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禧第一個十年即將走入尾聲,2010年對於執政者與各國央行而言,危機四伏,疲於奔命;對於全球流竄的熱錢而言,卻是流奶與蜜,遍地黃金。此時此際,有關投機大鱷索羅斯聚資狙擊新台幣的傳言,再度「匯聲匯影」,導致台幣本周每天面臨30元保衛戰。
然而,央行力穩台幣匯率,做到流汗卻被嫌到流涎。我們要抱不平地問:從去年到今年,匯市喊「狼來了」不下數回,如果這次狼真的來了,除了央行每天認真「趕狼」,相關部門與匯率敏感企業做好「趕狼」或者「與狼共舞」的準備了嗎?
匯率升貶,本是一體兩面,有人受益就有人受損。以近期股市表現為例,電子股固然受挫於台幣升值,內需與資產股卻受惠於增值效應。由於難求兩全其美,主管當局只能取最大公約數,確立主軸,再進行微調。
台灣經濟現況既是出口導向,根據主計處深入拆解產業關聯表後發現,今年逼近10%的經濟成長率,有68%來自出口貢獻,無所謂內需與出口的雙引擎。那麼就匯率政策而言,優先捍衛出口競爭力,也就順理成章。
如果世界風平浪靜,匯率能持穩在理想區間,讓損益兩方達到均勢,應該是各國央行的一大想望。我國央行總裁彭淮南也有一個台幣浮動的理想區間,他去年10月在立法院答詢時曾表示,2008年台幣因外資匯入一度升值到30元,後因金融風暴而在2009年2月回貶至35元,「台幣就在這個範圍內波動」。此番談話後來就被解讀為「30-35元」是彭淮南區間,30元則被稱為彭淮南防線。
偏偏近年世局動盪不安,先有美國次貸危機牽動全球金融風暴,後有歐元債務骨牌效應衝擊匯率穩定,通膨赤燄高漲的中國明年又面臨雙率雙升的考驗。三者交互作用,全球匯市動盪頻仍,央行要堅守匯率理想區間又談何容易。相關部門與匯率敏感企業,更不應該將因應客觀環境巨變的責任全推給央行。
遺憾的是,當台幣升幅低於其他亞洲貨幣時,就有人跳出來痛批央行為了出口業犧牲全民利益;還有人等著看台幣升破彭淮南防線的好戲,連索羅斯復仇13年未晚這類「天曉得」的理由都搬上檯面。一旦台幣升幅高過其他亞洲貨幣,又輪到出口業攔轎喊苦,直言央行若守不住28元,大家都玩不下去;另有人則呼籲央行要採取更激進的資本管制作法,才不會被熱錢「吞下去」。
換言之,有人主張央行要順勢而為,有人要求央行逆水行舟。央行如果沒有動態均衡的定見,以及柳樹折腰不折枝的彈性,熱錢恐怕早就長驅直入,等著製造更大的資產泡沫。投資人即使賺到眼前的價差與匯差,未來終將遭致泡沫破滅的反噬。
央行趕狼,旨在穩住經濟發展的現況(亦即確保出口競爭力),卻不能與「反對新台幣升值」劃上等號。守住30元防線,代表央行的勉力而為,一旦被攻破,也不應被視為彭淮南施政的失敗。
更深一層分析,央行趕狼,其實是在為相關部門與匯率敏感企業爭取「與狼共舞」的適應期。這裡的「狼」,不僅僅是以索羅斯這類投機大戶為代表的眾多熱錢組合,更意味著亞洲貨幣在熱錢簇擁與人民幣看升下,中長期升值的必然趨勢。央行所能做的,是阻撓眼前熱錢危害的速度與廣度,以及不讓台幣出口競爭力落後韓國、日本等主要對手國。至於如何化「亞幣中長期升值」這匹狼的危機為轉機,則是相關部會與匯率敏感企業本身不可忽視的課題。
再以電子業為例,薄利的下游代工廠苦於匯率波動向上,無法忍受台幣在短期內急升至28元是事實。但上游半導體業積極拓展利基,善用升值降低進口設備成本,彌補對出口的傷害,也因此晶圓雙雄台積電與聯電高層才能以過來人經驗,相對坦然面對新一波台幣升值考驗。
就中長期而言,台幣2字頭時代一定會再來,對企業的經營挑戰也必將遠大於當年廣場協定後,台幣在1986~1992年激升近4成的衝擊(1985年均39.85元,1992年均25.1629元)。當時台灣出口業搭上中國改革開放的列車,大舉西進投資避險,而開創了「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全球運籌」的全新代工模式。如今中國勃發,啟動產業轉型,台商在台幣與人民幣雙升壓力下,勢必要以加倍智慧因應,才能在再升級的浪潮中存活,這也是產業競爭優勝劣敗的殘酷事實。
執政當局現正積極擘畫「黃金十年」,力推「內需與出口」雙引擎,必然不樂見內需引擎還沒壯大前,現所倚重的出口引擎先熄火。因此,各部會對央行勉力阻止台幣激升,理當樂觀其成,萬不該大潑冷水。而對於亞幣升值帶動的國內產業再升級,如何重新分配發展資源,以達到真正的內需提速(而非為出口服務的假內需)、出口穩固的黃金目標,同樣有賴相關部會以加倍智慧因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