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_260301_1  

日本失落的二十年期間,積極由製造轉服務,現在中國也在走同樣的路。長期旅居日本的肖敏捷,更能深入探究中國經濟改革。

長期旅居日本,目前為日本富迅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肖敏捷,在「二○一二年先探趨勢論壇」中,剖析當前的中國經濟現況,與轉變成內需導向時,如何在調整期間掌握觀察重點。以下為其當日講演精要。

 

日本失落二○年可作借鏡

 

過去投資界或是金融界的人不斷嘲笑日本或是日本市場,當時還有人說,中國一流的人才留美、二流留歐、三流才到日本,但真的是這樣嗎?泡沫經濟確定後,日本人真的有像外界想的那樣笨嗎?都沒有積極克服泡沫後所帶來的經濟危機嗎?而這二○年的轉型期間,一次又一次殘酷的失敗、不停探索經濟發展的新方向,而外界似乎只看到首相一直在換人。

 

其中,最大的轉變就是發生在金融業中,當時受挫下,倒了不少相關金融企業,雖然過程影響巨大,但卻也是必經之路。反觀,美國金融海嘯後,卻不再有更大的改變,現在的日本金融業,雖然沒有特別之出色的競爭力,但財務體質幾乎是全球最好的。

 

目前的日股,雖然離過去三萬多點的指數位置還很遠,但請大家留意,去年有四成的日本公司股價創歷史新高,這才叫改朝換代。服務業已成大宗,這就是轉型過程的初步成果。

 

中國目前也已進入改革、轉型期,而且,這個調整可能長達十年。經濟層面上,金融海嘯時,全球都寄望中國政府出手救市,而中國也很大方地祭出高達四兆人民幣的救市政策,把未來五至十年的潛藏成長力都吃光了。雖然救了全球經濟,但卻傷了自已。

 

中國經濟放緩是好事

 

今年二會方面,全球都對中國官方下修經濟成長率目標而憂慮,這反而讓我覺得有點驚訝,原本認為,在這一輪的經濟調整期下,中國官方可以不再需要公布GDP成長目標,但中國官方仍舊按往例公布。

 

值得慶幸的是,官方對於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目標仍表示看好自身經濟體系,加上溫家寶暗示人民幣已升值的差不多了,可能表示中國製造業還有三至五年左右的時光可以喘息。外界對於目前中國經濟的憂慮是多餘的,成長率持續下修本來就是必然發生的事,也是調整為內需市場必經的陣痛期。

 

主要原因在於,過去十年,主要的勞工多半集中在製業上,但隨著勞工成本上揚、工廠生產程序減少等,都讓雇用的勞工數與經濟成長不成正比,而反應在雇用彈性值上(就業人數今年與前年之差 實質GDP成長率),製造業雇用勞工的下滑趨勢相當明確。

 

其次,以目前陸股的交易中不難發現,前十大的主要交易股,幾乎都具有官股色彩,而國有企業也占總市值超過四○%,要改革,「國退民進」一定要發生。像這次的二會,有人就提議政府機構交際禁止使用茅台酒,雖然令人聽來有點怪,但卻也顯示國有企業力量太強,壓抑了民間創新及市場效率。相同的,人民幣雖然在一九九六年經常帳自由化,但至今資本帳卻仍舊沒開放,這就是另一種型式的保護,同樣也不利於社會發展。

 

內需調整觀察重點

 

中國GDP成長率的放緩其實是好事,若把原先基礎建設等政府投資支出的錢拿去做社會保障,雖然短期GDP成長效果不見了,社會保障較健全後,民眾可支配所得也不需去擔心老年生活、就醫、孩童就學等問題,民眾才會真的對消費這檔事心安。進而就會像歐、美、日等已開發市場般,居民消費已經養成習慣,不再需要過度的政策刺激;就算是金融海嘯期間同樣敢去消費,那才會是長期的消費效果,也是我們應當關心的重點。

 

整體而言,目前的中國將是續文化大革命到改革開放後,另一個全新的契機,若依國務院的規劃順利進行,未來雖然會面對勞動人口減少的壓力,但勞動力卻會提升。而經濟結構上,投資、工業占GDP貢獻的比重也將降低,而消費及服務業將開始崛起;尤其在一一至一五年間,二者走勢形成交叉,不僅邁向如日本由內需市場帶動發展的經濟體,更為投資人創造龐大機會。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666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