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re in the Series  

NACCO Industries  

sc

Caterpillar, Inc.   

■中國等亞洲國家的工資逐年上漲,以往的勞力低廉誘因褪色,促使生產線外移到亞洲的美國製造業,這2年掀起產能回流本土的熱潮。

     ■Whirlpool's hand mixer line illustrates the promise of a trend that has been growing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the "reshoring" of some manufacturing work that was "offshored" to low-cost producers like China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在美國惠而浦家電(Whirlpool)擔任廠長的古德(Bill Good),去年9月決定把KitchenAid手動攪拌器的生產線,從中國廣東省惠州移回他負責的南卡羅萊納州格林維爾廠,這反映一項趨勢,過去幾十年從美國出走到中國等低生產成本國家的製造業,近2年來紛紛回流本土。

     亞洲生產不再輕而易舉

     受到亞洲國家勞力低廉的誘惑,美國製造業掀起產能外移潮,1997年到2010年間,美國國內因此流失600萬份製造業工作。然古德指出,在亞洲生產「不像10年前那樣輕而易舉,」惠而浦還考慮將其他小家電的生產線移回美國。

     包括惠而浦在內的多家企業雖陸續將產能遷回美國,卻未如預期創造大量工作機會。惠而浦攪拌器的大部分零件依然在中國製造,因為找不到願意壓低價格的美國供應商,美國廠僅新增區區25個職位。歐巴馬總統今年2月造訪密爾瓦基市的瑪斯特製鎖(Master Lock )工廠,盛讚業者移回在中國的生產線,可是此舉也只多出100個職缺。

     1998年到2010年,美國製造業的本土就業人數下滑35%,近2年增加4.3%至1,190萬人,主要係景氣復甦而非海外產能回流帶動。即便如此,經濟調研機構IHS Global Insight預估,今年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成長3.2%,強過整體就業人口的1.6%增幅。

     鼓吹美國製造業鮭魚返鄉的非營利機構Reshoring Initiative創辦人莫瑟(Harry Moser)估計,近年來至少有2.5萬個製造業相關就業機會回流美國,儘管與廣大的失業人口相比猶如滄海一粟,但他認為在重新評估海外生產的成本得失之後,將產能遷回國內的企業料將愈來愈多。

     惠而浦也是經過複雜的成本計算才決定產能回移美國,確認節省下來的運輸和庫存支出,足以抵銷付給美國工人的高工資,亦可利用美國現有工廠設備提高裝配線自動化程度。

     美元貶油價升促回流

     麻省理工學院供應鏈專家西姆奇李維(David Simchi-Levi)今年1、2月調查105家業者發現,有39%考慮將部分產能搬回美國。

     美國製造之所以重獲青睞,不外乎這些年亞洲國家工資飆漲,況且美元10年來走貶讓美製品更具競爭力,而油價上漲加重海運成本,也是吸引業者回歸本土生產的原因。

     然而亞洲國家仍保有許多產品的製造優勢,以智慧手機為例,由於生產技術和供應網絡已在中國深根,遷移並非易事。更何況美國在若干重要製造環節欠缺專業人力,企業稅又高於多數工業化國家。

     惠而浦格林維爾廠裝配工人的時薪介於12.4到16.5美元,且有額外津貼,反觀中國東部沿海製造重鎮的平均工資為3.4至3.5美元,僅格林維爾地區的四分之一。

     話雖如此,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勞動成本差距正逐漸縮小。此外,照波士頓顧問集團分析師羅斯的估算,美國製造業勞工平均每小時產能約中國勞工的3倍,這要歸功於美國工廠自動化程度較高。

  • 2012-06-03 01:38
  •  
  • 工商時報
  •  
  • 【吳慧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nchen 的頭像
    ingnchen

    ☄ingnChenの書房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