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nchen@gmail.com

雖然被視為科技大國,但美國孩子們的數學與科學成績,向來都不怎麼好。數學,在「經濟合作與開發組織」所調查的五十七個國家當中,排名三十五,科學,排名二十九,雙雙名列後段班。一份又一份的調查也顯示,美國孩子的平均成績,遠遠被香港、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拋在後頭。就連很窮東歐的捷克、波蘭、匈牙利,孩子們都比美國強。

     為了改善這個很沒面子的問題,美國每年花在教育上的支出,超過五千億美元;老師們每年花超過一千小時教學,比先進國家平均的七百九十小時,還多出許多。但是結果呢?教育的成效照樣節節敗退。最嚴重的一年中,平均每天有六千個孩子輟學;高達三成的高中生沒法念完。女導演阿貝絲的紀錄片《贏不了的競賽》中也指出,今天校園中作弊、疏離、憂鬱等「沉默傳染病」,越來越常見。

     更嚴重的是,教育成效不佳的結果,使得越來越多孩子們踏入社會時,不是身無半樣長項,就是無法對未來有任何樂觀的想像。有的,選擇升學,繼續躲在校園中,讓自己不必這麼快面對社會;有的,被迫接受低得不像話的薪資;更多人把自己的徬徨無助轉化為憤怒,怪政客、罵政府。

     政府當然有責任。一來,經濟沒搞好,企業不願聘人,自然沒法創造就業機會;二來,年復一年,政府坐視學校在提高學費的同時,教學品質卻原地踏步,許多大學砸大錢行銷招生,卻吝於投資好教授、好教材,這種學校,要怎樣帶領孩子脫穎而出?從歐洲到美國,十年來學費越來越高,但學生們畢業後的薪資卻沒提高多少,求學的「投資報酬率」越來越低。而在報酬率低的情況下,又要學生們如何安心地把時間與金錢,「投資」在這樣的教育上呢?

     這就是為什麼,今天孩子要打工,父母們越來越難反對。學費這麼高,多少家庭沒壓力?更重要的是,多少父母敢放心把孩子的未來,完全付託給吝於投資的學校?還不如讓孩子們到職場上滾滾,多些歷練,還能提早培養孩子們在財務上的獨立精神。

     王建煊說得好,賤賣黃金時間的人,笨死了。誰都知道,青少年是一個人學習能力最旺盛的黃金時期,很珍貴,不應糟蹋。尤其是那些只為了能有多點零用錢可花,為了滿足物質欲望而拋下學習的人,更是不該。但今天的大學,早已不是王建煊口中「多數人最後念書的黃金時間」,而只是「最後逃避現實的黃金時間」罷了。畢竟,當校園中無法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孩子們當然感受不到大學教育的重要性,相信自己應該在這個階段專心念書。

     要如何讓學生們願意專心學習,並且能在畢業後順利與職場接軌,是美國本周剛剛落幕的「全國教育改革高峰會」的重點課題。該做的很多,例如繼續投資於數位學習,並且培養更多優良師資;提供更多獎助學金,鼓勵用心在學業上精進的學生;吸引企業針對成績良好的學生,提供畢業後的就業承諾等。有些州政府已經在研擬,要專為改善公立學校的財務,成立一筆穩定基金;還有些州在重新估算合理的學費標準,好讓更多孩子在沒有後顧之憂的前提下學習。

     換言之,學校與政府,都得更嚴肅與專心地「辦學」才行。不久前才造訪亞洲的歐巴馬,回到美國後曾經多次憂心地說,今天美國人的競爭者不再只有美國人,而是來自北京、班加羅與首爾。「假如不具備競爭所需要的條件,」他說,長期而言美國的經濟就有麻煩了。

     再不用心辦學,有麻煩的,又豈止美國呢?

     (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民間企業11月只增聘5萬人,遠不如預期,且失業率升至9.8%,一連19個月高於9%,是二次大戰後僅見。(美聯社).jpg 

6013725-2471812.gif 

6013725-2471679.jpg 

美國11月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幅不如預期,只增加3.9萬人,失業率更出乎意外攀升到9.8%,都不如預期,顯示就業市場展望嚴峻。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投資長葛洛斯3日表示,在就業情況持續不如預期下,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未來數年都不大可能提高利率。

美國勞工部3日發布,根據對雇主的調查顯示,11月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3.9萬人,其中民間部門增加5萬人,遠不如10 月的大增16萬人;10月數字則小幅上修至增加17.2萬人。另根據對家庭訪調統計的失業率11月則意外升到9.8%,代表逾1,500萬有心想找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也反映先前放棄求職的人重新展開求職,使勞動力擴增。

據道瓊社調查,經濟學家先前平均預期11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14.4萬人,失業率維持在9.6%。

美國自2009年5月以來,已一連19個月失業率維持在9%以上,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僅見。美國上一次失業率居高不下是在1980年代初,從1982年3月起持續18個月,直到隔年9月才降至9%以下。

Fed官員認為,失業率未來一年內恐怕都難以降到9%以下,加上通貨膨脹率過低,促使Fed啟動第二波量化寬鬆政策,加碼收購6,000億美元公債。在此之前,央行為對抗金融海嘯,已收購17.5兆美元債券,包括公債與房貸抵押債券。

11月新增非農就業人口中,服務業增雇5.4萬員工,臨時工增加3.95萬;零售業就業人口減少2.81萬,製造業就業人口也減少1.3萬人,是連續第四個月萎縮。政府雇用減少1.1 萬人,主要是受預算緊繃的州政府裁員影響。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013717-2471813.gif 

儘管美國失業率逼近10%,但美國消費者信心似乎逐漸轉強,帶動11月零售銷售成長6%,是四年來最大增幅。

湯森路透的數據顯示,美國11月零售業整體銷售比一年前成長6%,超越分析師預期的3.6%。經過調整後,11月的銷售增幅是2006 年9月來最大單月增幅,與2007年11月相同。

不管是百貨公司、折扣商店,還是青少年服飾,各部門零售商都表現優異。購買的商品也不局限在必需品,高級鞋、珠寶與美容保養產品也賣得很好。種種跡象都證實消費者信心轉強,根據本周的數據,消費者信心正在五個月的高峰,也意味著消費力道可望持續。

顧問業者Kurt Salmon公司零售策略師龍恩說,消費者不是捱到「黑色星期五」才開始花錢,「整個11月期間都在消費」。不過,「很難說11月推出的促銷是否令原本會在12月的消費提前了」。

此外,由於基期較高,12月的同店銷售成長率如果要超越11 月,銷售額必須更高。去年11月成長率僅0.5%,12月加速至3%。分析師也警告,業者若希望本月客流量能持續下去,勢必得繼續折扣,但這可能會壓縮獲利。

標準普爾零售指數上個月攀升1%,改寫三年半新高;分析師指出,該指數自8月來已勁揚27%。零售股已進入高原區。股價要再攀升,除非消費者繼續打開錢包消費,而且不是只買特價品。

Wall Street Strategies分析師索奇說,零售股漲不漲得上去,終究要看消費者是否願意增加用信用消費,並且在非假日期間也打開荷包消費。

國際購物中心協會(ICSC)首席經濟學家尼米拉說,「黑色星期五」的折扣很大,但卻是經過計算的,與前兩年的流血下殺不同。ICSC預期本月將延續消費動能,同店銷售年增率可望達到3%至3.5%。此外,ICSC也指出,消費者截至本周開始時,只採購了所需的32.6%,還低於去年的42%。

【編譯謝璦竹2010/12/04 經濟日報】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零售商2日公布強勁的11月零售銷售數字,使年底購物季業績展望更樂觀,同日出爐的10月成屋待完成銷售指數創歷來最大增幅,也出乎意外的強,顯示低利率與低房價讓想買屋的人付諸行動。

多家零售商2日發布的11月銷售數字顯示,從有錢人到青少年似乎都打開錢包消費,好市多量販、目標公司(Target)、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以及青少年服飾業者Abercrombie & Fitch等都超越華爾街預期。這意味著民眾不僅是買禮物而已,也幫自己添購不少物品,像是昂貴的魔術胸罩與鞋子等。

好市多量販開幕超過一年的門市11月銷售額(同店銷售)合計成長9%,超越市場預期的6.2%;目標公司11月同店銷售成長5.5%,優於預期的3.7%,Limited Brands成長10%,是預期的2.5倍;梅西百貨成長6.1%,預期是5%;Abercrombie &Fitch勁增22%,是預期的三倍以上。

11月的強勁銷售扭轉前兩個月的疲弱之勢。Kurt Salmon公司零售策略師萊利說:「看起來假日季會很強勁,雖然購物的人還是很謹慎。」

此外,美國全國不動產仲介協會(NAR)的成屋待完成銷售指數10月勁揚10.4%至89.3,是歷來最大升幅,不但逆轉上個月下滑1.8%的頹勢,也令預測會下滑1%的經濟學家驚喜,儘管該指數目前的水準仍遠低於去年同月的112.4。房價持續探底,加上借款成本低,是成屋銷售彈升的主因。

不過,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增幅大於預期,顯示就業市場仍未完全復甦。美國勞工部2日說,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增加2.6 萬人至43.6萬人,高於預期的42.4萬人,前一周該數字則降到2008年7月以來的谷底。

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四周移動平均為43.1萬人,從前一周43.675萬下滑,也是2008年8月以來最低。

截至20日止的申領失業救濟總人數則增加5.3萬人至427萬人,高於預期的420萬人。申領聯邦政府的延長失業救濟人數也增加,截至13日止計達490萬人。

【編譯謝璦竹2010/12/03 經濟日報】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都大選落幕,台灣即將面臨全新的政治格局,不論對中央或地方政府而言,前頭的路都充滿了嚴酷的挑戰。依據我國現有制度,建構與規範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的主要法律有二,一為財政收支劃分法(財劃法);另一為公共債務法(公債法)。前者規定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支權責與範圍;後者則規定中央與地方的債務額度與管理。為因應五都升格改制的新情勢,財政部已將此二法的修正案送交立法院審議,但由於爭議過大而趕不及在預算編製應有時程之前通過,致使五都已然成立開跑,但其所適用的法律卻仍然受限於舊有的框架,造成過渡時期的扞格與混亂。如今五都選舉結果底定,立法院實應趕緊恢復對此重要二法的審議。

     大台中市長當選人胡志強日前向中央喊話,呼籲改變決策機制,聲稱五都首長面臨龐大選民的託付與壓力,應該讓五都市長參與中央決策,協助解決基層需求。其實這種地方政府的心聲與要求,早在宋楚瑜當台灣省長的時候就曾經發生過。其後由於「精省」,台灣省政府等同名存實亡,各縣市政府才得以躍上檯面直接與中央接觸,從而產生爭議與衝突的機會也隨之增加。由於中央在心態上一直還是把「直轄市」當成與「省」同級,致使「縣市」政府不但無法與中央直接溝通,也無緣參與行政院院會的決策討論。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的「縣市」極力想要將自己升格為「直轄市」的原因之一,而也無怪乎胡志強市長才剛選上,便率先帶頭嗆聲,砲打中央,要求中央改變決策機制,讓五都市長都有參與決策的機會。

     誠如胡市長所言,中央雖常說它與地方政府是夥伴或兄弟關係,但地方卻始終「沒有實際感受到」。每次修正財劃法時,中央也都宣示要同時下放錢權給地方,並強化財政努力誘因機制,以解決地方失衡的財政結構問題,但其結果卻總是徒勞無功。迄今為止,每次談到財源分配,地方仍是不斷地抱怨中央「既集權又集錢」,而中央則是一再的責怪地方「既怠惰又依賴」,雙方始終互相叫罵,各護立場,難有共識。其實,中央與地方的適切關係須由政府職掌與功能的定位開始,我國早先由於政治情勢與威權體制的特殊因素,致使地方自治權力受到很大的壓制,幾乎所有國家資源與權力都掌控在中央政府手上。如今政治環境與生態丕變,中央與地方的夥伴關係,不能只建立在中央的口頭或施捨上,真心切實的落實地方自治與分權乃係重建中央地方合理關係的關鍵所在。

     依照現行財源分配制度,中央係透過統籌分配稅款與補助款二者來決定與控制各地方的財政結果。由於直轄市的分配地位相度高於地方縣市,致使許多縣市誤以為只要能升格或合併為直轄市,即可取得更多的財源,進而改善其財政狀況。這種偏差的行為也間接造成這次五都同時改制後,對現有財源分配機制的衝擊。就統籌分配稅款而言,新增直轄市參與直轄市分配後,不但會排擠到原直轄市之獲配金額,其用新方法分配到的稅款亦可能與其原獲配金額有所出入。尤有甚者,若再將改制後新增加的經費負擔考慮進來,改制對新增直轄市的財政改善,不但效果有限甚或未必有利。最後,只好逼使中央政府拿出更多的錢,透過補助款的方式來幫助這些地方。如此作法,表面上似乎得以暫時解決問題,但實質上對地方財政自主性的提升卻毫無助益。

     所幸在財政部積極推動下,日前行政院已經將財劃法與公債法的修正送到立法院進行審議。我們期待未來朝野政黨在立法院討論時,能以專業理性的態度以及前瞻改革的眼光,為我國未來的中央地方財政關係樹立更穩健的基礎。以下幾點是立委們在審議法案時應把握的原則:

     其一,不論直轄市或縣市皆應一視同仁。雖然胡市長說五都的人口龐大,所以「與中央的距離也變得更近了」,但是從財源分配公平的角度言,中央與所有地方政府的距離應該是相同的,不宜有直轄市或縣市的分別。對所有地方的財源分配同樣皆以確實的財政需求與收入能力為唯一考量,趁此機會打破長久以來直轄市必定「高於」縣市的迷思。

     其二,地方參與決策機制可從財源分配的改善開始。依照現行財劃法規定,中央對統籌分配稅款的分配擁有極大的權力,雖訂有分配公式,但大都仍由中央政府主導。未來應立法成立一獨立的「分配委員會」,由中央與所有地方政府共同參與,統籌分配稅款的分配方式由委員會討論、協商與決定,真正落實中央與地方平起平坐的「夥伴」關係。

     其三,地方財政自主及紀律的維護與提升同等重要。中央在下放權力與資源給地方時,亦應切實要求地方提升自我責任,中央應每年檢討與公布各地方的財政收支績效,以做為補助與放寬地方舉債上限的參考依據。

     總之,我們希望五都改制後,不須要有任何一位五都市長以「諸侯」地位自居,出來對中央嗆聲喊話。只要重新建立一套合理適切的財源分配制度,所有的「烏鴉」自然就會消聲匿跡,讓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齊心為民眾的需求與福祉努力打拚。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