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nchen@gmail.com

《Jamie流行銷—向可口可樂、星巴克等20個一流品牌學App行銷》

當大眾媒體節節敗退,廣告投資效益低落,現代企業的行銷該何去何從?

2011年,蘋果在全球賣出了近1億支的iPhone。也就是說,光在這一年當中,全世界每75個人,就有一個人買了支iPhone。同年第四季,蘋果還賣出了1,540萬台iPad。這個數量,比同期全球桌上電腦的市場還大,也比PC市佔率第一的HP賣出的筆記型電腦還多。

這些智慧裝置上搭載的「Mobile Internet」,很快,將會「重新發明」這個世界。

你想,當初「Internet」還被我們拴在桌面上,它就已經能夠重新發明出版、零售、遊戲、電影、音樂、廣告、通路,甚至還有社交。現在,這隻猛獸脫了韁、長了腳,可以跟著人們到處跑,請問這個世界,還有什麼事情能夠不被它重新打造?

所以,「行銷」當然也沒辦法倖免。

這裡所謂的行銷,不是那種「在家賺錢」、「網站衝人氣」的不入流伎倆,更不是什麼「粉絲加油讚」的選舉口號。這裡的行銷,是紮紮實實從產品、定位、價格到客戶,不斷的去改良商業模式的「市場學循環」。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c    

推出短短五周,下載次數就超過3,500萬次的手機遊戲Draw Something,不只挽救了瀕臨倒閉的遊戲公司OMGpop,也讓共同創辦人弗爾曼(Charles Forman)的人生似乎在一夜之間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弗爾曼32歲生日前夕,3月底某個周四的晚上,OMGpop另一位創辦人迪克森(Chris Dixon)和執行長波特(Dan Porter)這些朋友,為他在紐約舉辦一場奢華的派對。而這場派對最大的驚喜,也是公司所有員工作夢都難以想像的,就是社群遊戲龍頭Zynga用2.1億美元的天價買下了OMGpop 。

 

 

曾推35遊戲 全軍覆沒

 

 

那場派對的前幾天,銀行戶頭只剩下1,700美元的弗爾曼,在一夕間成了千萬富翁。他提到自己與Zynga簽約後,腦中一片空白地遊蕩在街上,過往車輛頻頻向他按喇叭,「這一切太不真實,這筆錢讓我能夠在其他人邀請我參加婚禮時,穿上任何我想穿的衣服。」

OMGpop成立於2006年,2009年由時代雜誌評選為50個最佳網站之一,但前前後後推出約35款遊戲,始終沒有匯聚人氣。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以近8億美元把公司賣給微軟後,接下來會做什麼?社群雜誌Flipboard執行長麥庫伊(Mike McCue)這位成功的創業家,就著手成立下個公司。

麥庫伊說,當年他把Tellme賣給微軟後,也休了好幾周的假,但一休假就開始想新產品的點子。這項產品就是Flipboard-一個可望大幅改變人們消費媒體方式、讓廣告支出從雜誌和電視轉向網路的iPad應用程式。

Flipboard從社群網站擷取內容,並以雜誌的形式展現。相較於推特(Twitter)顯示一堆網站連結,Flipboard會開啟連結、顯示圖片和文章片段與更新,讓這些內容呈現在類似雜誌的頁面上。

使用者能透過翻頁迅速掃過內容,如果注意到某篇文章,且該文出版商有和Flipboard達成協議,讀者只須點一下便能看到特製版內容,不然會連到原始網站。

創投業者Lauder合夥公司的羅德說,Flipboard讓許多電腦怪咖的內容成為主流,例如他的母親不會看推文,卻會讀Flipboard的內容。

這就是麥庫伊的點子,他說:「我熱愛高科技,但我更愛讓人看不出高科技的簡單體驗。」

以矽谷的標準來看,43歲的麥庫伊算是老將。15年前他把創立的第1家公司(製作3D網路軟體工具)賣給網景時,網景共同創辦人安德森還比他年輕近10歲。

不過,一位戰史輝煌的老將在矽谷的吸金能力也很驚人。麥庫伊今年說服投資人再注資5,000萬美元,讓這家才成立9個月的公司估值高達2億美元,他也成為這波科技泡沫的代表人物之一。

但麥庫伊認為,這波科技榮景不能和1990年代末的科技泡沫相提並論,因為這波榮景的企業多有實質營收進帳。

Flipboard的商業模式頗具說服力。該公司和經濟學人、美麗佳人等出版商合作,讓出版商同意把內容刊登在Flipboard的精緻介面上,裡面包含類似雜誌全頁或半頁的廣告。(綜合外電)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準新娘溫娜最近為了籌備婚禮忙得不可開交,但她的最佳助手不是新娘秘書或未婚夫,而是圖像社群網站Pinterest。她花許多時間把上網看到的影像--無論是洋裝、花束或擺桌--分門別類「釘」(pin)或轉貼(repin)在Pinterest的虛擬佈告欄(board)上,尋找靈感。

據市調業者Experian指出,Pinterest最近竄升為人氣僅次於Facebook和推特(Twitter)的社群網站。尼爾森統計,Pinterest2月吸引2,370萬獨立造訪人次,去年9月僅350萬人;該公司最近成功籌資3,750萬美元,使估值增為2億美元。這一切應該是很多新創公司夢寐以求的成功。

29歲的Pinterest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希爾伯曼(Ben Silbermann)本身就是一個蒐集狂。幼時收藏了一整個玻璃罐甲蟲的他說,Pinterest之所以吸引人,只因蒐集是全世界共通的樂趣。

希爾伯曼說:「這就好比到朋友家拜訪時,人們總會興奮的看看朋友書櫃的藏書,Pinterest就是把這個概念放到網路上。」

但Pinterest沒有名人加持、一夕爆紅的精彩故事,初期成長相當緩慢,希爾伯曼也沒有相關背景。

出身醫學世家的希爾伯曼,直到大學3年級才明白自己志不在此,2003年畢業後,他到華盛頓的顧問公司工作,開始閱讀科技部落格,深深著迷於矽谷新一波科技創業潮。即使毫無工程背景,希爾伯曼還是想辦法「混進」Google,做的是產品設計。

希爾伯曼說:「Google是個超酷的地方,那裡的人很聰明,做有意思的事。即使我的角色無足輕重,身為Google的一份子還是讓我感到與有榮焉。」

離開Google後,希爾伯曼和朋友賽拉(Paul Sciarra)做了好幾個iPhone應用程式,但是常常半夜被下架也沒人發現。Pinterest起初也面臨類似危機,上架9個月後用戶不到1萬人。希爾伯曼設法聯繫起先的5,000名用戶,他把自己的手機號碼給了多數用戶,約他們出來當面聊聊。

被問到如何撐過艱辛的第1年,希爾伯曼說:「對所有人坦承失敗實在丟臉到家。我當時擔心地想,Google永遠不會找我回去,畢竟他們當初也不太想錄取我。」

希爾伯曼和賽拉想辦法維持公司運作,在Pinterest的介面設計上錙銖必較,直到2011年6月才開始匯聚人氣。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075223-2801715

對希斯卓姆(Kevin Systrom)來說,開發一個美好的iPhone應用程式,就像準備一頓美味佳餚。他認為產品設計必須為消費者帶來觸控手機的驚喜與愉悅。

28歲的希斯卓姆或許不是名廚,卻為他的照片分享應用程式Instagram開創可口的價格。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已同意,以10億美元併購這家年僅2年的新創公司及其13名員工。

Instagram問市短短幾年就吸引逾3,000萬名用戶,靠著口耳相傳建立口碑,也吸引大批廣告行銷業者進駐,爭相刊登Burberry外套或星巴克咖啡照片來吸引消費者。不過,Instagram的最大粉絲群仍是藝術愛好者。

希斯卓姆自己就是藝術咖,起碼以矽谷標準來看如此。他在生日派對堅持將包裝精美的香檳杯送給賓客當謝禮,也期待收到高級陶瓷餐具的生日禮物。

他的企業家好友克萊拉‧施(音譯)說,希斯卓姆會注意大多數人視而不見的細節,步伐徐緩,隨時會分心,不但會停下來聞路邊的玫瑰花,還會仔細研究、思考細節。

希斯卓姆出生於波斯頓郊區,高中時熱愛藝術史課程,17歲夢想當DJ,還偷偷在一家夜店練習混音技巧。他隨後進入加州史丹福大學攻讀管理與投資學,並參加9個月的密集領袖計畫。

雖然希斯卓姆以架設網站為樂,並自稱「數學呆子」,但他從未研習電腦課程,而是靠自學闖出名堂。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Google Gmail行銷團隊,再轉到企業發展部門,專門研究併購目標。後來他加入旅遊推薦網站NextStop,學習編碼。隔年臉書併購NextStop,他卻心生創業念頭。

希斯卓姆成功取得創投資金後,與克里格(Mike Krieger)花了6個月開發Burbn「打卡」定位應用程式,有點類似Foursquare的功能,可惜功敗垂成。他說:「Burbn最受歡迎的功能就是分享照片,我們熱愛攝影,自然就開始專攻影像。」

他們花了8周時間開發Instagram,推出首日就吸引2.5萬人註冊,用戶增至200萬人時才增聘第1名員工。不到兩年時間,Instagram用戶已衝破1,200萬人,近來推出Android版本後,用戶更暴增至3,000萬人。

Instagram在影像行動社群網路的熱門程度已威脅到臉書的龍頭地位,這也是臉書願意溢價併購的原因。即便雙方完成協商的前1周,希斯卓姆仍增聘人手並提高籌資金額,著眼長期發展。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