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來,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奧朗德將在第二輪總統選舉中獲勝,根據各家民調,從第一輪投票之後,他與現任總統薩科奇始終都維持在八%以上的差距。
有些人認為,薩科奇還有希望,關鍵在於他是否能夠爭取到已被淘汰的右翼國家陣線的支持,至今薩科奇僅取得六成他們的票,但極左的支持者,卻有八五%的人明確宣稱將改投奧朗德。
國民陣線領導人瑪麗.勒班至今還沒有宣布支持薩科奇,雙方還在討價還價,但真正原因是,如果薩科奇輸了,七月國會選舉將有利於勒班,把右派選民吸引到極右派來,所以不管勒班表面上說什麼,但她有絕對的理由不支持薩科奇,薩科奇心理也很清楚。
勝負看起來已定,但是這場選舉的意義,早已超過「閃亮總統」對上「平凡先生」,更不僅是傳統的左右對決,事實上,整個歐元區未來,繫於六日的投票結果。
誠如末日博士羅比尼所說,現在的歐元危機,就像目睹「慢動作的火車對撞」,而聲言反對財政公約的奧朗德,正將要成為另一個對撞的火車頭。
由歐洲聯盟各國領袖今年三月間歷經漫長談判而締結的這項公約,是由德國促成,目的在透過緊縮措施來對抗危機。歐盟廿七國除英國與捷克外,都簽署了公約。
這項公約不僅限制了政府的赤字預算,以及公債發行,同時也限制了刺激成長的措施,換句話說,簽約國僅能從目前財政規模中調整,沒有多餘的錢可供投資成長,所以除非全世界經濟恢復帶動,各國只有苦下去,將社福支出維持在最低水準,削減的退休金恢復無望,更重要的,失業者看不到重新就業的希望。
對這個方案的不滿已經延燒整個歐洲,現在突然間,找到了一個可以與德國對抗的國家。
奧朗德四月廿六日在受訪時表示,歐元區財政公約「必有可能」重新談判以納入成長措施,儘管德國有所疑慮,總理梅克爾還重申,財政公約不容重新談判,但是奧朗德強調:「為歐洲全體作出決定的不是德國」,他並誓言,他若認為修訂程度不足,會加以否決。這是他到目前為止最堅定、清楚的立場。
奧朗德表面上的訴求是,重新談判公約,但是他是社會黨的候選人,他不會讓工會利益受損,也不會讓社會福利減少,他主張保持現行六十歲的退休年齡,將年收入超過一百萬歐元的富人納稅稅率提高至七五%,實際上,他要的不是改革,而是要維持法國目前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