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 (1)  

1335080993-3771506606

1335316854-472110488   

南韓三星電子上午公布第1季財報,獲利優於分析師預期,主要原因是Galaxy智慧手機暢銷,彌補獲利大減的晶片業務缺口,三星並且可能已超越Nokia成為全球最大手機廠。

三星首季淨利5兆500億韓元 (44億美元)。彭博資訊徵詢的分析師預測4兆2400億韓元。

三星推出Galaxy Note等多款新手機對抗蘋果的iPhone和iPad,效果不錯,手機部門獲利比去年同期上升,在晶片價格大跌之際,靠Galaxy產品得意於價值2190億美元的智慧手機市場。

分析師指出,從第2季起,三星獲利只會好轉,因為目前看不到任何特別能降低手機動力的因素,而且半導體在第1季探底後也會改善。

三星股價昨天在首爾上漲2.7%,成為134萬韓元,今年已漲27%,但仍然低於蘋果今年迄今股價50%的升幅。

三星手機部門第1季的營業獲利幾乎上升三倍,達到4兆2700億韓元,也優於分析師的4兆100萬韓元預測中位數。

分析師估計,3月底為止首季,三星手機出貨量 (含基礎型)約達9200萬支,成為全球最大手機廠。Nokia本月公布首季出貨8300萬支,包括1200萬支智慧機和7100萬支低階手機。

「CLSA亞太市場」駐首爾分析師伊文斯4月2日報告,三星首季智慧手機出貨量可能達4400萬支,是上年同期的三倍,三星可能已登上全球智慧手機銷售量冠軍。蘋果首季iPhone出貨3510萬支,iPad為1180萬台。

三星2月公布,Galaxy S II智慧手機上市十個月就創下二千萬支全球銷售量佳績,比上一代達此里程碑的速度快七個月。三星計畫下月在倫敦推出第3代Galaxy手機。

 

 

【2012/04/27 聯合晚報】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策略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今天發佈新聞稿指出,三星電子躍居第1季全球智慧手機龍頭,打敗蘋果,重登冠軍寶座。

據彭博報導,策略分析公司的新聞稿指出,三星電子 (Samsung Electronics )第1季計賣出4450萬支智慧手機,奪下30.6%市占;蘋果 (Apple )計賣出3510萬支智慧手機,市占率為24.1%,諾基亞 (Nokia OYJ )排名第3順位。

 

【2012/04/27 中央社】

 

美商蘋果股價近期在突破6千億美元市值後連跌多日,每股失守600美元關卡,高處不勝寒。在此同時,支撐蘋果高獲利的龐大供應鏈,也正面臨血汗工廠與環保污染的連串檢查。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死後半年,世人雖然繼續擁抱蘋果產品所創造的驚喜與便利,卻也開始省思長期啃蘋果的「副作用」,不僅僅關乎供應鏈運作機制與權利分配的合理性,更在於以蘋果為首的科技業創新,到底把世界改變得更美好,還是弊亦隨之,甚至終將招致弊大於利的後果?

 如果說20世紀末的科技世界,是由Wintel(微軟與英特爾)引領風騷,那麼21世紀以來的這十餘年,則無疑是蘋果呼風喚雨的年代。從2001年iPod問世迄今,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透過歷代iPod、iPhone、iPad,在全球發動了一場「耳眼手」革命。當蘋果資通訊產品變成比家人還親的隨身必需品,使用者彈指間就可連上天涯海角,人類社會的互動模式也有了顛覆性改變。

 數年前當蘋果手機剛嶄露頭角,iPhone物以稀為貴,人們的問話是讚嘆句:「你有iPhone噢?」時至今日,iPhone風靡全球,幾乎成了制服機,人們的問話變成驚嘆句:「什麼!你沒用過iPhone?」從非主流到躍居大主流,蘋果搭配豐富多元的iTunes、成千上萬的App,日復一日,滲透到更多世人的視聽感觀中,賈伯斯也順理成為改變世界的一代宗師。

 當然,改造21世紀科技生活的,還有標榜不為惡的Google、以社群分享為初衷的Facebook,以及帶動數位閱讀的Amazon等等新貴。但蘋果軟硬兼施的高強本領,足堪新世紀科技世界的代名詞。

 以蘋果為首的新世紀科技創新,利與益顯而易見:創新者因此享有極高的聲名與富貴;使用者在食衣住行育樂等各面向,獲得「揮之即來」的滿足;有志者則對網路科技寄予厚望,希望藉此縮短城鄉差距、知識鴻溝,進而改善社會。例如泰國政府最近就準備斥資16億泰銖,為小一生配備平板電腦,以期從小提升數位學習的效率。

 正因為科技創新的利與益顯而易見,世人很容易忽略,甚至刻意忽視其弊。以往,Wintel餵食太多硬體與作業系統,導致消費者有時消化不良,業者也不時踢到鐵板。現在,蘋果創造了一個封閉的「懶人包」體系,讓使用者貪圖科技便利而難以自拔,芸芸眾生看似選擇變多,其實已臣服在賈伯斯天縱英明之下,也就自然而然跟著蘋果越來越快的換機時程起舞。

 對於Wintel與蘋果體系而言,驅動換機潮,是在商言商,無可厚非。台商甘於微利為品牌大廠代工,也是願打願挨,無關對錯。但消費者買帳,換機頻率加速,改變了3C產品的「耐久財」屬性,鼓舞了「用後可拋」的科技創新與消費文化,卻也導致更多人力物力的不必要浪費,此其弊之一。血汗工廠與環保污染的指控, 正是由此延伸而來。

 當人們仰賴科技便利成癮,就極可能被科技工具所駕馭,此其弊之二。S世代(Screen generation)與低頭族等新語彙,正是世人役於科技的最新寫照。你我周遭不乏:1、一早起床先跟iPhone、iPad(而不是跟家人)打招呼的人;2、成天抓著智慧手機檢視郵件或上臉書打卡兼打屁的人;3、出門旅遊,盯手機比看風景興趣高的人;4、餐敘聯誼,寧可傳簡訊也不當面溝通的人;5、同桌吃飯,媽媽聽著iPod、拿iPad當奶嘴安撫小孩、爸爸不斷滑動iPhone的一家人…。實例之多,不勝枚舉。

 當S世代與低頭族勢力越來越龐大,這個社會將慢慢失去用心、耐性與溫度。取而代之的將是人際關係的冷漠、學習方式的速食化,以及對真實世界的冷感。若果人類社會發展到此一境地,與賈伯斯苦心營造之訴求:「人文與科技的交會口」,相差又何止千里!

 相對科技創新的短利可觀又可期,或許此刻擔心科技創新會弊大於利,是杞人憂天,但科技創新絕非保健諺語所謂「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那麼美好單純。任何科技工具本身都是中性的,是人性使其產生偏差;要矯正役於物的偏差,關鍵還是在於使用者能有抗拒過度誘惑的體悟,以及防微杜漸的決心。

  • 2012-04-25 01:28
  •  
  • 工商時報
  •  
  • 【本報訊】
f_1417_1  

市場擔心iPhone銷路減緩,過去兩周來讓蘋果公司股價走低,今天在紐約股市再挫2%;蘋果再度讓唱衰的人噤口,今天公布第二季共賣出3510萬支iPhone,遠超過分析師預估的3000萬支,且比去年同期幾乎多了一倍,讓蘋果淨利攀升94%至116億美元或每股12.30美元,營收增加59%至392億美元。蘋果股價在盤後交易應聲上漲7.1%至600.30美元。

分析師的預測是每股獲利10.02美元、營收369億美元。蘋果優異的表現主要是受iPhone推動,iPhone占蘋果營收的比率達58%,而三年前僅占27%。

蘋果1月在中國大陸和其他21個國家發售iPhone新機,對蘋果貢獻最多的是台、港、中地區,iPhone銷售量比去年同期成長達5倍,使蘋果在該區營收衝到79億美元,占蘋果總營收20%。

iPhone火力十足,加上新iPad也熱銷,使蘋果股價兩周來累跌12%的疑慮頓消。蘋果在第二季賣出1180萬台iPad,雖然略低於市場預期,但仍是去年同期的2.5倍。而蘋果電腦Mac 銷售400萬台,成長7%,高於全球電腦市場的2%成長率。

瑞穗證券美國公司駐紐約分析師蘭巴說:「中國大陸是蘋果成長非常快速的區域,當地高階產品需求強勁,且蘋果在大陸市場的滲透率極低,蘋果已把大陸列為開發重點。」

蘋果預測第三季獲利每股8.68美元,營收340億美元,遠低於分析師預測,但蘋果的財測一向保守。

蘋果執行長庫克並表示,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並不會整合。

英特爾執行長歐德寧上周說,他認為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將整合,變成帶鍵盤和觸控式螢幕的輕便行動設備。但庫克不以為然的說:「你也許可以把烤麵包機和冰箱結合在一起,但使用經驗恐怕不怎麼樣。」同樣的,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各有所長,還是各自獨立比較好。

 

 

【2012/04/25 聯合晚報】



1335316854-472110488   


鉅亨看世界─iPhone成癮五載


2007 年 6 月29 日,是首隻iPhone問市的日子。它先進誘人的設計讓人屏息,卻也引發不少質疑。比方說,它售價超越 600 美元,而且沒有實體鍵盤、電郵選項受限,而且還不能複製與貼上?

但回過頭來看,看衰賈伯斯與它的蘋果公司(AAPL-US)相當愚蠢。畢竟從 iPhone 誕生那天起,它已全球賣出 2.17 億支,且引發了商業、文化,以及人類行為上的轉變-最後這點最讓人震驚。

《BloombergBusinessweek》報導,一份針對麻州春田市 Baystate 醫藥中心的醫藥人員顯示,76% 的人們表示他們經歷了「幽靈震動」,意為聽到一些其實不存在的簡訊及手機電話聲。科學家懷疑,這是神經亂跳動所致。生化噪音很容易被腦部轉化成為聲音,直到 iPhone 平息這些跳動。

身兼心理學家、教授的 Larry Rosen 表示:「iPhone 已經改變了我們與科技的關係,無論從好或壞的方面來看都是。」他的報告中指出,近 30% 1980 年代出生的人會因為幾分鐘無法上臉書而感到焦慮,其他人則不斷地拍口袋看看自己的智慧型手機是否安然無恙。不斷沉溺於這些小動作,只讓人獲得短暫紓解。「這樣的紓解並不讓人愉悅,這是執迷的象徵。」他說。

■iPhone創造時代

執迷並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尤其是對蘋果及其夥伴來說更是如此。位在加州Cupertino的蘋果的年營收,從2007年的240億美元,成長至去年的1080億美元;與此同時,其股價也上揚達近400%,也使得三星、富士康、AT&T等夥伴雨露均霑。

蘋果也已支付超過 50 億美元給應用程式開發商,創造出來的手機市場,讓新成立的公司 Instagram 市值從零到 10 億美元只需要 18 個月的時間。雖然市場越做越大,但有些人的生存空間卻越來越小。

蘋果發表 iPhone 的該季,Nokia 及 Research In Motion 的手機營收相加達到 27 億美元。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現在 RIM 正與銀行協商債務,而 Nokia 也宣布另一輪的裁員。

蘋果應用程式商店幫助人們在移動時傳輸 Excel 數據、監控血糖、也是現代保母。更重要的是,iPhone 驚人的商業成功,讓「以用戶為本」這句詞成為業界流行的一句話。

在 iPhone 之前,電子產品的設計多是用來取悅設計他們的工程師,以及對成本相當敏感的IT管理人員。這一切在 iPhone 問世後改觀。首支 iPhone 使用手冊只有寥寥數頁,賈伯斯在美及極簡設計上的執著,影響了無數產品及服務,比 說 Dropbox 簡單的檔案分享即為一例。

而 iPhone 所創造出來的最新產業,則是一連串關於其生理及社會影響的書籍。雖然這些書籍的作者多著重在社群媒體的影響,但是是智慧型手機讓人們隨時保持連線。

Rosen 指出:「iPhone 最棒的一點,是我們無時無刻都帶著它在身上,但壞處同樣也是我們無時無刻帶著它。」

■負面效應

這讓人們無時無刻成為心理實驗室的白老鼠,也以非快的速度轉變人們行為。

在古騰堡發明印刷術的好幾個世紀之後,不識字的人仍不在少數。相較之下,思科預期到 2016 年時手持裝置的數量會超過人口數。而一切都得感謝無所不在的智慧型手機,讓「人們不再看畫,而是直接拿起手機來拍攝作品。」華府美術館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 館長 Elizabeth Broun 指出。

科技歷史學家 Edward Tenner 表示,而那些追著暴風的人,也因為智慧型手機可以查看氣象報告而膽子更大。這也成了警察的麻煩,因為在大家撤離時,警察還要對付這些追逐暴風的人。

自閉症的孩子因為使用了新的手機應用程式而受到啟發,相當溫馨感人,但通常也會伴隨著另一面:比方說演員亞歷鮑德溫不願停止玩手機遊戲,而被踢下飛機-這就不怎麼光彩。

iPhone 究竟扮演「思緒的腳踏車」,如同賈伯斯推出首部 Mac 電腦時的描述,或是它其實為人們想得太多,也阻礙了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溝通?問題的答案在它變得更強大也更入侵人們生活時,會變得更明顯。

■未來發展

曾幫蘋果行銷的創投人 Bob Borchers 表示,未來 iPhone 會提醒你,且主動幫你做事。「為什麼手機不能知道我想身材變好,然後若未來 15 分鐘有空閒時,Siri 會說『你希望我未來 15 分鐘閒置好讓你健身嗎?』」他說。

這樣的前景也許能啟發全人類,或是讓人嚇個半死;但 iPhone 的未來發展還有傳輸數據方案受限的加持。通信商開始揚棄行動上網吃到飽的方案,逼消費者用多少頻寬就付多少。

分析師指出,2012 年 Q1,AT&T 付給蘋果的支票就達到 30 億美元,甚至超過其自身網路投資的金額。因此, iPhone 成癮的成本,或許並不操之於消費者。

雖然 iPhone 的巨大成功影響人類行為,但未來通信網路的經濟機制,可能使人們對它的依賴受限。(文:陳律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nchen 的頭像
    ingnchen

    ☄ingnChenの書房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