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調整是國際資金流動的訊號,也可以是投資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正常而言,當某個地區出現明顯的匯率升值,意味有大額資金流入,容易推升當地資產價格,每見到台幣明顯升值,就經常可以聽到因為熱錢流入,所以股市要上看多少點的論點。
的確,從匯率走勢可以推估資金流向,藉以找出可能具有資產價格上漲潛力的地區,以當做投資布局的配置(日本例外),這樣的推論邏輯不難理解,但實際上需要更清楚的思考。例如,匯率會反映一國的經濟實力,但可能受到政策的管理或干預,使得匯率走勢與經濟實力並不同調;或是因為匯率隨時都有波動,一天或一周的大幅波動能否視為具有長期趨勢的波動?
回顧近幾年的歷史,在2008年2、3月台幣出現明顯的升值,當時農曆年前新台幣突破32元兌1美元,創21個月新高價,台股維繫短暫的榮景,但隨後在5月見高點後,從9,000點以上跌到4,000點左右,股市下跌之際新台幣也呈現貶值狀態。2009年3、4月新台幣也有明顯升值,隨後台股從4,000多點漲到8,000點。
經驗上來說,台股與新台幣匯率走勢大約一致,不過上述兩段不同時期的升值,在股市後續有截然不同的表現,新台幣升值引起熱錢湧入,最終導致股市上漲,這樣的邏輯推論或許仍須有其他條件來配合。
匯率或股市的波動,除了經濟基本面因素之外,資金也有推波助瀾的效果,而兩者同時存在才易使趨勢延續,不過經濟基本面的調整較緩慢,但資金的流動卻很快,短期資金導致的匯率升值,未必代表經濟基本面有同樣的表現,若缺乏經濟基本面的支撐,單純只是資金所推升的行情,可能像煙火一樣炫麗燦爛卻很短暫。
匯率的大幅波動,不論是升值或貶值都是一個訊號,提醒投資人可能存在投資的機會或風險,但看到匯率升值而決定要投資之前還得先想想,是要追著資金潮而隨波逐流,或是依據長期基本面的趨勢而投資,行情屬性是否資金與基本面兼具,這些是看到匯率大幅波動時需要考慮的,而非單純只看到新台幣升值,就期待熱錢能夠帶來多大的投資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