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評機構標普(S&P)將15個歐元區國家的債信評等列入負向觀察名單,德、法等國的AAA評等恐將不保,對正在努力解決歐債危機的歐元區各國猶如雪上加霜。.jpg  

歐洲如今備受債務危機的煎熬,當初創立一個共同貨幣的目的,幾乎已經為人遺忘。眼前更迫切的,是歐元區快要瓦解的疑慮,要儘速找出解決之道。

不過,歐元並不只是要讓大家口袋裡別再塞滿各式稀奇古怪的錢幣,或是讓歐洲內部的貿易更便利,此一大膽的實驗反映大家對貨幣的角色和管理方式已有不同的態度。

20世紀時,貨幣通常被視為一國的領域。一種貨幣之所以能發行,是因為一國政府有權定義這種計價單位。

在20世紀前半世紀,不少政府濫用此角色,大開印鈔機以解決債務問題,嚴重破壞政治秩序。二戰後最忠於歐洲聯邦主義的政治人物,非常清楚這點。

前義大利總統艾勞迪(Luigi Einaudi)在二戰後曾說過:「如果歐洲聯盟拿走個別國家透過印鈔機管理公共建設的權力,同時限制他們只能動用稅收和自願貸款取得的經費,光是如此就已完成一件偉大的工作。」

但貨幣濫用的危險不比在政治體系中有多層權力來得少,這過去通常導致聯邦政府倒台,因為通膨並非經濟問題的良藥。製造通膨環境取決於央行決定要讓特定債務工具貨幣化。

畢竟,貨幣主管當局從來不只是決定把所有債務轉換成貨幣,反而是為了公共利益而做出的決定,以支持某些產業、銀行或政治當局。那些未能享有優惠待遇的產業、銀行和政治當局,難免挾怨痛批央行濫用職權。尤其是在聯邦的體制下,那些遠離中心的企業和政治當局,最可能被排除在貨幣刺激政策之外,也因此最容易產生怨懟。

德國1920年代爆發惡性通膨,巴伐利亞等三個遙遠的區域就鬧分裂,因為他們認為德國央行和柏林中央政府歧視他們。

還有其他比較近的例子。在1980年代末期的南斯拉夫,由於社會主義政權垮台,貝爾格勒的貨幣主管當局難免最接近塞爾維亞的政治人物和企業利益,因此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揚言要脫離聯邦。而在蘇聯時代,通膨顯然是莫斯科當局的一項工具,較邊陲的地區也想獨立。

現代歐洲的創立者發現,不穩定且被政治濫用的貨幣,將是歐洲的夢魘,並導致仇恨與對立。20世紀兩位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海耶克和凱因斯,也支持這種論點。

海耶克向來最反對政府印鈔票,他對「自由銀行」(free banking)制度下產生競爭貨幣的主張,比歐洲1990年代採行的解決方法更激烈。但在他的主張中,發行貨幣的民間主管當局,完全免受政治壓力,這點後來也成歐盟馬斯垂克條約的主要部分。凱因斯在規劃戰後秩序時,也提議成立一全球貨幣,有助維持穩定,並能預防通縮。

央行的獨立性是政治秩序健全且穩定的必要成分,這種看法不只是歐洲在1990年代構思出來,也反映在法令改變影響其他央行,以及央行官員地位日漸提升。

如今這種看法遭遇重大挑戰。在二戰後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後,央行再次被要求把「部分」債務人發行的證券貨幣化,這種區分債務人的作法完全出自政治考量,且危害貨幣穩定。

前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愛稱貨幣就像詩,兩者都帶給人穩定感。穩定的貨幣也是政治秩序的基礎,我們不應被今日的危機嚇壞而遺忘這點。

(Harold James是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目前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歷史與國際事務教授,以及歐洲大學研究所歷史學教授/編譯 廖玉玲) 6765353-2700536.gi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nchen 的頭像
    ingnchen

    ☄ingnChenの書房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