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新娘溫娜最近為了籌備婚禮忙得不可開交,但她的最佳助手不是新娘秘書或未婚夫,而是圖像社群網站Pinterest。她花許多時間把上網看到的影像--無論是洋裝、花束或擺桌--分門別類「釘」(pin)或轉貼(repin)在Pinterest的虛擬佈告欄(board)上,尋找靈感。
據市調業者Experian指出,Pinterest最近竄升為人氣僅次於Facebook和推特(Twitter)的社群網站。尼爾森統計,Pinterest2月吸引2,370萬獨立造訪人次,去年9月僅350萬人;該公司最近成功籌資3,750萬美元,使估值增為2億美元。這一切應該是很多新創公司夢寐以求的成功。
29歲的Pinterest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希爾伯曼(Ben Silbermann)本身就是一個蒐集狂。幼時收藏了一整個玻璃罐甲蟲的他說,Pinterest之所以吸引人,只因蒐集是全世界共通的樂趣。
希爾伯曼說:「這就好比到朋友家拜訪時,人們總會興奮的看看朋友書櫃的藏書,Pinterest就是把這個概念放到網路上。」
但Pinterest沒有名人加持、一夕爆紅的精彩故事,初期成長相當緩慢,希爾伯曼也沒有相關背景。
出身醫學世家的希爾伯曼,直到大學3年級才明白自己志不在此,2003年畢業後,他到華盛頓的顧問公司工作,開始閱讀科技部落格,深深著迷於矽谷新一波科技創業潮。即使毫無工程背景,希爾伯曼還是想辦法「混進」Google,做的是產品設計。
希爾伯曼說:「Google是個超酷的地方,那裡的人很聰明,做有意思的事。即使我的角色無足輕重,身為Google的一份子還是讓我感到與有榮焉。」
離開Google後,希爾伯曼和朋友賽拉(Paul Sciarra)做了好幾個iPhone應用程式,但是常常半夜被下架也沒人發現。Pinterest起初也面臨類似危機,上架9個月後用戶不到1萬人。希爾伯曼設法聯繫起先的5,000名用戶,他把自己的手機號碼給了多數用戶,約他們出來當面聊聊。
被問到如何撐過艱辛的第1年,希爾伯曼說:「對所有人坦承失敗實在丟臉到家。我當時擔心地想,Google永遠不會找我回去,畢竟他們當初也不太想錄取我。」
希爾伯曼和賽拉想辦法維持公司運作,在Pinterest的介面設計上錙銖必較,直到2011年6月才開始匯聚人氣。
分析師指出,Pinterest訴諸的不只是「分享」,它就像早期的網路論壇一樣,用戶為了感興趣的主題齊聚一堂,也因此吸引許多有意專攻社群網站品牌行銷的企業。
此外,Pinterest吸引的用戶以女性為主(估計占70%),而這群人和經常到大賣場或電子商城購物的消費者高度重疊。
這些特色對尚未獲利的Pinterest而言可能是塊金礦,尤其當用戶透過Facebook帳號連上Pinterest,Pinterest不只掌握用戶的品味,還能推測他們感興趣的產品。但Pinterest仰賴的轉貼已引發版權及隱私爭議,人氣能否維繫下去也備受關注。希爾伯曼說:「Pinterest獲得的關注讓我興奮,也帶來重責大任。我把這個小玩意帶來世上,希望它能愈來愈棒。」(綜合外電)
【2012/05/07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