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證所稅課徵的行政院版本,一天未定案,對股市的疑慮就無法完全消除,各方版本就一再提出,朝野立委也各有提案,增加未來在立法院協調的困難度。其實,眼前最大的困難不是稽徵方法,而是消除市場對課稅的恐懼。

面對24年來最大的租稅爭議,由財政部長劉憶如領軍的財政健全小組,代表政府跨出改革的第一步,細究其課稅規劃,稱不上平地驚雷,但對股市形成的威力卻仍有如核彈。股市是經濟櫥窗;課稅則有刻劃公平的指標意義,證所稅的兩難,即在追求公平與市場發展的同時,出現價值衝突;換言之,拔除刺激衝突的引信,讓兩種價值各自得到慰藉,即是證所稅脫困的唯一機會。

24年來,有關資本利得課稅的歧見,從未被好好討論。證所稅是否課徵,各有護衛者,往往處於兩條平行線。追求租稅公平的信徒,對資本利得長期免稅怨憤不平,不間斷要求其負起納稅義務;堅持資金是維繫市場動能者,則深信課稅將妨礙資金流動,不利市場發展並有害經濟。兩者各自成理,卻從無交集。直到今年3月28日,財政健全小組將資本利得稅放進改革首位,促使財政部在二周內完成證所稅課稅規劃案後,雙方才有了具象的討論空間。

行政院預定26日送出代表官方的證所稅課徵方案,宣告證所稅將進入實戰階段。官方版傾向維持財政部規劃的改革基調,自認已兼顧國庫稅收、市場發展、量能課稅與國際競爭等四大需求。然而財政部版方案充其量只滿足國際競爭與國庫稅收兩個要件,迫於財政現實,稅收才是首要考量,也因此財政部不願調降0.3%交易稅率,讓投資人有了抗拒證所稅的理由;堅持交易稅率不變,又要降低課稅阻力,只能靠縮小打擊面來闖關,包括300萬元扣除額,准許證交稅列為費用、盈虧互抵、長期持有減半課稅等優惠紛紛出籠,手筆之大亦令租稅公義的護衛者,對證所稅名存實亡的妥協作法難以接受。

證交稅率顯然是開徵證所稅衝突的引信之一,降稅的顧慮卻只有稅收。然而,課稅初衷既為使稅制脫胎換骨,稅收又怎能成為左右革新的關鍵。財政部版證所稅仍是現階段較為務實的方案,但對追求公平與維護市場者而言,財政部版實無法滿足各自堅持的信仰。

譬如,降低證交稅以活絡市場,是免除投資人恐懼證所稅的方法之一,政府卻因稅收不願讓步,代價則是開徵證所稅前途未卜。然而,回歸證所稅樹立公平合理改革的基本價值,調降交易稅率實是無法迴避的選項,甚至是催生資本利得稅的一著活棋。降稅非為討好投資人,其更深層的意義在化解市場對兩稅重複課徵的疑慮,經由調降證交稅率的過程,投資人亦應意識租稅無可捨棄的只有「公平」兩字,降低交易稅若能見證資本市場稅負合理的重要性,投資人自然也要理解,追求公義者念茲在茲的證所稅,其所捍衛者也只是「公平」二字而已。

放棄對交易稅率的堅持,也才能凸顯財政部版證所稅課徵方案公義色彩不足的缺失。「抓大放小」讓資本利得擁有淨收入逾300萬元的申報門檻、300萬元的扣除額,以及20%的分離課稅率,浮濫的減免特權穩住資本利得的輕稅后冠,卻悖離公平改革的本意。譬如,淨賺301萬元資本利得者,減除300萬元扣除額並按20%稅率分離計稅後,證所稅負僅2,000元;對照相同所得水準,受薪者卻得繳出55萬元所得稅。這對支持租稅公義者來說,也難以接受。

睽違24年,證所稅的第一步可以不完美,卻不能不合理。正視調降證交稅率,是兼顧市場發展的基本條件;適度調整資本利得的諸多優惠,則是合乎公平改革意旨的必要做法。經濟發展與追求公義不必是兩難,前提是要能求同存異,才能創造雙贏。

 

 

【2012/04/24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