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總統大選,「馬吳配」雖有執政優勢,卻選得很辛苦,主要原因,是馬政府的兩岸政績無法發酵,甚至兩岸議題都已被競選對手排擠到邊緣,使馬吳的揮灑空間縮小。此一窘境的來由,主要是馬政府對選民「訴說」相關政績的方法有偏差。馬政府在這方面應儘速改弦易轍。

     所謂的「訴說」,說穿了就是此次選戰中流行的「說故事」。可是,馬政府所講述的兩岸政績,「故事性」實在不足,大都是「成果宣傳」和「數字鋪陳」。譬如說,已創造出60年來兩岸關係最好的局面,或近年引來1百多萬人次的大陸觀光客,為台灣帶來1千多億元新台幣的經濟效益等等。這樣的說法,坦白說,很難讓選民大眾的心緒高昂起來。

     事實上,近年兩岸互動過程,蘊含著很多足以激動人心的故事,其中以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故事縱深」最有看頭,因為ECFA為很多行業添了動能,也幫助了廣大從業人員的生活。可是,馬政府對ECFA成果的宣傳,迄今為止,讓民眾印象深刻者,似乎只有水果、魚肉、工具機、汽車零件等少數幾樣,而且宣傳的方式,就是說相關產品出口大陸金額增加多少,或是說某老闆因得益於ECFA,生意做得樂哈哈等等。這樣的講述方式,實在有些「八股」。

     馬政府只要換個方式,就可以把ECFA的故事講得很精彩,並使其成為兩岸政績宣傳的主軸。關鍵在於「多講過程,少吹成果」,以及「好壞並陳,不只報喜」。這樣的講述方式,才會吸引民眾注意,甚至感動民心。譬如,在講到某某老闆得益於ECFA的事情時,不要只說他現在做得多麼好,而應該更多陳述他爭取到訂單的辛苦過程。也可說說他面對著複雜的兩岸通路,如何煞費週章才把貨送到大陸,且中間如果有碰過惡質的「攔路虎」,也可以不避諱地說出來。這樣的故事,才稱得上精彩,及有足夠的吸引力。

     若不這樣講,而光說結果有多好,那就好像把ECFA講成「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民眾聽起來會感覺很不踏實,也會質疑,為什麼人家有如此「好康」,而我卻沒有?如果社會上普遍有這種感覺,則ECFA在民眾心目中,就會變成「雲端上」的東西,和他們的生活並不切身相關。

     還有,數字的鋪陳,也應多講「背景」。如今年初以來,因ECFA「早收清單」而銷往大陸的商品已有幾十億美元。政府就此宣傳時,不能只強調簡單的數據,還應該詳細告訴民眾說,這只佔我方對大陸總出口額的幾分之一,因為該早收清單在今年初才實施,關稅第一步只降了三分之一,等3年後關稅全免時,相關出口額必會激增。更何況,兩岸未來還要簽署「貨品貿易協議」,屆時大部份商品都要免除關稅。這樣的說法,才能使民眾感覺「好戲在後頭」,而對ECFA產生濃厚的期待感。

     而回溯以往馬政府和大陸方面辛苦談判ECFA的過程,發現其中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這些在今天都可以拿出來公開講,以讓民眾充分了解,ECFA是兩岸雙方各自基於本身利益,所「攻防」及「討價還價」出來的成果,並非大陸單方面對台灣的施惠。相關故事,如「不開放大陸農產品及勞動力入台的大前提如何確立」、「銷陸工具機免稅議題如何死而復生」、「台方的汽車整車何以未能列入早收清單」等等,實不勝枚舉。馬政府如把這些故事說得很精彩,民眾就會了解,ECFA實在來之不易,而且在它的洽簽過程中,馬政府守住了「對台灣有利」的原則。一旦民眾有了這樣的認知,則某些政治人物就無由去對ECFA扣上「傾中賣台」的帽子了。

     總的來說,「把故事說精彩」,是說服民眾充分信賴ECFA的最好方法。如果不這樣做,而只是一味大喊「ECFA好得不得了」,實很難引起民間的熱烈呼應和共鳴。除了ECFA之外,馬政府對其他的兩岸政策項目,也應該儘量把相關故事說得精彩。兩岸政策是馬政府政績的亮點,有關當局千萬不要因為不善於或不願意說故事,而讓這項政績沾滿塵埃。總統大選候選人辯論今天首次登場,勢必吸引全國民眾的注目,馬英九總統應該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向國人多說一些關於ECFA的精彩故事。

 

  • 2011-12-03 01:48
  • 工商時報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nchen 的頭像
      ingnchen

      ☄ingnChenの書房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