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所稅開徵方案中,企業最低稅負制稅率規劃調高至12%,半導體龍頭企業台積電,設算將因此增加30億元所得稅。新增30億元所得稅來自何處?財政部與台積電近日頻頻隔空交火,各執一詞。納稅是義務,課稅不問多寡,只問合理與否。台積電多繳30億元合不合理,原本可以討論;但在政府執意強推證所稅立法之下,台積電的「30億元」已無充分論辯的空間。台積電這筆帳,不管誰算得對,都突顯這場急就章的改革,早已注定沒有贏家。
立法院臨時會24日展開,證所稅立法被放進第一案,國民黨宣稱這項法案的阻力已經下降;財政部長張盛和也指出,此刻是「接近開徵證所稅的最後一哩路」。府院黨幾已無異議,證所稅最快可望在周三(25日)拍板,三讀過關。
然而,繼中研院之後,中經院也下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不管是中研院預估的1.94%,或中經院的2.36%,未來台灣經濟前景的嚴竣應已成為共識。當穩定成長中的美國,也為年底接踵而至的「財政懸崖」可能重創其經濟成長,感到憂慮之際,我國政府在國際大環境極不看好之下,仍高舉公平正義之旗力推帶有增稅改革意味的證所稅,自然會令企業與投資人格外抗拒。台積電的不平之鳴,政府實不宜單純解讀是享受免稅的既得利益者,對「開徵證所稅因而增加稅負」,發頓牢騷而已。
證所稅相關修法案中,營利事業買賣證券的所得仍維持在最低稅負制下課徵,稅率則從原本的10%調升到12%。最低稅負所得稅率拉高,代表企業對國庫的基本財政貢獻也會一體上升。換言之,不論企業證券所得比重高低,稅負上揚將是現實。正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所言,台積電的營業收入與證券所得毫無相關,卻必須為了證所稅開徵而多繳30億元所得稅,只有「無辜遭波及」可以形容。
財政部的說法則全然相異。財政部認為,台積電稅負上升並非來自於開徵證所稅而增加的最低稅負所得稅率2個百分點,而是兩個原因所形成:一是營所稅率調降為17%,台積電的一般所得稅減少,相對最低稅負應納稅款就會增加(如此才能維持其基本應繳稅捐的水準);二是台積電享有最低稅負的信賴保護免稅所得接續到期,自然推升其應納稅負。財政部認為,台積電確實需要多繳稅,但更精確的說法是減稅利益縮水,並非實質稅負增加。
不論是減稅利益縮水,還是實質稅負增加,台積電的30億元都是紮實存在的。持平而言,證所稅自研議之初,除金融產業外,多數企業在政策研擬過程中鮮少有置喙餘地,台積電等高科技業者自是其一。因此也可推測,未來意外被迫增繳稅負的企業,不會只有台積電一家。面對即將來襲的嚴竣景氣,政府應該雪中送炭,帶領企業力抗寒冬,而非落井下石,假公平之名,殺雞取卵。
或許,從國庫眼中看台積電,這類國家長年藉由龐大且優惠的租稅獎勵政策培植茁壯的科技產業,縱使多繳30億元所得稅,都是對國家的回饋,算不了什麼。然而,當企業對開徵證所稅的必要性出現質疑,甚至怨嘆變成陪葬品時,「台積電的30億元」就不只是一串數字而已,它代表政府背棄對企業的承諾,以及承諾面臨改變時,執政者輕率的表現。
證所稅開徵已經箭在弦上,看來亦是不得不發。台積電的「30億元」若至此無解,未來還有誰相信政府所謂的改革,能夠實現興利除弊、共生共榮。
【2012/07/25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