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歐盟領導人上周就加強財政紀律做出新承諾,朝籌組更緊密的財政聯盟邁進。歐洲央行(ECB)雖未明示將採取行動支撐各高負債國的公債,但至少表達肯定。

表面看來這正是市場樂見的結果,但即便如此,真正攸關歐洲未來的問題卻依然無解,甚至未被提及。由於此次危機的深度和歐盟領導階層的愚蠢,已讓三個截然不同的問題混為一談。想問新財政協議能否奏效,先牢記這三個問題。

首先是如何穩定歐洲經濟?其次如何避免類似危機重演?更重要的是一直被歐洲領導人忽視的第三個問題:如何確保歐洲公民要求政府承擔責任的權利?

本次會談最奇怪之處是德國堅持優先討論第二個問題。這或許有點道理,有人會說要降低未來的道德風險,歐盟絕不能概括承受義大利的債務。這種想法或許錯了,但至少可以理解,而且還能一併解答另外個兩個問題:沒有紓困,現在和未來都是。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德國至今一貫堅持的立場:可能有必要替義大利和其他落難國家承擔債務,但前提是各國就歐盟憲法改革達成共識。這好比批評人士說,美國政府能推出問題資產救助方案(TARP),並祭出非傳統的財政刺激手段和市場干預計畫化解金融危機,但前提是先把平衡預算修正案寫進憲法。

硬把穩定市場和長期改革綁在一起會產生風險,那就是兩者都得作出妥協。一方面,政府的穩定市場之舉成為緩和道德風險的口頭敷衍,因此變得畏首畏尾、含混不清、優柔寡斷。另一方面,情勢緊急又將迫使各國在長期財政改革上走捷徑,以致未經任何實踐的新規,轉眼成為具有約束力和影響深遠的法律條文。

在當前這場危機中,歐洲已做過不少徒勞無功的嘗試,試圖透過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支撐深陷主權債務麻煩的國家,歐洲央行(ECB)也買進一些政府公債。

換句話說,不紓困、ECB不金援政府的原則早已打破。這是最糟的情況,市場滿心期待公共資金出手相助,但政府的援助又過於杯水車薪,根本不可能成功。

有效限制未來的公共借貸絕對必要,但「嚴厲」的規章和「自動」的懲罰手段,設計和執行起來不會比過去簡單。可能引發金融危機、或只在非常時期才會奏效的制裁顯然無用。不論懲戒措施如何自動化,在上述情況中仍會被擱置,市場也會發現這點。上周峰會的協議愈依賴這種機制,效果就愈差。

這是在危機情勢下難以解開的謎。但等到危險退去,我建議將公共債務區分成由歐洲各國政府聯合擔保的公債,以及不受聯合擔保的公債。市場要意識到,無擔保公債將被允許違約,唯有如此才能懲罰濫發公債之風。

另一項附加基本條件是強化歐洲金融體系,讓銀行得以承受無擔保債務違約的威脅。歐洲領導人上周對此議題並未多加著墨,但從財政角度來看,這才是最重要的改革。

這種結構應可壓抑政府過度舉債的情形,歐盟技術官僚或多數國家領導人也不必出面否決一國政府的發債計畫。

這點之所以重要主因是牽扯到第三個問題:民主。目前歐盟已極度偏離民主價值觀。包括單一市場發展在內的廣泛性決策,如今都轉由布魯塞爾統籌,但民主責任問題主要仍由各國承擔。雖然歐盟有議會和其他民主制度下的機構,內在卻只不過是個空殼。

長遠觀之,這可能產生無以復加的影響。金融危機已讓外界看清歐洲得大幅進行變革,才能融入共同政體。一個原本就不穩固的憲法基礎已承受過多壓力,總有一天將會崩潰。無論如何,歐洲領袖都應該避免為危機推波助瀾。

(作者Clive Crook是彭博資訊專欄作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