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nchen@gmail.com

一度是歐洲經濟發展成功典範的愛爾蘭,由於債務危機罩頂,借貸成本不斷創新高,儘管該國表示不需外界金援,但歐盟主要國家的財經官員為穩住市場劇烈起伏引發的燥動,已經沉不住氣地催促愛爾蘭應及早向歐盟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提出緊急金援的請求,從而使得愛爾蘭極可能成為繼希臘之後,第二個接受紓困貸款的歐元區國家。

     分析愛爾蘭所以會步希臘後塵,走上向歐盟申請金援的末路,以避免國家財政破產,直接原因固然是受到前年以來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所致,但是這些國家由於相對優厚的社會福利支出,使得政府債台高築,卻又因為良好的社會福利制度,使得人民安於逸樂,削減經濟動能,以致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不斷惡化。而在瀕於破產之際,申請國際紓困,則勢必要接受嚴格的緊縮條件,等於是經由外力來執行自力所無法達成的緊縮政府開支、降低財政赤字的目的。

     不過,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以希臘的前例來看,去年為了申請國際金援,不得不接受減少人民福利標準的緊縮條件,當時即曾引發希臘人民強力的反彈,示威抗議活動此起彼落。但在情緒發洩之餘,迫於情勢,還是得默默接受歐盟給予的緊縮條件,而在一番勒緊褲帶的痛苦震盪後,希臘的情勢總算回穩。在有了希臘的範例之後,看來愛爾蘭也免不了要經受同樣的外科手術式震盪療法,看看能否從破產邊緣迴轉過來。至於其他的所謂「歐豬」國家,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與義大利,各該國的基本情勢也好不到那裡,分別都有沉重的財務負擔,如果自已無法痛下決心整頓財政債務,還真是難保不會被迫步上希臘與愛爾蘭的後塵。

     談到要自己下手整頓降低財政赤字,還真是知易行難,法國就是最好的例證。薩科奇政府為遏阻政府財政赤字增加,提出要延長退休年限的措施,結果卻引發以交通運輸為主而遍及各行各業的全國性大罷工,讓法國的財政改革未見其利,本身的元氣先已折損不少。

     同樣承受國家財政赤字快速累增壓力的美國,短期採取的對策是增加發行美元公債的所謂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但祭出此一措施,等同是以鄰為壑,不只在國際間備受爭議,而就本質來講,接續實施了兩輪的量化寬鬆政策,其實只會使債務數字不斷墊高,因此正本清源還是要透過削減赤字來緩解。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2月由歐巴馬總統委任成立的白宮赤字委員會,經過長時期的規劃討論,於上周三提出針對打擊預算赤字的削減計畫,建議政府應自2012年起至2015年,透過刪減社福、國防支出,和緊縮政府10%人力等方式,以期能夠在4年之內節省4兆美元的支出,將赤字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下降至2.2%的安全標準。

     檢視白宮赤字委員會所建議的此一降低政府赤字方案,其中最具可行性的應是有關國防支出的縮減。要執行此一方案,美國其實只要真能貫徹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自然可以節省下可觀的軍費支出。不過,縱使如此,如所周知,美國每年龐大的國防支出,背後連繫強大的國防軍火工業,削減國防支出意謂著傷及軍火工業的既得利益,勢必會引發反彈。同時面對快速崛起的中國,充滿不安的美國勢必要繼續保有國防軍力上的絕對優勢,則即使從阿富汗與伊拉克撤軍,國防支出是否真能減少,恐怕還有待後續觀察。

     另外一項具企圖心的削減赤字構想,就是打算把退休年齡延長到69歲,真能做到這樣,當然可以產生延後支付退休老年給付的效果,不過看了希臘與法國的前車之鑑,把退休年齡拉高到接近70歲,勢必會引發極為強烈的抗爭,無疑將是最具爭議性的方案。

     綜觀從希臘、愛爾蘭先後被迫緊縮政府支出,到法國主動改革,再到美國計畫大砍支出,不論出於主動或被動,的確顯示政府財政惡化、債台高築,幾乎已經成為舉世各國政府的通病。我國近年來財政惡化的速度較諸前述各國其實也不遑多讓,姑不論馬總統是否要仿照歐巴馬設立國家赤字對策委員會,未來包括如何裁員、削減社福支出、延後退休年限等議題,遲早恐怕都將碰到,如果再不預先綢繆,真的出現危機時,以台灣在國際上相對孤立的狀況,屆時真想在國際間尋求金援,勢必要付出較其他國家更高的代價,因此政府又怎能不把控制財政、調降負債,當成施政要務呢?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戰名將麥克阿瑟「晚節不保」,指揮韓戰聯軍部隊,在六十年前的十一、十二月及其後幾個月慘遭中共首批三十萬抗美援朝「志願軍」痛剿,而使這位已行年七十的老將既丟臉又難過。他恨透了共軍,他想到要用原子彈投擲中國東北,以報復中共出兵,並癱瘓東北,使共軍無法在該地集結,這些都是大家很熟悉的韓戰往事。但比較不熟悉的是麥帥到底打算如何炸東北?

     據解密文件顯示,麥帥準備在東北投擲三十四枚原子彈,他說要把東北變成一個六十年(或一百二十年)不能居住的放射性地帶!當時美國還沒有發明小型戰術性原子彈,要炸就得使用當年炸廣島、長崎那種類型的原子彈。史家戴立克(Robert Dallek)說,幸好杜魯門總統把麥帥炒魷魚,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從這個角度來看,打開中國大陸「竹幕」之門的尼克森,與北京建交的卡特都值得北京中南海和中國大陸人民的感謝,但他們似乎更應感激杜魯門!

     曾在洛杉磯加州大學和波士頓大學任教三年的戴立克最近出了一本極好的著作:《失傳的和平:一九四五至一九五三,在恐怖希望時期的領導風格》。這位著作等身(研究範圍以近代美國總統為主)的七十六歲史家探討二戰結束至韓戰停火後的世界局勢,以杜魯門、史達林、毛澤東、蔣介石、李承晚、金日成和麥帥等為主軸,剖析他們在領導統御上的得失。書中有一張蔣介石總統給杜魯門的親筆簽名照片,蔣在照片上寫道:「褚盟(即杜魯門)大總統惠存 蔣中正敬贈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六月二十日」,戴立克因不諳中文,在圖片說明中說:「這是張沒有日期的蔣介石照片」,他也不知道照片是送給杜魯門(原照藏杜魯門圖書館)。

     戴立克指出,韓戰的爆發即因李承晚;金日成和史達林的錯誤判斷而造成,其後杜魯門、毛澤東和麥帥亦犯了錯誤,而使戰爭延長、死傷更多。韓戰於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爆發時,李承晚已七十五歲,但仍血氣方剛,立志要以武力統一全韓,和小他三十七歲的金日成一樣都是強烈的民族主義者。戴立克與芝加哥大學歷史系主任、韓國近代史學家康明思(Bruce Cumings)皆認為韓戰之起雖係金日成揮師南侵但李承晚亦要負很大責任。他在一九四八年當選南韓總統後即鼓吹「向北前進」,一九四九年開始對駐防三十八度線的北韓部隊發動一系列武裝挑釁,但因沒有足夠的兵力和武器,也只能打了就跑,無法「向北前進」。他經常攻擊三十八度線北韓部隊的用意,一是引起華府的注意,以期獲得軍經援助,二是藉機剷除國內反對派人士,當時南韓有二○五個政治組織,李承晚又以獨裁出名,不能容忍在野勢力。

     金日成、史達林和毛澤東都判斷北韓一旦南侵,美國不會出兵,這也是錯誤的判斷。中共志願軍一開始把美軍打得落花流水時,美國曾要求停火。戴立克說,老毛被勝利沖昏了頭,一口拒絕,後來美軍使用強大火力猛炸狂轟志願軍。戴立克說,老毛害中共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準確的估計是志願軍死了九十萬人,有些專家說老毛拒絕停火,至少使志願軍多死五十萬人至六十萬人!中共元帥之一聶榮臻在回憶錄中說志願軍「在朝鮮打了三十三個月,也有不少傷亡,但比美軍要小」,這是抹煞事實的說法。美軍戰死三萬三千人,約十萬人負傷,南北韓軍民死傷四百萬人,中共至少出兵一百五十萬至二百萬,戰死或凍死約九十萬。

     戴立克說,杜魯門的錯誤是不應批准美軍越過三十八度線。當時北京即一再警告聯軍不要越過三十八度線,周恩來曾託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轉告美國勿超越三十八度線,周說「否則我們要管」。跋扈霸道的麥帥在仁川登陸成功後,怎麼會戛然止步呢,他當然要揮師追趕共軍。杜魯門未能阻止麥帥越過三十八度線,至少阻斷了他想在中國東北丟原子彈的念頭。事實上,在韓戰期間,杜魯門和一些美軍將領都曾發出投擲原子彈的威脅,康明思說繼麥帥出任聯軍統帥的李奇威將軍,甚至說過要用三十八枚原子彈的話。但真正想到要動用原子彈的卻是麥帥。

     據解密文件和麥帥死後(一九六四年四月五日去世)公布的訪問資料顯示,麥帥在一九五○年十二月九日和十二月二十四日分別提出要求三十四枚原子彈,其中四枚炸入侵軍隊,另四枚炸空軍基地,他說,原子彈投出後,再從台灣調派五十萬中華民國軍隊先駐防鴨綠江畔,然後再從日本海部署至黃海。

     好在三十四枚原子彈和五十萬國軍出兵韓戰的構想都只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戴立克引述十七世紀瑞典政治家歐森斯蒂那的話說:「這個世界為什麼被那麼少的智慧所治理?」少智慧加上無理性,才是人類的悲劇。

 

  • 2010-11-17
  • 中國時報
  • 【林博文】

  •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經濟學家赤松要(KanameAkamatsu)在1930年代提出亞洲經濟起飛模式理論,也就是所謂產業發展的「雁型模式」。

         當時他說:「野雁有秩序地飛行,形成緊密V字型,就像飛機組成隊形一般。」亞洲率先工業化的國家─日本,將扮演領頭角色。它的鄰國將起而效尤,成為新工業化國家。

         然而,根據「經濟學人」(Economist)週刊報導,今年日本已經被跟在後頭的1隻雁超越,並非經濟實力強大但仍比日本貧窮許多的中國,而是島國經濟體─台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數據,日本2010年平均每人國民所得是3萬3800美元,而台灣則會突破3萬4700 美元。

         這項收入評估並非由匯率換算得來,而是由「購買力平價」(PPPs)推斷,將日本較高的物價水平列入考量。若以PPPs計算,台灣並非第1隻超越領頭雁的大雁。新加坡和香港早在1990年代初就趕上日本,南韓也逐漸縮小差距。赤松要的V型模式,開始轉變成X型。

         若依據匯率計算,日本的平均國民所得(4萬2300美元)仍比台灣(1萬8300美元)高出不少,時髦的東京遠比台北富裕許多。

         若將赤松要的理論套入一國的工業產業結構,而非生活水準,那麼日本仍遠遠領先。日本正轉入服務產業經濟,工業佔據GDP的部分不到1/4,相較下,台灣GDP仍有1/3仰賴工業。

         儘管15年來深陷通貨緊縮,日本的超高物價仍舊影響國民的生活水平。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2005年公布的全球購買力調查,雖然台灣人口密度幾乎是日本的2倍,房價卻比日本便宜1/3,伙食費也僅是日本的一半。

    (譯者:中央社戴雅真)991117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5年《廣場協議》,日本因為背負了龐大的貿易順差,在美國強力要求日圓升值的壓力下,日圓從263兌1美元,快速走上升值的道路,開啟了日本人「渾然忘我」的「日本第一」奇蹟。

     

    當日圓啟動升值的時候,國際熱錢相中日圓升值、資產價格增值的機會,逐漸炒高日本股價與房價。85年日經指數只有6千多點,但是90年已狂漲到3萬8957點。日本房地產價格暴漲,當時號稱一個日本可以買4個美國。到95年日圓強升至79.75兌1美元,造成日本資金大量逃竄到海外,最後日本吃下了20世紀最大一顆泡沫,從此進入「失落20年」。

     

    這樣的戲碼似乎輪到日正當中的中國。美國強力要求人民幣升值,中國則有日本前車之鑑,強力捍衛人民幣。中國總理溫家寶最近一趟歐洲行,再度宣布「新三不政策」——不打貨幣戰、不打貿易戰、不要壓人民幣升值。

     

    但是美國繼續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來救經濟,已是不歸路,還有歐洲為了化解歐債危機、日本為了力阻日圓升值進一步宣示零利率,紛紛加入大印鈔票行列。這麼一來,歐、美、日三大經濟先進國都不負責地濫印鈔票,氾濫熱錢衝擊到新興國家,全球貨幣戰爭正式開打。

     

    這次貨幣戰爭的主角很可能是中國。85年後的日圓強升,是美國這個世界霸主開始對付「日本第一」,手段是先讓日本資產膨脹到無以復加地步,最後氣球吹破,日本經濟從此由絢爛回歸平淡。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價持續飆漲,本周一度創下每盎司1388.1美元的歷史新天價,未來黃金還有多大漲升空間?《財訊》雙週刊的專欄作者羅格夫(Kenneth Rogoff,現任哈佛大學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學教授)最近大膽預測「黃金1萬美元?」這樣的標題,立刻激發我趕緊往下看的欲念。

     

    在台灣,要是我這樣喊,一定被當成狂人,就像預測台股會漲到3萬點或5萬點般不可思議,不過所幸羅格夫教授是哈佛大學名教授,他這麼一喊,必然會受到全世界熱烈討論。

     

    羅格夫教授的黃金上萬美元說,主要的論點是:一、道瓊指數在1980年代突破1千點之後,到了2000年就衝上1萬點。因此,他認為黃金既然破了神奇的1千美元障礙,為什麼不能也來個十倍速的上漲?況且,黃金在1980年就曾漲到873美元,如果經過通膨調整,當年8百多美元的金價,換算當今貨幣遠超過兩千美元。因此,以非常長期且經過通膨調整的平均金價比起來,當今1千3百多美元的金價,有什麼理由不能從這裡再漲一大波?

     

    羅格夫教授第二個論點是亞洲、拉丁美洲及中東在全球經濟中強勢崛起,隨著大批消費者購買力提高,需求增加,勢必抬高金價。另一方面,新興市場的央行也須累積黃金準備,因為新興國家持有的黃金準備遠低於富有國家的央行。

     

    羅格夫教授從技術面、基本面看金價有扎實基本面支撐,加上全球利率在低檔,金價對利率波動十分敏感,因為黃金不會孳息,但是未來幾年全球不是零利率,就是超低利率,因此,投機黃金來代替投機債券也相對便宜。這是黃金上漲的第三個理由。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