福利支出,使得政府債台高築,卻又因為良好的社會福利制度,使得人民安於逸樂,削減經濟動能,以致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不斷惡化。而在瀕於破產之際,申請國際紓困,則勢必要接受嚴格的緊縮條件,等於是經由外力來執行自力所無法達成的緊縮政府開支、降低財政赤字的目的。

         不過,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以希臘的前例來看,去年為了申請國際金援,不得不接受減少人民福利標準的緊縮條件,當時即曾引發希臘人民強力的反彈,示威抗議活動此起彼落。但在情緒發洩之餘,迫於情勢,還是得默默接受歐盟給予的緊縮條件,而在一番勒緊褲帶的痛苦震盪後,希臘的情勢總算回穩。在有了希臘的範例之後,看來愛爾蘭也免不了要經受同樣的外科手術式震盪療法,看看能否從破產邊緣迴轉過來。至於其他的所謂「歐豬」國家,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與義大利,各該國的基本情勢也好不到那裡,分別都有沉重的財務負擔,如果自已無法痛下決心整頓財政債務,還真是難保不會被迫步上希臘與愛爾蘭的後塵。

         談到要自己下手整頓降低財政赤字,還真是知易行難,法國就是最好的例證。薩科奇政府為遏阻政府財政赤字增加,提出要延長退休年限的措施,結果卻引發以交通運輸為主而遍及各行各業的全國性大罷工,讓法國的財政改革未見其利,本身的元氣先已折損不少。

         同樣承受國家財政赤字快速累增壓力的美國,短期採取的對策是增加發行美元公債的所謂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但祭出此一措施,等同是以鄰為壑,不只在國際間備受爭議,而就本質來講,接續實施了兩輪的量化寬鬆政策,其實只會使債務數字不斷墊高,因此正本清源還是要透過削減赤字來緩解。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2月由歐巴馬總統委任成立的白宮赤字委員會,經過長時期的規劃討論,於上周三提出針對打擊預算赤字的削減計畫,建議政府應自2012年起至2015年,透過刪減社福、國防支出,和緊縮政府10%人力等方式,以期能夠在4年之內節省4兆美元的支出,將赤字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下降至2.2%的安全標準。

         檢視白宮赤字委員會所建議的此一降低政府赤字方案,其中最具可行性的應是有關國防支出的縮減。要執行此一方案,美國其實只要真能貫徹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自然可以節省下可觀的軍費支出。不過,縱使如此,如所周知,美國每年龐大的國防支出,背後連繫強大的國防軍火工業,削減國防支出意謂著傷及軍火工業的既得利益,勢必會引發反彈。同時面對快速崛起的中國,充滿不安的美國勢必要繼續保有國防軍力上的絕對優勢,則即使從阿富汗與伊拉克撤軍,國防支出是否真能減少,恐怕還有待後續觀察。

         另外一項具企圖心的削減赤字構想,就是打算把退休年齡延長到69歲,真能做到這樣,當然可以產生延後支付退休老年給付的效果,不過看了希臘與法國的前車之鑑,把退休年齡拉高到接近70歲,勢必會引發極為強烈的抗爭,無疑將是最具爭議性的方案。

         綜觀從希臘、愛爾蘭先後被迫緊縮政府支出,到法國主動改革,再到美國計畫大砍支出,不論出於主動或被動,的確顯示政府財政惡化、債台高築,幾乎已經成為舉世各國政府的通病。我國近年來財政惡化的速度較諸前述各國其實也不遑多讓,姑不論馬總統是否要仿照歐巴馬設立國家赤字對策委員會,未來包括如何裁員、削減社福支出、延後退休年限等議題,遲早恐怕都將碰到,如果再不預先綢繆,真的出現危機時,以台灣在國際上相對孤立的狀況,屆時真想在國際間尋求金援,勢必要付出較其他國家更高的代價,因此政府又怎能不把控制財政、調降負債,當成施政要務呢?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貨幣戰爭陰影籠罩下,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十二日於南韓首都首爾閉幕,與會領袖最後發表了措辭模糊的聲明,同意將採取更市場導向的匯率制度,避免貨幣競貶與貿易保護主義,不過,具體作法與細節則延後至明年再行討論。這項流於空泛的聲明,不僅難以有效化解主要貨幣間的緊張關係並改善全球經貿失衡問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美兩國勢力的消長。

         二十國集團是由全球最大的十九個經濟體加上歐盟共同組成,金融海嘯爆發之後,二十國集團領袖首度在華盛頓集會,共謀解決金融危機之道,如今G20取代了原先的G8,成為全球主要經濟論壇。金融海嘯期間,各國領袖有極高的危機意識,願意共體時艱,因此在去年的倫敦峰會達成多項具體共識,讓全球經濟避免陷入大蕭條;這次首爾峰會是金融海嘯爆發以來第五次領袖會議,各國邁向復甦之際,基於本位主義考量,反而較難達成具體共識。加拿大總理賀博坦言:「這次峰會並沒有解決關鍵性的問題。」

         這次中美兩國領袖就匯率議題針鋒相對,成為主要焦點。美國總統歐巴馬再次對人民幣匯率施壓,未獲得具體回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強調,將採取漸進式的匯率改革,並反批美國聯準會推出第二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實際上是讓美元走貶且引發大量熱錢湧入新興市場,他呼籲美國做為主要儲備貨幣發行經濟體應採行負責任的貨幣政策,同時考量新興經濟體的利益。此外,美國先前曾提出一項避免貨幣競貶的量化指標,擬將經常帳順差或逆差限制在GDP的四%範圍內,不過,這項議案因中國、德國反對,最後不了了之。

         歐巴馬這次為期十天的亞洲行,經貿議題是主軸,但這次從人民幣匯率議題未有交集到美韓自由貿易協定雙邊談判觸礁,似乎顯示美國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逐漸減弱。《華爾街日報》指出,歐巴馬的首爾行受挫,主要因為美國經濟復甦力道薄弱且民主黨在期中選舉大敗,削弱了美國做為全球經濟龍頭的權威。《紐約時報》則指出,這次充滿妥協的《首爾宣言》,反映出中國影響力的上升。

         今年中國的經濟規模首度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她不僅是全球最大工廠,也是最大的市場。據統計,中國在去年消耗了全球近半數的煤、鋅和鋁,她所消耗的鋼鐵是歐盟、美國與日本等國加總的二倍;中國同時是全球最大汽車、手機市場。

         國際貨幣基金統計,今年全球的經濟成長有五分之一來自中國的增長。金融海嘯期間,儘管美國經濟衰退,中國仍可維持一定的成長。雖然中國在現階段仍無法取代美國,但從這次二十國集團峰會中,美國在經貿議題上未能達成突破性進展,的確凸顯了中國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聯準會的量化寬鬆政策幾乎成為眾矢之的,削弱了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甚至連峰會主辦國南韓都表示疑慮,也成為美韓自由貿易談判未能達成共識的原因之一。向來反對資本管制的國際貨幣基金,如今轉而支持新興國家必要時可以實施資本管制。此次《首爾宣言》特別暗示,新興國家可以採取審慎的資本管制措施,以避免熱錢造成匯率的劇烈波動。這項聲明的背書,使得新興國家在對抗熱錢時,有了尚方寶劍,也顯示新興國家對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強烈不滿。

         儘管歐巴馬仍宣稱這次首爾峰會是成功的,然而,不可否認地,金融海嘯之後,美國經濟力逐漸減弱,使得歐巴馬在這次峰會中的多項談判受挫;另方面,在國際經貿議題上,中國的發言權增加,如果未能取得中國的合作,這些議題很難達成共識。從美中勢力的消長看來,沒有永遠的強權,各國彼此間有合作、有競爭,也有衝突;在合縱連橫的國際經貿體系中,要成為強權,也唯有經濟實力才是最堅強的後盾。

  • 2010-11-16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