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970387-2767745  

在上周眾多的財經新聞中,一則多數金融界不大關注的訊息,卻在國際的政論媒體上引發一陣漣漪。受矚目的理由,主要是在一篇由英國著名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發表的2012年「全球軍事平衡」年度報告中,揭露了新興市場國家的軍備預算,特別是亞洲和中東,出現強勁的增長,而且亞洲的軍費預算更首度超越歐洲,其中又以中國貢獻了增長的絕大部分。對此,正在舉辦中國人大的發言人李肇星連忙表示,中國未來仍走和平發展的路,國防費用只會「合理適度增長」,外界不必過度疑慮。但這般說詞,西方會採信嗎?

根據李肇星的說法,自2008年海嘯以來,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和財政支出每年平均分別增長14.5%和20.3%,同期國防支出每年平均只增長13%,所以近年來軍費占GDP和財政支出的比重不增反減,以去年為例,中國軍費占GDP僅1.28%,遠不及美國的4.91%。可是,數據會說話,即使數據可能被官方偷偷打了些折扣,我相信對中國而言,搞不好早在美軍艦隊當年因台海危機(1996年),而進駐太平洋之時,就已經擬好軍備現代化的藍圖及配套的預算。反正只要沒開戰,今日中國的軍力究竟有多少科技上的領先性,無人能知,當然也無人會採信官方的片面之詞,總之,西方世界很難將中國的崛起與和平畫上等號就是。

那美國呢?猶記得十年前的911,當時恐怖主義份子的挑釁,給了美國出兵中東的正當性,間接也模糊了美國其實在dot.com之後,製造業的競爭力就開始走弱的事實。其實,二次大戰後,美國每十年就大打一仗,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國的軍隊,有此經驗,這當然與國力有密切的關係。當然,打仗對需求或許有些刺激效果,然而這些年來的戰事無解及膠著,去年的茉莉花革命後,美國的國際地位更是搖搖欲墜,針對這部分,美國內部雖有不少評論家,把矛頭指向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懷柔政策,但平心而論,隨著次貸後經濟更加放緩,恐怕才是美國對外政策不得不改弦易轍的主因。

這樣的美國政策在中東人的眼裡,恐怕就算美國想要抽身,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關鍵在於豐厚的油田資源,美國需要,大家都愛。目前波斯灣石油合計的總出口量,即占全球出口的六成,其中第二大供油者伊朗,更樂於把濃縮鈾的發展和石油利益混為一談,上下其手,弄得西方國家不得不祭出制裁。不過,這次制裁,猜想應該也如往年一樣沒輒,更遑論西方國家還在狂灑美元自救中。所以,今後波斯灣的情勢應會愈發詭譎,油價易漲難跌的局面持續。

總的來說,我以為談論各國軍備支出的增減,從根本來看,形同探討各國經濟勢力的消長。同理,近年新興國家在崛起後,開始在國際機構中爭取發言席位的動作,今後也會和任何軍事、政治上的衝突相仿,在意義上都得跟隨著國力的變化,而在權力上進行必要的調整,只是這調整的進程將會十分緩慢,躁進不得。所以,姑且相信中國比較期望在經濟上和平崛起,而不是以武力服人吧!因為經濟上代表的國力,遲早都有買斷一切的可能,就看你要不要而已。

(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暨華頓投信董事長)

【2012/03/19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nchen 的頭像
    ingnchen

    ☄ingnChenの書房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