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nchen@gmail.com

據說現在很多台灣有錢人,都想移民到新加坡。

 不只是台灣有錢人想移民。在美國,光是去年就有近兩千人決定放棄美國籍,其中大半都是高資產族;在法國,如果下周當選總統的真是「很不喜歡有錢人」的歐蘭德,預估將會有很多法國有錢人出走。

 出走的原因,大同小異。一來,因為加稅。歐蘭德競選時開出最響亮的政見,就是要把最高所得稅率,一舉提高到七五%;換言之,將來有錢人每賺一百元,就要上繳七十五元給國庫。歐巴馬過去三年加強查稅,前陣子還推動「巴菲特條款」──讓收入最高的美國人,至少要繳三○%稅率──同樣讓有錢人們跳腳。

 有錢人跳腳的另一個理由,是對越來越高張的「反商」、「仇富」現象不滿。在美國,多數人都認為歐巴馬「反商」,共和黨更指控他把國家帶上反商之路;在台灣,從富士康的血汗工廠指控,到六輕的工安威脅,人們對大企業的批判更是一波接一波,讓有錢人們憤憤不平。

 加稅與反商,他們都說,對企業不公平,更不利於國家經濟。許多政府也說,國家不應走上這條路。約莫十年前,以色列的經濟成長趨緩,當時還在擔任財長的納坦雅胡就把矛頭指向「高稅率與反商環境」。相較於以色列的原地踏步,他說,人家西班牙、愛爾蘭,都在大躍進。

 才怪。今天我們都看到了,多年來西班牙、愛爾蘭所上演的經濟奇蹟,根本是過度舉債與消費所吹出來的泡沫,而不是什麼了不起的驚人成就;當年被歌頌的低稅率,壓根兒不是什麼好榜樣,而是此刻國庫空虛、民怨四起的元凶之一。

 稅率,是否真像納坦雅胡所說的對國家經濟很重要,一直是個大問號。還記得四年前,台灣出現了三支減稅廣告,主張高稅率會降低競爭力、生產力與消費力;因此減稅才是救經濟、吸引投資的正道。

 這三支廣告,當時引來正反意見的論戰;但是今天回頭看,答案再清楚不過:一家企業是否投資某個國家,其實從來不是唯稅率高低是從。舉例來說,巴西的合併營所稅高達三○%以上,資本利得也要繳一五%的稅,但並沒有讓國際投資者,對於這個起飛中的南美巨人卻步;在台灣,無論是過去或今天,營所稅都比香港高,也同樣沒有阻止看好台灣的外商進駐。包括當年傳說出錢刊登減稅廣告的黎智英,自己也沒有專情於低稅率的香港,反而加碼投資台灣。

 原因很簡單: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高低,從來就不只看稅率高低,而是取決於許多因素。看看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國際競爭力報告,依據的指標就高達三百多個。換言之,稅很重要,卻不是唯一;反商就算不好,卻未必真有殺傷力。

 當然,每個社會多少都有很極端的反商分子,總是對企業提出嚴苛──甚至不理性──的批判。但有批判企業的聲音,不等於就是個反商社會。從歐洲到亞洲,哪個國家的人民認為經濟不重要?有哪個國家的人民不努力學習賺錢?從製造業到金融業,又有哪個跨國財團不是在全球各地喊水會結凍?消費者年復一年,讓它們賺進大把鈔票,哪裡有被「反」到了?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經濟復甦緩慢,央行維持零利率和貨幣寬鬆政策。

 

基準利率不變 維持在0到0.1%

今天發布的多項經濟數據顯示,日本的經濟復甦有趨緩的趨勢,日本央行隨即宣布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並採行額外的貨幣寬鬆措施。

日本央行舉行政策會議後宣布,到2013年6月底左右,將擴大收購資產計畫5兆日圓 (620億美元),總額增加到約70兆日圓。央行表示,收購政府公債的方案將擴及期限更長的債券。央行決策會議並且一致同意,維持基準利率在0到0.1%之間的水準不變。

日本政府數據顯示,3月消費者物價連續第二個月上升,工業產值、零售業銷售都不如預期,失業率則維持在4.5%的水準不變。

能源成本飆升 帶動物價上漲

日本統計局發佈的統計顯示,3月不含新鮮食物的消費者物價比去年同月升高0.2%,高於彭博資訊調查31名經濟家平均預估計的0.1%年增率。3月的消費者物價上漲主要是能源成本攀升所帶動,日本在去年大地震後,全面關閉核子反應爐,導致進口燃油激增,能源成本大漲。

此外,經濟產業省的數據顯示,3月工業生產比2月增加1%,雖扭轉了2月下降1.6%的頹勢,但和經濟學家預估的2.3%中間值則有一段差距,也襯托出日本經濟成長未來可能減速的隱憂。

東京日本摩根大通證券資深經濟師足立正道說:「災後重建活動動能增加,加上外部需求情況改善,都對製造業提供支撐。央行應努力達成通膨目標,來改善市場信心。」

日本政府推出購買省油車優惠方案,加上企業紛紛在會計年度在3月底截止前更換新車,日產、本田等汽車公司3月的國內銷售都大幅成長,並由此受惠。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055519-2795396

歐元區4月的經濟信心陡降至一年多來最低,大大澆熄上半年經濟出現成長的希望。同一個月,義大利企業信心意外降至逾兩年來最低,英國消費者信心也急遽惡化到一年多來最差。

歐盟執委會公布,歐元區17國4月整體的經濟信心指數降至92.8,不如3月的94.5與市場預測的94.2,為一年多來最差。

經濟信心指數下的子項目全面惡化,工業、服務業、消費者信心大幅滑落,顯示歐元區的經濟苦楚不只蔓延各產業,也拖累三大經濟體信心。義大利經濟信心從88.8重挫至83.1,跌幅最大;德國下跌1點至103.3,法國從95.6降至95.2。



IHS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歐元區暨英國首席經濟學家亞契說,這份報告「強化了歐元區經濟邁向連續第三季萎縮的觀點」。

根據歐盟統計局,歐元區經濟去年第四季萎縮0.3%;希臘、義大利、葡萄牙、愛爾蘭、比利時、荷蘭、斯洛維尼亞已連兩季萎縮,符合經濟衰退的技術性定義。

歐盟統計局5月中公布的數據,很可能證實歐元區第一季仍萎縮。

根據義大利統計局,由於產能利用水準低落導致生產展望欠佳,義國4月企業信心指數意外降到89.5,是2009年10月以來最低,不如經濟學家預估的持平在92.1。3月數據下修為91.1。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P  

(中央社台北2012年4月26日電)全球最大零食生產商百事公司(PepsiCo Inc. US-PEP)公布第1季獲利突破分析師預期水準,主要拜拉丁美洲食品銷售成長所賜。

百事今天發出聲明稿公布,不計部分項目的獲利為每股69美分,優於彭博社彙整14名分析師的預測均值67美分。百事第1季淨利衰退1.4%至11.3億美元,或每股71美分,去年同期則是11.4億美元,或每股71美分。

為提升營收,百事執行長努伊(Indra Nooyi)正在新興市場加強零食配銷,並推出新口味。百事也在裁員8700人,並加碼今年行銷費用6億美元,藉此拉抬美國飲料銷售,從領導品牌可口可樂公司(Coca-Cola Co. US-KO)手中奪回市占率。

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 & Co.)駐紐約分析師佛謝(John Faucher)在財報發布前出具的報告中提到:「對百事管理階層而言,開始繳出更棒業績的壓力仍非常大。」

百事第1季營收成長4.1%,來到124億美元。

百事同時重申其財測,若排除部分成本和外匯效應,今年每股盈餘(EPS)預料衰退5%,明年起則會以高單位數的百分率成長。

百事也是全球第2大軟性飲料生產商,昨天其紐約股價上漲0.2%,收在66.67美元,年初至昨天累漲0.5%。

(譯者:中央社尹俊傑)

百事公司,是出品百事可樂的母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威斯特徹斯特郡 (紐約州),於1965年公司重組而成,現在為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PEP。百事公司曾於1977年併購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鍾餐廳,但後來為了鞏固飲品業務,將三間餐廳分離出去,成為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百勝。2001年,百事公司以134億美元收購了桂格公司,並同時將佳得樂收歸旗下,成為全球非碳酸飲料行業的龍頭老大,佔據了非碳酸飲料25%的市場佔有率[1]。截止2008年,百事公司共有18個品牌年銷售額在10億美元以上,總銷售額超過430億美元,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 2009年8月6日百事公司以78億美元收購旗下北美2大瓶裝廠百事瓶裝集團(Pepsi Bottling Group Inc.)和百事美國(Pepsi Americas)合併後的公司將被命名為百事裝瓶北美公司(PepsiCo Bottling North America, PBNA)。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MZN)    

全球最大網路零售商亞馬遜(Amazon)第一季營收和獲利超乎預期,反映透過Kindle裝置熱銷,數位內容銷售成長逐漸填補該公司的大筆支出,激勵亞馬遜股價暴漲。

亞馬遜26日公布因營業支出抵銷營收增幅,第一季淨利較去年同期遽減35%至1.3億美元,每股盈餘從44美分降至28美分,營收躍增34%至132億美元,雙雙超越分析師預期。營業利益率雖從一年前的3.3%降至1.5%,但毛利率從22.8%成長至24%,同樣令人驚艷。

亞馬遜上季營收大幅上揚,主要是電子書和線上影片等數位商品需求增加。繼Kindle閱讀器和Kindle Fire平板電腦去年底推出後,數位媒體商品上季銷售大增19%。為其他零售商銷售商品的業務也大幅成長。

但亞馬遜仍按例不提供Kindle Fire的銷售數字,只說這是最佳銷售商品。

由於亞馬遜將維持高支出,本季營利預估將介於虧損2.6億美元至獲利4,000萬美元,遠不如分析師預估的獲利1.84億美元;營收可望達119至133億美元。

亞馬遜財務長斯古塔克(Tom Szkutak)說:「好消息是我們有很多代表消費者投資並創新的機會,但這正在影響我們的淨利。」

亞馬遜股價27日在紐約盤初即暴漲15.8%,公司市值一下子膨脹逾百億美元。

亞馬遜花費數億美元建新倉庫、發展新技術,以及拓展書籍和電影的數位圖書館,上月並宣布以7.75億美元收購機器人製造商Kiva Systems,有助公司自動化和降低倉管支出。

至上季止僱有6.56萬名員工,較一年前增加73%,且將持續大幅擴編。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