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jpg  

500年前,葡萄牙「將世界踩在腳下」
  現今,人民幣的升值給全球帶來壓力
  背後原因都是因為貿易!

  金融危機的最壞時期可能已經過去,危機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貨幣只是其中一環,貿易戰爭才是主因!

  誰控制了全球貿易,誰就控制了全球財富
  貿易爭戰中,崛起的中國將扮演什麼角色?
  台灣當如何搭上這輛快速奔馳的中國列車?

  貿易是金融、匯率、宏觀政策的綜合體現
  500年全球貿易發展、市場爭奪,盡在本書中

  21世紀 → 當前美國加諸中國的,都曾加諸日本,日本因此陷入十年衰退,中國呢?

  20世紀80年代 → 日本與?國同樣大發展,為何日本招致美國敵視,德國安然卻無恙?

  20世紀30年代 → 美國總統胡佛的「胡鬧經濟」,如何在大危機中引來眾國圍攻與報復?

  18世紀末-19世紀末 → 英國的貿易政策為何在自由貿易與貿易保護間反復,驅使者是誰?

  17世紀中葉-18世紀 → 過度依賴外貿的荷蘭,如何在與英國的反復角力中落敗,導致民窮財盡?

  17世紀上半葉 → 荷蘭如何把挪威變成它的森林,把愛爾蘭變成它的牧場,把印度變成它的果園?

  16世紀下半葉 → 英國海盜四處出擊,海盜究竟是商業策略,還是政治手段、國家計畫?

  16世紀初 → 西班牙控制海上貿易,為什麼說誰控制了世界的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

  15世紀末 → 哥倫布遠洋探險,支撐他的是探索精神,還是他與女王簽署的協議?

  15世紀 → 葡萄牙與西班牙財富滾滾而來,為何無法擺脫衰敗的命運,致命弱點是什麼?

  貿易背後的爭戰,正在影響著你我的生活!

  貿易戰爭決定財富藍海,關乎國家命運,關乎企業生死,更關乎個人成敗。本書以貿易進化歷程為基本線索,貫穿曾左右時局的歷史人物、改變歷史的著名戰爭、貿易發展不可逾越的里程碑,以及數十位著名經濟學家的深度解讀,講述一部貿易發展與市場爭奪、政治博弈、金權鬥爭、霸主易位纏繞交錯的歷史。貿易是金融、匯率、宏觀政策的綜合體現,500年全球貿易進化史,盡在本書中。

  當金融風暴、歐盟危機再再影響著全球每個人的生活時,我們該如何認識和處理圍繞經濟全球化所發生的一切? 本書為您展示500年來全球貿易的進化史,讓您摸透歷史,看清時局。幾百年前的博弈現今仍在上演,幾百年前的手腕仍在使用,甚至更厲害、更復雜,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如何在艱險時局中摸清出路,正是閱讀本書的最大收穫。

作者簡介

韓青、高先民、張凱華/編著

  本書由大陸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工作小組編製。
推薦文貿易史,鑑往知來更懂今林建甫

第一篇從重商主義到自由貿易

前言︰一部有關香料的傳奇

1世界因貿易而連結
葡萄牙「將世界踩在腳下」
誰控制海洋,誰就控制世界
不改變則意味著衰落及死亡

2荷蘭創新商業模式
讓世界信賴的「海上馬車夫」
改變世界的商業創新
荷蘭人說「世界是我們的」

3英國創新制度,打造「日不落帝國」
從海盜開始的海外貿易
因貿易引發的「英西大海戰」
英荷戰爭締造全新貿易霸主
光榮革命與工業革命
亞當.斯密對重商主義的反思
高舉「自由貿易」的大旗

第二篇自由貿易,大旗易主

前言︰世界博覽會的前世今生

4霸主英國極力推行自由貿易
推行自由貿易新主張
鴉片戰爭︰炮火掩護下的自由貿易

5與自由貿易漸行漸遠
新興國家奉行貿易保護
英國逐步遠離自由貿易
全球經濟大蕭條
面對危機,英國手足無措

6美國讓自由貿易大旗再度飄揚
臭名昭彰的提高關稅法案
羅斯福新政,美國走出危機
希特勒獨裁,重建德國秩序
美國投入自由貿易政策的懷抱

第三篇自由貿易,誰主沉浮

前言︰讓克林頓懷念的「冷戰」

7冷戰中的貿易對決
美國對蘇聯發動冷戰
世界被分為了兩極
貿易戰爭中的巔峰決戰

8日美貿易摩擦︰同盟還是敵人
美國讓日本快速復甦
日美貿易摩擦日漸頻繁
貿易戰中的神秘幫手
美國競爭力的觸礁
「廣場協議」改變日圓的命運
日圓升值帶來的利益
日圓升值導致的禍害

9聰明的德國,聰明的貿易
飛速崛起的德國
德國人的雙贏策略

第四篇全球化的陰謀與愛情

前言︰《國富論》中的算術題

10開發中國家的艱難選擇
應該選擇貿易保護?
還是選擇自由貿易?
開發中國家的最終選擇

11世界又被連接在一起
經濟全球化
一九九七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
全球化進程由美國操控

12中國走向世界
加入世貿過程艱難
朱鎔基親自出馬,談判過關
不斷發生的貿易摩擦
如影隨形的貨幣戰

第五篇多極化的時代變局

前言︰透支消費的美國人

13對金融風暴的反思
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與美國貿易政策

14充滿變局的新世界
無法預知的世界貿易
對美元的質疑
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博弈

15中國的未來,世界的未來
警惕可能發生的貿易戰爭
打好貿易保護防衛戰
胡錦濤的呼籲與期許
面對人民幣升值壓力
借鑒他國的經驗與教訓

推薦文

貿易史,鑑往知來更懂今

台大經濟系教授、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 林建甫

  經濟學家大概沒有不贊成自由貿易的。因為理論上自由貿易可以提升人民的福利。但實務上是否如此?模型有太多的假設條件,而現實的世界是非常複雜。如何從現實世界得到教訓,歷史其實是不二來源。

  然而這幾年在經管學院,經濟史、商業史的課紛紛被取消。有幾個原因。找不到專業老師、沒有老師願意兼差教、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沒有合適的教材等等。這裡面最嚴重的就是沒有合適的教材。因為本書的出現,這個問題可能要改觀。

  其實現在大專院校的師資比起二、三十年前是好了很多,不但海外學成歸國的多,連國內我們都培養了大批的博士、碩士。但是一方面,歐美經管博士的訓練過程,都是以數理模型量化的課程為主,另一方面發展史、思想史的課程也是逐漸取消。台灣出去的留學生,主修是經濟史的幾乎沒有。因此找老師教經濟史、商業史的課程,成了各校系主任一個頭痛的問題。

  大家或許納悶:唸到了博士,也算是學有專精。商管博士,要教商管相關歷史課程,有什麼難的?首先,一位熟悉模型分析的學者,對假設條件、推理及演譯、資料實證的操作要求會儘量求其嚴謹,以避免邏輯上的瑕疵。因此當要開授歷史相關的課程,要生動有趣,文情並茂、要通貫古今就有點不對味。其次,準備一門歷史的課,感覺範圍廣泛,沒有一本好的教科書,準備起來事倍功半。這兩點對現代的大專院校老師,忙碌於準備評鑑考核的學術論文,要上歷史課程是備感艱辛。過去有些同仁勉強去教,因為沒有好的教材,準備半天,累死自己,學生也引不起興趣,最後都宣告放棄。

  長久以來,我覺得學生在這種數理模型的訓練下,缺乏人文素養的培養,越來越剛毅木訥,沒有論述的能力。人文素養的培養,透過歷史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取消經濟商業史的課程,是不對的。學習歷史很有趣,歷史裡面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故事,況且我們本來就很愛聽故事。這本書可以把你年少好奇的心找回來。

  很高興有這本書的誕生。這本書雖然叫做《貿易戰爭:500 年全球貿易進化史》,作為經濟史、商業史的課程教材也非常合適。尤其是這本書絕對不是枯燥的教科書。作者的寫作,就是以一連串的故事(事件)串連起來的。因此不是年代、人名、地點堆砌起來無聊的記敘,而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故事。另外,為了讓讀者能夠一氣呵成的享受故事的感覺,作者將骨幹外,稍遠的背景及較複雜的名詞解釋以註解的方式呈現。因此行有餘力的讀者,還可以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本書內容的架構:第一篇談從重商主義到自由貿易、第二篇論自由貿易,大旗易主、第三篇是自由貿易,誰主沉浮、第四篇為全球化的陰謀與愛情、第五篇 則是多極化的時代變局。全書以自由貿易的理念及實踐變化貫穿,作者娓娓道來,今天世界經濟是如何演變形成的。因此架構邏輯還是清晰明朗,讓讀者很容易抓到其大綱主旨。但是每一篇下的三章及其小節卻又是相當生動活潑,光看名稱,就可以吸引讀者關愛的眼神。例如一部關於香料的傳奇、葡萄牙「將世界踩在腳下」、讓世界信賴的「海上馬車夫」(荷蘭)、海外貿易從海盜開始等等。每一個章節後面都蘊藏著動人的故事。我們過去說假如教室像電影院,假如教科書像小說。前者以為很難,但是現在的硬體設備都做得到。但是後者就要像這樣有趣的書才能達到,很不簡單。

  其實這本書還有很重要的目的,作者一直在傳遞一個訊號,中國要怎麼走,往哪裡去?過去的歷史,有沒有給我們的教訓?除了最後一章,作者的總結,其實每一篇也都有本篇後記。第一篇強調創新;第二篇說明自由貿易大旗異主的背後是國家經濟實力的此消彼長;第三篇比較德國、日本經驗,讓我們借鑑經驗規避教訓;第四篇論述現在全球化的利益與風險,尤其現在的貨幣戰爭;第五篇從金融風暴的反思,批判了保護主義。本書的觀點跟過去這些議題的西方書籍有很大的不同,例如鴉片戰爭、中國走進世界、對美元質疑、面對人民幣升值壓力等章節,都與我們有直接關連,也道出了我們的心聲。

  這是一本想要了解經濟大趨勢、關心中國、情繫台灣的人所不能忽略的書。千言萬語,我無法形容於萬一。還是讓讀者自行開卷,慢慢細嘗品味。

§內文1
面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二○○九年十一月,白宮一反經濟危機後低調簡樸的作風,在南草坪搭起能夠容納數百人的大型戶外帳篷。這是新上任的總統歐巴馬首次在白宮舉行國宴款待外國元首。帳篷內不僅特意準備了印度的特色咖哩佳肴,還演出印度歌舞。美印政府已經結束「冷戰」時代的不和,儘管兩國關係還存在諸多尚未解決的問題,但在這次的帳篷晚宴上,歐巴馬對來訪的印度總理辛格承諾,美國將和印度攜手致力於經濟復甦,為美國和印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而辛格也表示,美國和印度的兩國經濟關係一直是「雙向流動」的,美國企業大量投資於印度高科技產業;與此同時,印度的汽車、拖拉機、藥品和軟體生產商,也都在美國投資並創造就業機會。事實上,當時美印雙方的貿易額已經增至近五百億美元,這一貿易額比一九九○年翻了十倍。和中國一樣,美國也是印度的最大貿易夥伴。

中國貿經院院長霍建國評論說:「特別是『金磚四國』,包括俄羅斯、印度、巴西,也算是新興經濟體的代表。它們和中國相互較勁,所以在貿易的結構上可能有一定的衝突。」

美國媒體評論:歐巴馬高調接待印度的到訪者,與發展亞洲的其他貿易夥伴不無關聯。根據剛剛公布的數據,二○一○年四月美國的失業率仍高居九.九%附近。而歐盟統計局的數位顯示,整個歐元區的失業率仍然保持在自歐盟成立以來的最高紀錄一○%,而受希臘債務危機拖累的西班牙,失業率更是高達一九.一%。和歷史相比,歐盟此時明顯處於一個相當困難的時期。

而美國也開始逐漸對人民幣施壓,二○○八年九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二○○七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試圖對人民幣匯率施加壓力,但該法案最終遭到布希總統否決。二○○九年一月二十一日,美國新任財政部長蓋特納一上臺就指責人民幣匯率,還聲言是代表歐巴馬總統的意見。二○一○年,一百三十名美國議員聯名要求歐巴馬政府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是繼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呼籲美國政府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之後,美國團體再次針對中國人民幣匯率問題集中發難。

這無疑令已經面臨巨大壓力的中國出口市場雪上加霜。針對美國政府的百般責難,溫家寶總理曾多次表明中國政府的立場。

二○○九年一月三十一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回答記者的提問。溫家寶認為,在金融危機面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穩定,是極為重要的。這不僅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世界經濟。

第二天,溫家寶總理在倫敦接受英國《金融時報》主編巴伯的專訪時,被問到對美國財長指責中國操縱匯率的意見。溫家寶進一步解釋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指出中國政府堅持在合理均衡的水準上,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對於美國的說法,溫總理也予以駁斥。他說:「這次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是某些經濟體自身經濟的嚴重失衡,主要是長期的『雙赤字』、靠借債保持的高消費。對一些金融機構,長期失去有效監管,使他們利用高槓桿率來獲取巨額利潤,一旦泡沫破滅,災難便波及全世界。一個有十三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目前人均國內生產毛額水準只相當於英國的十六分之一,我們亟需資金進行建設,改善民生。那些靠舉債而過度消費的人反過來責難借錢給他的人,這不是顛倒是非嗎?中國有句話叫『豬八戒倒打一耙』我在達沃斯談到這個觀點的時候,大家是贊同的。」

二○○九年三月十三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一場中外記者見面會時,又被問到了人民幣匯率問題。溫家寶解釋了最近三年來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和政府的目標。他指出,自二○○五年七月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在過去三年對美元升值二一%。最近這一年,由於歐洲貨幣、亞洲貨幣大幅地貶值,人民幣實際上也處在升值的狀況。不過,人民幣匯價由中國自己決定,任何國家不能對人民幣升值或貶值施加壓力。

溫家寶總理在二○一○年三月十四日結束的全國人大代表會上明確表示,人民幣沒有被低估,人民幣升值也不能解決美國貿易逆差的問題。

緊接著,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在華盛頓召開的核安全高峰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這一次與經濟問題看似無關的會議,讓中國即將被扣上匯率操縱國帽子的風波暫時告一段落。然而經濟界仍然普遍預測,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長期存在。
借鑒他國的經驗與教訓

 

中國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改變全球的市場格局,註定會面臨很多摩擦和挑戰。

 

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他撰寫的文章中寫到:我們面臨的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代,要解決目前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方便、簡單的答案。

 

很難看到這個威脅到底什麼時候會終結。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會抬頭,也許全球會像日本二十世紀九○年代出現的「迷失的十年」一樣。這會給我們沿著全球化的方向發展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面對這樣的艱難時代,中國應該作何選擇?

 

日本前駐經合組織首席談判代表前田匡史談到日本的情況:「我們在二十世紀九○年代出現的問題,跟中國的情況也有一定的相似點,但是並不相同。相同點是,我們都對美國存在貿易順差,都是美國的主要出口國;不同的是,兩國的國內經濟和市場的規模。日本是一個小國,在二十世紀八○年代的經濟還比較弱,而中國擁有比較強大的國內市場。」

 

儘管中國的消費人口有七億之多,但一直以來由於收入、醫療、教育等方面的保障仍然不足,因此要在短時間內啟動這龐大的七億人的消費能力,必須完成很多系統工作。

 

反觀中國現行的經濟結構,德國等老牌的工業強國曾經保持了二十年的增長,面對貿易摩擦和「廣場協議」,德國馬克對美元升值七○.五%,當這對德國的外貿造成衝擊時,德國政府並沒有採取貨幣刺激政策,而是花了四年的時間理順了德國的經濟發展體系:改變原來以工業職業教育為主的模式,發展營養、護理、金融、服務等一百多個新的職業教育學科,同時提高國民收入,增強國內的消費能力;頒布一系列扶持小企業的辦法,通過中小企業的發展尋找新的行業和亮點,並且提供就業。三年之後,德國經濟增長率已經強勁回升至三.七一%,一九九○年更是超過五%。在經歷短暫的衰退之後,德國回復經濟平穩,並保持在三%至五%的增長路徑上。

 

沈繼如評論說:「我們現在說擴大內需,換句話說,就是減少對國外市場依賴,減少中國貿易順差。」

 

中國經濟已經快速成長了三十年。縱觀近代經濟發展,國際上連續四十年保持七%以上成長的有三個地區:香港、新加坡和韓國。相對而言這些都是比較小的經濟體,大的經濟體尚無前例。那麼,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情勢還能保持多久?

 

金融危機的衝擊讓中國認識到,當經濟增長回落到六%的水準時,中國就會出現大量企業不盈利、出現上千萬農民工失業的現象。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的企業主要靠便宜的土地、勞動力,靠市場容量快速擴張賺錢,這樣的企業現金流量?好、賺錢快,但不會在市場需求增長放慢以後靠技術進步、提高生產率來盈利。

 

未來,我們必須像德國一樣,做好轉入中等速度發展時期的準備。這不僅為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更為金融、服務、政策引導提出了新的要求。

 

貿易保護主義不僅傷害了自由貿易的國際準則,對實施貿易保護的國家來說最終也得不償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道格拉斯.歐文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二十世紀九○年代舊金山重修歐克蘭灣大橋的時候,加利福尼亞州政府規定只能使用美國生產的鋼鐵,最後一家美國企業中標。結果這個選擇卻使得加州的納稅人多支付了四億美元,而本來這筆錢可以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創造更多的GDP。

 

貿易保護主義已經被無數事實證明只是一條死胡同,但作為一種應對經濟危機的工具,它經常被一些政治人物拿來充當吸引公眾注意力、爭取選票的獨門武器。儘管他們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非常清楚貿易保護主義會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的危害,但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這些人仍然會作出不負責任的決定。

 

雖然當前這場金融危機似乎又替貿易保護主義找到了市場,但從這場危機迅速席捲全球的速度來看,它恰恰在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證明一個論斷—世界是平的,互聯網、物流和全球化大市場把各個國家的經濟血脈緊緊連在一起,誰都不可能輕易從這場危機中抽身而退。

 

風險,便上報聯準會,之後聯準會決定救助貝爾斯登。由於貝爾斯登不是受管制的投資銀行,最終由聯準會提供資金給摩根大通,由摩根大通以每股二美元的低價收購。二○一○年一月,摩根大通決定不再繼續使用「貝爾斯登」的名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nchen 的頭像
    ingnchen

    ☄ingnChenの書房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