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歐元區10月工業生產連續第二個月下跌,年增幅也創兩年來最小,加深市場對該區瀕臨景氣衰退的疑慮。.jpg  

「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他瘋狂。」這是我對上周歐盟高峰會的感想。許多人都把焦點放在英國首相卡麥隆否決歐盟新條約的行為,這可以理解。但是只看卡麥隆會讓我們忘記了,歐元區領袖也完全無法推出對歐元聯盟問題有效的解藥。相反地,他們只想緊縮各國財政的差異。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行為終將失敗。

卡麥隆向他的同僚列出一張長長的單子,條列了英國想要保護倫敦金融城以及自行監管能力的作法,不受歐洲監管機關控制。但是卡麥隆本可只要求新歐盟條約僅適用於歐元區,而不是全盤否決新條約。他可以表示超出歐元區以外的新政策都必須獲得英國的公投同意。但他卻只是把英國變成歐盟裡一個若即若離的成員,卻沒有替英國金融體制設下新的防線。他毀壞了英國在歐盟內的信譽,這絕對稱不上是場勝利。

德國總理梅克爾與法國總統沙克吉轉而要求加強財政紀律,讓歐元區變成所謂的「穩定與增長聯盟」。但就我來看,這只會變成「動亂與停滯聯盟」。

協議的內容是什麼?首先,他們要求每個歐元國家必須維持財政平衡或財政盈餘,財政赤字不能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5%。第二,這個目標必須寫進各國法律,一旦赤字超標,就會啟動自動減赤機制。

這個目標嚴格到難以達成。歐盟執委會揚言除非大多數的成員國反對,執委會將對違反赤字規定的國家進行制裁。這很可能變成非民選的歐盟執委會懲罰民選的各國政府。若是赤字國依舊無法達標,執委會要怎麼做?顯然他們將接管該國政策。這是逾越民主制度的憲政破壞。

更重要的是,這還將造成經濟破壞。正如我上周指出的,歐元各國在危機發生前的財政失衡其實很小,但對外收支帳的失衡很大。德國、荷蘭等對外享有大量盈餘的國家,透過民間借貸,把資金輸入到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對外赤字高漲的國家。當金融危機發生,這種資金流動突然中止,使政府赤字大為擴增以填補民間赤字。現在,德國卻說政府赤字才是削減的重點。

但對外赤字降低有建設性的作法,也有痛苦的作法。建設性作法是透過增加出口、進口替代來降低對外赤字;痛苦的辦法是陷入嚴重的經濟蕭條。如果要讓赤字國家增加出口,德國等對外出超國就必須增加消費,增加進口,或者必須讓歐元國整體競爭力大幅提昇。前者要讓德國不再那麼德國,後者則是要讓歐元區變成一個超級德國。不幸的是,兩者都不太可能達成。這使赤字國只能靠嚴重的通縮來削減債務。

總而言之,一個國家如果對外大幅入超,必須靠外來資金填補國際收支帳赤字時,想要降低財政赤字就非常困難,要靠長期的經濟衰退調整經濟體質,或者大幅恢復競爭力。如果競爭力難以提昇,赤字國家只能陷入愈來愈緊的財政緊縮與通貨緊縮。換句話說,歐元的存續將是建立在薪資下滑、債務緊縮與長期經濟衰退的代價上。這些代價是否終有一天會超過歐元解體的代價,讓各國終於再也無法忍受?

歐元區這次無法端出有效的矯正方案。財政聯盟、金融聯盟與政治聯盟都付之厥如;出超國與入超國關係的結構性調整也付之厥如。歐元轉而倚賴更為緊縮的「穩定與增長」方案,可以想見終將失敗。卡麥隆上周的表現嚴重失格,但是歐元區的失敗更遠甚於此。

(作者Martin Wolf是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編譯謝東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