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編者序 ~ 經濟學永恆的主題
本書導覽

第一章  何謂「總體經濟學」
  「總體」經濟學vs.「微觀」經濟學 ~ 針對個人與團體的經濟研究
  「總體經濟學」兩大學派1 ~ 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學派
  「總體經濟學」兩大學派2 ~ 短期現象與長期現象,各有所長
   家庭與企業的經濟活動 ~ 家庭追求效用,企業追求利潤
   政府在總體經濟中的功能 ~ 確保總體經濟的穩健發展
   何謂「GDP」? ~ 針對一國經濟活動規模的預測
  「GDP」概念中的3大觀點 ~ 流通量、附加價值和市場價格
   GDP的「三面等價」 ~ 生產面、分配面和支出面
  何謂現價「GDP」∕實質「GDP」? ~ 計算GDP時,需一併考慮的「物價」因素
  「GDP」數值越大越好? ~ 有缺陷的「GDP」
  實現「完整就業」是重要施政目標 ~ 解決失業問題,市場機制貢獻有限
  何謂物價指數? ~ 三大重要物價指數
  何謂通貨膨脹?通貨緊縮? ~ 物價發生漲跌的各種起因
  有關「資產價格」與「泡沫化」 ~ 期待能使泡沫增大的現象
  有關「經濟週期」與「經濟增長」 ~ 「經濟增長率」的定義
  貿易與國際分工 ~ 「總體經濟」活動的國際化表現

第二章  何謂總體經濟活動的主體
  家庭的消費行為∕總體消費函數 ~ 收入多寡決定消費水準
  有關總體消費函數的思考 ~ 家庭收入和邊際消費傾向
  「總體消費函數」的實例說明 ~ 消費與收入,無法保持同樣的增幅
  家庭為何需要提供勞動 ~ 對勞動時間和投入熱情的選擇
  有關企業投資行為的說明1 ~ 生產要素的最佳水準
  有關企業投資行為的說明2 ~ 對未來的期待和進取精神
  何謂政府經濟活動 ~ 政府管理經濟的3大工具
  有關稅收與公共服務 ~ 公共服務與受益者的負擔額度無關
  社會保障制度的效果 ~ 是社會安全網?還是流浪漢的溫床?
  有關貨幣與金融的說明 ~ 貨幣的功能
  中央銀行的職能 ~ 針對市場貨幣流通量的調整
  何謂內需與外需 ~ 轉向「內需主導型」經濟的必經過程

第三章  決定GDP的因素
  決定「GDP」的因素 ~ 45度線分析和IS-LM分析74
  何謂總需求與總供給 ~ 國家的供給和需求總額
  調整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差值1 ~ 價格調整機制所將帶來的缺陷
  調整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差值2 ~ 依照需求來調節生產量
  由總需求計算GDP1 ~ 總需求如何決定「GDP」?
  由總需求計算GDP2 ~ 生產資料市場的平衡點
  由總需求計算GDP3 ~ 供需失衡時的調整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 貨幣的交易需求與資產需求
  利息率與貨幣需求的關係 ~ 均衡利息率的決定因素
  繪製LM曲線 ~ 「GDP」產生變化時的均衡利息率
  繪製IS曲線1 ~ 利率、投資和均衡GDP的關係
  繪製IS曲線2 ~ 表現「GDP」∕利率關聯性的曲線
  分析IS-LM ~ 均衡「GDP」與均衡利息率的同時出現
  為什麼會出現失業 ~ 達成完全雇傭「GDP」

第四章  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的功能 ~ 彌補市場缺陷
  公共事業的加乘效應1 ~ 「GDP」的超額增長
  公共事業的加乘效應2 ~ 消費的循環性增加
  減稅的乘數效應 ~ 減稅對於拉抬內需的功效
  財政中的「內在穩定器」 ~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積極意義
  政府預算制約下的乘數 ~ 增加政府支出的方法
  何謂公債發行∕財政赤字 ~ 財政赤字的積極作用
  財政赤字的問題所在1 ~ 易放難收,政府施政將會更隨性
  財政赤字的問題所在2 ~ 擠出效應和破壞世代之間的公平性
  財政赤字的問題所在3 ~ 財政僵化、財政鬆散、財政破裂
  國家真得會破產嗎1 ~ 「新公債」是罪魁禍首
  國家真得會破產嗎2 ~ 如何找出初步平衡點
  何謂「總體經濟平衡論」? ~ 政府財政赤字∕家庭過剩儲蓄
  最合適的政府經濟活動規模 ~ 公共投資和經濟增長的關係
  何謂「停滯膨脹」? ~ 凱恩斯經濟學的致命漏洞
  何謂「供給經濟學」? ~ 突顯出民間經濟活動的合理性

第五章  金融政策
  何謂金融交易∕金融機構? ~ 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的差異
  企業與金融的關係 ~ 股東與債權人,在投資態度上的區別
  金融資產的結構 ~ 金融資產的4大分類
  法定利率政策 ~ 調整法定利率,對經濟狀態的影響
  法定利率的宣傳效應 ~ 金融政策遠比財政政策,更加靈活
  金融政策之「數量政策」 ~ 存款準備金利率∕公開市場買賣公債
  何謂「信用創造」? ~ 銀行存款的倍數擴張
  經濟蕭條期的金融政策是否有效1~ 分析IS-LM曲線
  經濟蕭條期的金融政策是否有效2~ 流動性陷阱所將帶來的危害
  思考不良貸款和經濟的關連性 ~ 經濟惡化與不良供需的惡性循環
  如何應對通貨緊縮所將帶來的負面影響 ~ 何謂「通貨膨脹目標論」

第六章  國際經濟動向
  何謂「國際收支表」? ~ 各經濟體之間,不可缺少的交易工具
  何謂匯率 ~ 貨幣的貶值和升值,意味著什麼?
  固定匯率∕浮動匯率 ~ 哪一種匯率制度比較好?
  決定匯率的因素1 ~ 利率政策對匯率的影響
  決定匯率的因素2 ~ 預期以及除此之外的其他情報
  決定匯率的因素3 ~ 匯率長期變動的原因
  匯率變動對於一國經濟的影響 ~ 貨幣升值的利與弊
  匯率制度對於財政策略的影響 ~ 開放經濟之下的財政措施
  開放經濟下的金融政策效應 ~ 資本完全自由流通時的總經規模
  何謂「區域經濟一體化」? ~ 保持未來經濟發展的長久之計
    國際化進展與政府支出的關連性 ~ 國際化程度越高,政府支出越大

第七章  總體經濟的重要課題
  環保議題的觀念差異 ~ 針對環保議題所持的不同態度
  如何縮小貧富差距 ~ 公平和效率,能否兼顧?
  何謂世代之間的再分配政策 ~ 兩大經濟學派的分歧點
  總體經濟政策的停滯 ~ 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的停滯不前
  是原則,還是斟酌? ~ 如何應對政策的遲滯
  政府值得信任嗎? ~ 法律原則應重於政治承諾

<作者序>

自由放任好,還是計劃經濟佳!

  時序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繼續朝著「總體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經濟體制改革力道變大,對外開放則是更加有秩序地往前推進,改革成果得到更進一步地鞏固和發展。但是,放眼世界,冷靜分析中國目前的總體經濟現狀,其整體經濟仍然存在著很多重大問題亟需解決,而這就是本書之所以出版的原因所在。

  總體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說明國民收入、薪資所得水準、物價水平等經濟總量,故又被稱為「總量經濟學」。而在經濟學派中,曾經針對總體經濟現象進行研究與考察的學者,其實可以上溯到歐洲的「古典學派」。在經過漫長時間的演變之後,經濟學已在20世紀圍繞政府與市場這一項主題上,取得了空前絕後的豐碩成果,甚至達到了前人無法觸及的高度。主流經濟學在歷經多次革命和融合之後,已為總體經濟學的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創造出更為成熟的基本理論體系。
   
政府出面干預經濟的必要性

  政府與市場之間的角力,其實正是總體經濟學之中,最迷人也最富爭議的二大主題。早在經濟學誕生之初,主張「國家干預」與「自由放任」的學者,始終論爭不休。進入20世紀後,經濟學家們則開始認知到,市場機制絕非完美無缺,經濟波動以及失業現象的頻繁存在,使得以往排斥政府干預的新古典經濟學派,也開始認識到政府出面干預經濟的必要性。

  但是說到真正使得總體經濟學走上歷史舞臺的功臣,其實就是凱恩斯在1936年發表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論點。凱恩斯在這本書中徹底批判了自由放任主義奉行的自由經濟,更為政府干預經濟,提供了再完備不過的理論基礎。因此,凱恩斯主義成為各國政府最為重視的經濟學理論。

  不過,屢受壓制的自由主義思潮並未因此消失,很多主張自由經濟的經濟學家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間,開始與凱恩斯主義進行曠日持久的論戰。以英、美各國為首的的貨幣主義、供給學派、理性預期學派等學者更因此頻頻出現,並在20世紀80年代正式取代凱恩斯主義,成為最受政府重視的經濟學派,許多代表人物也因此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從此以後,國家干預主義與經濟自由主義的論爭,也因此更加廣泛和深入;直到今天,「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仍是經濟學著作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兩個名詞。

讓你在在最短時間內跨進「總體經濟學」大門

  本書是特別為沒有任何經濟學基礎知識的讀者,介紹「總體經濟學」概念的入門書籍。全書共分七章,第一章首先向讀者們說明「總體經濟學」是一門怎樣的學問?並帶領大家一起來理解,在「總體經濟學」中的凱恩斯模型和新古典派模型之間的差異性。另外,本章還解釋了「總體經濟學」中常用的許多專業術語。而在第二章中,筆者將向讀者們介紹作為總體經濟活動主體的家庭、企業、政府的經濟活動。第三章則著重在介紹影響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幾大項主因,其中更是不乏針對「45度線分析」及「IS—LM分析」所做的詳細的說明。

  至於第四章,將會圍繞著財政政策進行論述。第五章則是以金融政策為主軸,特別是針對國際貨幣升值的問題,將有更為詳細的介紹。在第六章,我們將探討國際環境中的總體經濟的同時,一併探討「全球化」帶給世界政治、經濟的巨大影響。最後在第七章中,筆者將會針對與總體經濟有關的幾個課題,例如地球環境保護、貧富差距的調節、世代間的資源再分配等問題,進行討論。

   「總體經濟學」本身會用到很多理論模型,有許多概念和推理過程均可說是異常艱深,這與當今習慣閱讀繪圖的人們來說,想要了解這些理論,確實有一點困難,特別是對於初學者來說,更是一個難以克服的困難。針對這個問題,本書運用繪畫、圖片、表格、提示等要素,以生動的圖解形式,為讀者帶來視覺上的震撼和驚喜,絕對有助於加深讀者記憶與理解程度。

  本書的文字通俗易懂,行文講求實用性,結論明確,特別是本書將會用圖解代替數學公式,進行深入地描述,盡量以最簡單的說法來闡述理論的核心內容,不會出現過於繁雜的討論,有助於讀者朋友們在最短時間內掌握通盤論點,輕鬆跨進「總體經濟學」的大門。

  對於想要有系統地瞭解「總體經濟學」的讀者,我們建議請按照書本內容順序來閱讀。此外若是想從本書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解答,我也建議讀者不妨從相關項目中選擇閱讀。另外,以圖解部分作為閱讀中心,藉以記住全書的說明思路,也不失為是一種極為有效的閱讀方法喔!

王國強

第一章  何謂「總體經濟學」
首先我們將為讀者解釋,何謂「總體經濟學」?
基本上,「總體經濟學」一共分為兩大學派──凱恩斯主義與新古典學派。現在我們將帶領大家一同進入「總體經濟學」的殿堂,一窺偉大經濟學的奧妙之處!
此外,本章將特別針對在理解「總體經濟學」之時,萬萬不可輕忽的幾項論點,例如「國內生產總額」、「經濟增長」、「物價水準」、「通貨膨脹」等理論,另外再做更詳細的分類註解。
………………………………………………………………

1 ‧「總體」經濟學vs.「個體」經濟學
針對個人與團體的經濟研究


「個體經濟學」是以單一經濟主體(=家庭、企業)的合理化行為,以及兩個主體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作為研究對象。而「總體經濟學」則是專門研究通貨膨脹、國內生產總值(GDP)等經濟議題,分析對像是以國家整體的各種經濟活動為主。
……………………………………………………………
總體經濟學
「總體」(Macro)經濟學與「個體」(Micro)經濟學,本質上是相對的,堪稱是經濟學中的兩大學派。
所謂的「Macro」,也就是總體地以經濟整體作為觀察項目,而「Micro」則是個體地以經濟中的單一個組成部分,作為觀察的學派。

「個體經濟學」是以分析單一個經濟主體的活動為內容。而所謂的經濟主體即指由消費者(=家庭收支)及企業等構成的市場經濟中的個體經濟單位。每一個家庭,將會透過消費、儲蓄以及提供勞動,藉以讓經濟滿足度(亦稱效用)最大化。同時,每一個企業亦會投資設備及雇用勞動力,以求企業利益的最大化;而這種含有目的而存在的行為,就是俗稱的最合理化行為。

在「個體經濟學」中最受關注的內容,其實就是單個經濟主體的最合理化行為,以及對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係(=相互依存關係)分析。相較之下,「總體經濟學」主要是分析通貨膨脹、國內生產總值(GDP)等內容,分析物件是國家整體的經濟活動;因此,「總體經濟學」的關注重點不是單一個經濟主體的行為。雖說如此,「總體經濟學」最近也開始重視「個體」基礎(意指以「分析單個經濟主體的最合理化行為」為前提)。

與「應用經濟學」的關係
除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以外,經濟學中還有另一些門類,一般粗略地統稱為「應用經濟學」;例如財政學、金融學、國際經濟學、產業組織學、勞動經濟學等皆是。這些門類都是借助「個體經濟學」和「總體經濟學」中的基礎知識,在各自所關心的領域內進行討論。因此,「個體經濟學」和「總體經濟學」方才會被看成是經濟學中最基礎的門類。

是觀察「個體」?還是觀察「整體」?
個體經藝學VS.總體經濟學
「總體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乃是西方經濟學體系的兩大分支,而「巨集觀」與「個體」這二個名詞,則是源自於希臘語的Macro與Micro。

個體經濟學
「個體經濟學」將所有家庭看成是一個單位元(=家庭部分),也把所有企業看成是一個單位元(=企業部分),企圖藉此研究整個經濟的結構與行為。

總體經濟學
「總體經濟學」是分析通貨膨漲、國內生產總值(GDP)、失業率以及消費指數等內容的學說,分析對像是以國家整體經濟活動為主。

總體經藝學VS.中國國情 (※搭配中國地圖)
「總體經濟學」無疑是西方經濟學的成熟理論,而以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為背景,研究所得的中國總體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雙方理論同中有異,而其中最大的共同點則是「市場經濟」。

2 ‧「總體經濟學」兩大學派
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派

「總體經濟學」中現有的兩大主流理論,分別是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派經濟學。
「凱恩斯主義」認為,國家的總體經濟應從「需求面」來考量,主張政府積極參與經濟。而反觀「新古典派經濟學」則認為,國家經濟應交由市場自由交易而定,堅決反對政府介入總體經濟。

 

……………………………………………………………
巨集觀學派
在「總體經濟學」中,我們將會利用巨集觀學派的理論框架,分析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現象。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現象非常複雜,若想直接分析確實很難,所以,我們在一定程度上簡化現實經濟後,習慣將其設定為學派,再針對這個學派進行分析。
而在總體學派中,大致上又可分為兩類──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派。而這兩類學派是依據經濟學中現有的兩大主流理論──凱恩斯經濟學(=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派經濟學(=新古典學派)分別形成的。

凱恩斯經濟學VS.新古典派經濟學
「凱恩斯經濟學」原創於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之手。在凱恩斯之前的經濟學,主要都是從供給面(=生產能力的大小程度)來看國家的總體經濟。此外,在此之前的經濟學,多半認為政府不應介入經濟,而是應該將經濟完全交由市場(意指民間經濟)來做自由交易。與此理論相對而言,凱恩斯認為國家的總體經濟應從需求方面(例如個人消費、企業投資等)來考慮;同時並主張政府應積極參與經濟,透過積極運用財政政策(例如公共事業的實施及減稅等)和金融政策(調整利息等)等方式來刺激需求,帶動總體經濟增長。

至於「新古典派經濟學」則起源於被凱恩斯稱之為「古典學派」(因為其內容不合乎時代而被淘汰)的經濟學。此學派認為國家經濟應交由市場自由交易,這樣才有益於總體經濟的穩定和增長,因此,反對政府介入總體經濟。

「總體經濟學」的兩大學派
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現象非常複雜,想要直接分析確實很困難。所以我們在一定程度上,總是會在簡化現實經濟之後,再將其設定為理論學派,並對這個學派進行分析。

至於總體經濟學派,大體上又分為兩類──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派。
……………………………………………………………..

凱恩斯主義
凱恩斯認為,國家的總體經濟應從「需求面」來考慮,同時主張應政府積極參與經濟,透過積極運用財政、金融政策刺激需求,藉以帶動總體經濟的增長。

供給 需要 政府 重視
★從需求方看總體經濟
★主張政府應積極介入總體經濟

新古典派
新古典經濟學認為,國家經濟應由市場自由交易,這樣才有益於總體經濟的穩定和增長,因此堅決反對政府介入總體經濟。

供給 需要 政府 重視
★從供給方看總體經濟
★主張政府不應介入經濟,總體經濟應交由市場自由交易。

有趣的比喻

「新古典經濟學派」把市場先生看成是一個節制的人,他每天只飲用必需的礦泉水和維他命。
「凱恩斯主義」則把市場先生看成是一個躁鬱症患者,他會週期性、毫無節制地狂歡作樂。


3 ‧「總體經濟學」兩大學派○2
短期現象與長期現象,各有所長

一般說來,在分析經濟蕭條、失業等短期總體經濟現象時,凱恩斯主義要
求需更加符合實際。而在分析經濟增長等長期性的總體經濟現象時,則是以新古典派學派論點較符合實況。
……………………………………………………………
凱恩斯主義與新古典派的不同
總體經濟學中有兩大學派──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派,兩者之間各有幾點堅持與差異。
分析總體經濟現象時,一定要考慮到各經濟主體(=家庭與企業)都是在一定的經濟動機刺激下,方才展開活動的;換句話說,也就是為求效用(=經濟上的滿足度)及利益最大化而有所活動。兩類學派在這項論點上的考量尚稱一致,但是在設定「理性」的程度,意即各經濟主體的實際活動,怎樣才算是理性的問題上,雙方即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凱恩斯主義中認為,各經濟主體並非都那麼理性,或者亦可說是透過學派所得到的結論就是,經濟主體並不如預期的那般遵照「理性」原則來活動。而與此相反的,新古典派的論證前提,就是各經濟主體的活動,其實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在。

個別分析凱恩斯與新古典派
大家可將「新古典派」的理論看成是運用個體經濟學知識(=分析各類經濟主體的最合理化行為)來分析總體經濟現象。在新古典派理論中首次實現了,以完整一致的理論結構進行經濟分析,這也是新古典派理論的一大優勢。但是新古典派的前提是,各經濟主體都是理性的,而現實中的經濟活動是否都是理性的?──有關這一點,實際確實仍有爭議…….。

一般說來,在分析經濟蕭條以及失業問題等短期總體經濟現象時,凱恩斯主義要更加符合實際。但是,在分析經濟增長等長期性的總體經濟現象時,則是以新古典派更符合實際。

5 ‧政府在總體經濟中的職能
確保總體經濟的穩健發展

為了確保總體經濟活動運行的公平性和效率,政府習慣採用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來進行調節。此外,在經濟上支援低收入等社會弱勢群體,也是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
……………………………………………………………
總體經濟與政府施政方案
在當今總體經濟活動中,政府是絕對不容忽視的一環。在過去以計畫為主導的經濟個體中,國家的整體經濟運作,多半是由政府主導。與此不同的是,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自由主義經濟,尊崇的則是以市場自由為主導的經濟,經濟活動的主體是家庭與企業,政府介入經濟的程度往往受限。

儘管如此,總體經濟活動還是在極大程度上受到相關政策的影響。例如,政府在提供例如教育等公共服務的同時,往往還會透過調整法律、維持經濟秩序等服務,藉以確保經濟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另一方面,為了維持公共服務,政府還得向民間徵稅,藉以作為財政收入來源。稅收的負擔主體是家庭和企業。例如,國家向家庭徵收個人所得稅,或是向企業徵收營所稅等皆是。

政府的各類職能
為了確保總體經濟活動順利進行,政府運用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進行調節。若是完全依賴市場,將會放任民間經濟活動過於自由運行,導致經濟一旦蕭條時,失業人數會失控增多,經濟過熱時則出現通貨膨脹(=物價的持續上漲)。而政府利用職責控制失業人數、穩定物價的措施,恰好又可彌補市場在這一方面的缺陷。

另外,僅僅依賴於市場的自我運行,根本無法實現人們所期待的經濟增長目標,而政府在這種情況下,往往也會採取相對應的對策來達成目標。此外,在經濟上支援低收入等社會弱勢群體,也是政府相當重要的職責之一。

參與經濟活動的政府
政府影響經濟活動的手段
政府是當今總體經濟活動中,絕對不容忽視的一環。在社會主義經濟中,國家多半習慣由政府主導整體的經濟營運;而在美國等國家的自由主義經濟中,經濟活動的主體就是家庭與企業,政府介入經濟的程度往往受限。

政府對市場的侵犯
幾個世紀以來,圍繞著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界限問題,經濟學家和政治家們,
爭議始終不斷……。甚至到了今天,自由派和保守派還在為了政府是否應在教育、扶貧和醫療保健等方面進行干預而爭論中。
孰不知,政府實際上早已逐漸侵佔了市場的地盤。

【圖表文字】家庭 企業市場 消費 生產 稅收 公共服務 稅收 政府
財政政策
● 公共事業的營運
● 減稅等

金融政策
● 利息的調整等

市場
需要很多苛刻的條件支撐,才能讓市場發揮作用!例如,一定要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所有的商品都必須是私人物品,此外還得不存在污染等外部性問題才行。因此,市場其實具有很相當大的侷限性。

政府
政府可以運用稅收、支出和管制來矯正市場失靈,例如完全競爭被破壞,存在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問題,市場資訊不充分等皆是。此外,政府還可以維護產權,是對市場的一項有效補充。

【圖表文字】市場失靈 壟斷 教育 戰爭 健康 貧困 污染 國防


6 ‧何謂「GDP」?
針對一國經濟活動規模的預測
GDP是指在一定期限內(通常是一年),一個國家在新品及服務的附加價值上的總和。在觀察一國的整體經濟,判斷其總體經濟活動是否活躍,利用GDP作為度量衡,確實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

GDP~測量一國經濟活動規模的度量衡
  GDP為「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簡稱,是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一個國家國內新生產出來的產品及服務的附加價值的總和。所謂附加價值,即各經濟主體透過相對應的生產活動,創造出來的新價值,具體來說就是企業生產總值減去原材料費用後的價值。測量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一年左右)的經濟活動規模時,GDP往往就是最常用的度量衡。

  補充一點,GDP裡還包含了在生產中損耗掉的部分(=磨損後減少的價值),例如機器設備等磨損價值(=固定資本磨損)。減掉這部分之後的數值,即被稱為「國內淨產值」 (或稱為國內生產淨值,簡稱NDP)。這個數值就是總附加價值的淨值。
  在國內淨產值中,還包含了與國民生產的價值毫無關係的間接稅。此外,因為政府會透過補助金來降低市場價格,所以從國內淨生產中扣除間接稅,再加上政府補助金額得到的數值,其實就是國民收入(NI)。

GDP與GNP的差別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為「國民生產總值」的簡稱,即一國的國民,不管其本人所在地為何,共同創造出來的附加價值總和。
在過去,大多數國家是以GNP為國家經濟的度量衡,但從現在來看,測量一國國內經濟活動的最佳度量衡還是GDP。看一國的整體經濟,判斷其總體經濟活動是否活躍,利用GDP作為度量衡肯定是最佳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nchen 的頭像
    ingnchen

    ☄ingnChenの書房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