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歷史系教授兼亞洲裔美國人研究計畫(又稱亞美研究系)創始人之一亞歷山大.薩克斯頓(Alexander Saxton,),是個才華洋溢又離經叛道的左翼學者,出身於一個高級知識精英家庭,一生都讀名校,但他卻痛恨他的哈佛權貴子弟同學,其中包括後來當上總統的約翰.甘迺迪。他在哈佛三年級時突然不想念,跑到芝加哥當工人,他的父母氣死了,哈佛院長建議他們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薩克斯頓一輩子不按牌理出牌,堅持理想,追求信念,絕不妥協。他認為人生的目標就是要落實自己的願望與主張,活著的時候就必須如此,臨死之際亦要戮力以赴。因此,他經過數年的病痛之後,決定在八月廿日用槍打死自己,享壽九十三歲。他早已把他的解脫方式告訴他的女兒,他的女兒很了解他,只好同意。

     薩克斯頓生於麻州,但在紐約曼哈頓的高級住宅區(即上東區)成長,他的父親是有名的哈潑出版公司總編輯,母親在一所私立高中教文學,他自己從新罕布什爾州著名的私立男校菲律普斯.艾克斯特中學畢業後即進哈佛。他家裡的客人都是一群知名作家和學者,如赫胥黎、桑頓、懷德爾等人。他在大三時,受不了哈佛同學的「貴族氣」,毅然退學跑去芝加哥當工人,他要體驗另一個美國(他說是:真正的美國)究竟長得什麼樣子。

     薩克斯頓雖出身書香門第,卻在風城(芝加哥的別號)幹起一系列的苦工,他做過農場工人、鐵路工人、建築工人和其他低層苦工;他也當過工會刊物的小編輯和左翼報紙《工人日報》的專欄作家。他為了安撫他的父母,只好在打工之餘到芝加哥大學讀書,拿了一個學士學位。

     薩克斯頓在三、四○年代即加入美國共產黨,五○年代威斯康辛州共和黨參議員佐.麥加錫高舉白色恐怖旗幟,大肆清算左派和自由派學者、作家、藝人、工人和學生,美國近代史上最可恥的所謂「麥加錫主義」邪風橫掃新大陸,無數人遭殃,失業失學甚或亡命海外。薩克斯頓亦被列入黑名單,到眾院非美活動委員會作證。盲目恐共反共的後遺症,不僅摧殘了美國最愛自我標榜的人權、民主、法治與程序正義,亦窒息了美國最可貴的學術、言論與新聞自由的生機。

     薩克斯頓在二戰時服役商船隊,退伍後開始寫小說,一連出了三部,都以勞工生活與黑白關係為背景,皆獲好評。他也常為小型左派刊物和有名的左翼雜誌《國家》寫稿,但他發現自己寫的小說,一般出版社都不願出版,原因是他的政治背景。

     因此,薩克斯頓在四十三歲時(一九六二年,他的哈佛同學甘迺迪正住在白宮),到柏克萊加州大學讀歷史博士,得到學位後即獲洛杉磯加大之聘開始學術研究與教學生涯。他的突破點是在一九七五年,那年他出版了極獲學界和書評界讚譽的學術著作:《不可或缺的敵人:勞工和加州排華運動》,主題是十九世紀美國白人欺負中國工人(華工)。薩氏從史料與史實分析十九世紀末和廿世紀初,加州工會(成員主要是愛爾蘭移民)如何以欺壓華工作為團結白人工會的手段。這本著作的出版,促成了美國大學校園研究亞美人的熱潮,洛杉磯加大即成為全美第一個設立亞美研究的大學。

     亞美研究是屬於族裔研究,從八○年代開始在大學校園裡大行其道。非美研究(非洲裔美國人,即黑人研究)亦盛行於一些大學,歐巴馬的妻子蜜雪兒當年憑保障名額進普林斯頓大學,她念的就是非美研究。族裔研究不同於冷戰時代興起的區域研究(如亞洲研究、非洲研究),這兩種研究都為美國學界創造了新路與生路,亦培養了不少人才。

     在亞裔學者的努力下,已設立亞美研究的大學,比比皆是,如紐約市立杭特學院的鄺治中(台灣留學生)教授,即常為亞裔代言。但薩克斯頓更進一步,他曾在七○年代中發表一篇論文,討論當年白人化裝成黑人組團到處演唱的種族背景,這篇論文,被認為是帶動黑人研究的源頭之一。他推出了《白人共和國的興衰》一書,剖析白人主宰美國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的過程,這本書亦成白人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

     薩克斯頓表示,二、三○年代的經濟大恐慌及其餘波,使他那個世代的許多人變成激進派,他就是其中之一。有的從事工會運動,有的到西班牙打內戰以對抗法西斯領袖法朗哥,有的推動民權運動,大家跨越個人的領域而為社會秩序添加道德責任。美國目前有這種想法和做法的人已寥若晨星,像薩克斯頓這種光芒四射的人,已成稀有動物;他所屬的時代畢竟已經終結了!

  • 2012-09-05 01:20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