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翻開歷史,「稅」向來是工商企業界最為關注的議題,台灣從兩蔣時代到現在,也只政黨輪替過兩次,兩次的政黨輪替,不同政府、或更為準確的說法是,不同的財政部長對企業界的「稅稅唸」的應對態度也很不同。

 財政部長劉憶如為了復徵證所稅,近來頻頻與各界溝通,如果對劉憶如的談話有所注意,可以發現其立場始終如一。劉憶如是如此,那麼民進黨主政8年裡,是怎麼處理企業界的「稅稅唸」呢?

 在阿扁時代,工商團體的「稅稅唸」歸納整理,除了停徵證所稅外,還有三取消(取消契稅、貨物稅與保留盈餘加值稅)與二降低(降低土地增值稅、遺產稅及贈與稅)。

 三取消、二降低與一停徵,經過「稅稅唸」年餘後,工商團體也只得到「土增稅」減半;直到政黨再輪替,到馬政府上任後,才降了遺贈稅稅率。

 企業界會稅稅唸,扁政府自然也有自己的財稅政策,回歸阿扁時代的8年,比較重要的財稅政策,或者更為準確的說法是,企業界反彈力道最大的,莫過於林全擔任財政部長時提出的「最低稅負制」與「獎產條例與五年免稅二擇一」。

 在提出最低稅負制前,林全是先放出打算課徵「海外所得稅」的風聲,這風聲一出,果然在工商早餐會中成為討論的焦點,由於扁政府8年台灣經濟持續處於低迷狀態,因此,與會企業認為此舉無疑是在「快要死的人身上,再踢一腳」。

 當時,林全的回應是,短期內是不會課徵海外所得稅的,但是,「中長期恐怕就要考慮」了。

 林全的「中長期」時間很短,只有2年,也就是2年後的2005年,財政部就提出了包含海外所得的「最低稅負制」,這一構思一提出,企業界自然是傾盡全力的「稅稅唸」,並提出稅率不超過5%、不要納入海外所得、取消未分配盈餘課徵10%、取消貨物稅等等。

 不管,企業界如何稅稅唸,溝通期間林全都說:「可以討論」。

 後來,又是在工商早餐會的場合,企業界又發揮「稅稅唸」的功力,當時,行政院長是謝長廷,他說,「幾%,其實不重要啦,重點不在幾%,而是多少錢起跳,比較重要」。

 簡單來講,當時工商團體的感受是,每次溝通雖然沒有共識、沒有結論,但是,過程每次算是頗為「愉快」,一來是因為每次與林全的溝通餐會,都是林全買單,二來是林全似乎都有「聽」進去。

 當時,就有人說:「讓財政部長請吃飯,那可是在鐵公雞身上拔毛」,意指,「那可是很難得的一件事」。其實,搞不好林全也有同樣的感覺:每次跟企業界談稅,就像是在鐵公雞身上拔毛,也是一件很難的事。

 不過,各有想法的「愉快」情形,當立法院通稅率10%、海外所稅也納人稅基的最低稅案時,就整個破滅了,當時,有位企業大老當接到記者告知立法院通過版本時,「啊!」的一聲後,靜默數秒後,幽幽的說:「跟我們說的都不一樣」,並連說三聲「好難過」...

 接著,林全又乘勝追擊的提出獎產條例與五年免稅二擇,這下惹火了科技業界,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帶頭發難,因為這違反了「誠信原則」,這再加上最低稅負制的仇,反彈力道相當大。

 當時,林全解釋是「誤會一場」,還說,財政部向立法院提出的版本有接納企業界意見,只是「立法院無法控制」,雖然,企業界並不相信,不過,因為林全有對二擇一妥協:取消了。所以,雖不滿意,但可接受,其實,不接受也沒用,因為立法院已三讀通過了。

 從歷史,回到現實,究竟是像劉憶如始終如一,讓人覺得是鐵板一塊,還是像林全過程讓人很「愉快」,結果卻出人意料的好呢?

 
  • 2012-05-06 00:48
  •  
  • 工商時報
  •  
  • 譚淑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