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了確保原油的穩定來源,大陸奉行經濟利益掛帥政策,徹底把外交放一邊,也就是大陸的所謂「獨立外交政策」。然而,不計代價取得海外油田,也讓其國營的石油公司吃了不少苦頭。

 為了原油問題爭執不斷的蘇丹與南蘇丹,其勉強維持的9個月和平終究難以為繼。以南蘇丹佔領其邊境的油田為由,蘇丹19日向南蘇丹宣戰,同時,聯合國安理會日前表示考慮制裁南蘇丹。蘇丹境內的動盪局面,已經使大陸國營石油公司、中石油付出昂貴的代價。

 大陸為保障原油來源,積極向海外收購油田。中石油海外石油產業王冠上的明珠、也是其第1份海外石油資產,就是1997年取得的蘇丹境內油田。

 成功背後 充滿艱辛

 當時,國際社會的制裁迫使雪佛龍公司放棄在蘇丹發現的油田,而中石油按照同樣優厚的條件接手。隨後中石油繼續在蘇丹擴大投資,現在在蘇丹境內的石油產量占中石油海外總產量的70%。蘇丹2010年共出口原油1,900萬噸(佔國內總產量的80%),其中1,250萬噸(65%)都銷往中國,占中國石油進口量的5%。

 中石油在蘇丹的成功,是以在安全和政治方面付出的龐大代價為交換。蘇丹自1987年起,信仰基督教的南方和信仰伊斯蘭教的北方政府之間持續內戰,一直到2005年雙方才達成和平協議,長達22年的內戰終告止歇。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3至2010年間,蘇丹西部的達佛地區又爆發了激烈武裝衝突,現在儘管衝突已經基本平息,但是該區域大部分地區仍然處於法律真空狀態。長期的動盪也給中石油和其他中國公司帶來了多方面的嚴重威脅,包括時有發生的員工遭綁架乃至被殺害的事件。

 大陸與蘇丹之間的合作給中國帶來一連串外交上的困難,也危及大陸的國際聲譽。打一開始,中石油的投資就遭到國際社會的聲討,因為這種做法違背聯合國對蘇丹進行經濟制裁的決議。中石油集團旗下的上市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在國際股票市場上市期間,迫於輿論壓力,不得不將蘇丹境內的石油資產保留在母公司名下,而不是劃歸上市公司。而隨著達佛地區武裝衝突升級,大陸又再度面臨壓力。

 南蘇丹獨立之後,中石油以為苦日子終於到了頭,但卻是另一場惡夢的開始。2011年7月南蘇丹獨立,一下子就佔去原蘇丹境內75%的石油產量,但是南蘇丹地區石油的唯一出口通道,又要途徑北蘇丹境內,雙方就南蘇丹需要向北蘇丹支付的費用金額爭執不下。南蘇丹的建議是每桶1美元,北蘇丹的要價是每桶36美元。

 蘇丹內戰 問題更多

 南蘇丹政府將其境內原屬蘇丹國家石油公司的資產全部充公,停止支付管道運輸費,並且不再向北蘇丹供應原油。北蘇丹為了報復,2012年1月在紅海碼頭扣留了3艘南蘇丹原油貨船。1個月後,南蘇丹宣佈驅逐佩特拉達國際集團(Petrodar)總經理,指責該公司協助北蘇丹扣留本國原油。而佩特拉達,正是中國石油公司在蘇丹的主要運營機構。

 在尋求新出口線路過程中,南蘇丹與肯亞、埃塞俄比亞兩國達成協議,計劃建造1條從南蘇丹通往肯亞沿海地區的輸油管線,並在肯亞境內建設煉油廠。這項工程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完成,目前仍難以確定。

 中石油和大陸政府突然發現,他們在蘇丹與南蘇丹這兩個彼此激烈對抗的國家都有大量投資,在情況出現轉機之前,在商業、外交和安全方面需要面臨的挑戰,很可能還會變得更加嚴峻。

 

  • 2012-04-22 00:45
  •  
  • 工商時報
  •  
  • 【謝璦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