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的新加坡,在經濟高度發展的同時,也因能源消耗大而產生過多破壞環境的碳足跡,被環保團體點名為亞太區的頭號污染大戶。

     ■Nearly all electricity used by Singapore is produced by burning fossil fuels,which in 2010 contributed to the largest carbon footprint per head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新加坡購物商場和辦公大樓的超強冷氣吹不停,市區霓虹閃爍徹夜不熄,雖勾勒出獅城繁華現代的進步風貌,卻也凸顯這個亞洲城市國家能源消耗驚人,甚至被環保團體認定為亞太區最大污染源。

     國際保育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3月初指出,新加坡幾乎所有用電來自燃燒化石燃料,人均碳足跡在2010年高居亞太地區之冠,南韓與日本緊追在後。

     WWF指出,新加坡2010年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達4萬美元,在亞太國家中名列前茅,但高所得易養成過度消費習慣,此外企業部門特別是營造業蓬勃發展,也是新加坡成為亞太區最大排碳國之因。

     據官方統計,2010年新加坡燃燒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為43.454千噸。

     然在環保人士眼中,能源過度消耗的問題普遍存在於亞洲。據聯合國資料,到了2050年,亞洲都市人口將從19億激增至33億,飛快的成長速度使環境永續議題格外重要,但批評人士指出,亞洲大城在節能減碳上的努力仍嫌不夠。

     星國人 消耗資源過多

     WWF的「亞洲碳足跡(Asia Footprint Report)」報告訂6月出爐,屆時會公布亞洲各國詳盡的排碳數據,WWF會長卡卡貝茲(Yolanda Kakabadse)透露,新加坡在碳足跡排行榜位列榜首,他暗批就國家規模而論,星國人民消耗過多的糧食能源,「新加坡…或許是我們引以為戒的最好例子。」

     不過卡卡貝茲說,新加坡在節能科技上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若能分享給全世界,有助於減少碳足跡。

     WWF發言人查普林(Chris Chaplin)指出,「新加坡的工商業須為產生大量碳足跡負責,星國碳足跡中建築業就占了15%,看看施工中的建物數量,就知道建築業的排碳量有多少。」

     幅員小 替代能源不足

     新加坡環境署解釋,星國之所以依賴化石燃料,係因國家幅員狹小,侷限他們發展替代能源的能力。

     被WWF列為亞太最大碳排放國,新加坡國家氣候變遷秘書處(NCCS)嚴詞反駁,指責WWF計算碳排放量的方法有爭議,且以人均排碳量作為評比亞洲各國碳足跡的標準,對新加坡這種人口不多的小國相當不利,也難以顯現出新加坡欠缺替代能源的困境。

     研究環境永續發展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地理系副教授薩維奇(Victor Savage)附和NCCS的看法,他說若用人均排碳量來論排名,中國、德國和澳洲等公認的排碳大國反而置身榜外。

     其實早在2005年,星國政府就著手推動高科技、低耗能建築的開發計畫,目標在2030年前,將全國至少8成的建築物翻修打造為「綠建築」。自此至今,新加坡經政府認證的「綠建築」已有上千棟,占全國總建築面積的13%,建商只要達到建設局所設的綠能目標,即可獲擴大樓板面積的獎勵。

     但星國建設局說,儘管綠建築開發有大增趨勢,一些建商還是不願順應潮流,畢竟太陽能等綠能科技的開發成本相對較高。

  • 2012-05-13 01:18
  •  
  • 工商時報
  •  
  • 【吳慧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nchen 的頭像
    ingnchen

    ☄ingnChenの書房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