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月十三日過世的美國外交家郝爾布魯克(Richard C. Holbrooke),是卡特政府的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在這個位置上,他和台灣及大陸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特別是與台北斷交及與中共建交,但郝對台灣從無好感,而且斷交時發生的一些不愉快事件,更加深了郝對台灣的惡感,影響所及,郝拒見台北派駐華府的首任駐美代表夏功權(經史東參議員大力干預,勉強見過一面),當時擔任外交部次長的錢復成了不受歡迎的人物,華府變成他的禁地,一直到雷根當政後,情形才有改善。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五日卡特宣布承認中共和台灣斷交後,美政府派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率團訪台談判爾後雙方的新關係,在機場遭到錢復當頭棒喝,隨後發生暴動,危及克卿及其隨員的安全,使郝爾布魯克極為憤怒,若非當時坐鎮華府的楊西崑次長與郝大力斡旋,克里斯多福可能全團立即撤回,原機返美。郝把整個事件的矛頭指向錢復,因此他事後在索拉茲主持的亞太小組聽證會上,指控錢的整個外交生涯都在破壞(derail)美中關係。

     郝爾布魯克出任亞太助卿時才三十五歲,年少氣盛,加以他是自由派,對台灣的威權統治本就厭惡,偏偏他上任不久,就得去台灣為范錫國務卿訪問大陸(一九七七年八月)向蔣經國做簡報,而他抵達台北後,被守候的記者們團團包圍,連他的襯衫都差點被撕破,從此對台灣觀感惡劣。

     我除了親耳聽到他在國會山莊上對錢復的指控外,也曾聽他說台灣當局對卡特政府的人權外交持contemptuous(鄙視)態度,從這些言行不難知他對台灣的好惡了。卡特落選後,有十餘年的時間郝在華爾街經商,為了生意郝曾去過台灣,印象有無改觀,不得而知。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五日上午九時(卡特宣布與中共達成建交協議的十二小時前),郝爾布魯克把中華民國事務科長費浩偉及中蒙事務科長宋賀德(Harry Thayer,曾任AIT台北辦事處長)召到他的辦公室,劈頭就對他們說:”We’re going to do it now.”(我們現在就要做了,指和中共建交),費、宋二人起先還以為郝開玩笑呢,儘管這是他們主管的業務,但事前毫無風聲,難怪他們不相信,可是看到郝鄭重其事的要他們立即展開工作,並宣布調集國務院所有的中國專家成立special task force (特別工作小組),全天候處理美中建交及和台灣斷交的全部事宜,這就使他們不得不相信the moment of truth(真實的一刻)終於到來。

     事實上,郝爾布魯克本來也被蒙在鼓裡,要不是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替他向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說項,他也是要到十五日卡特宣布前才知道。整個建交談判完全由布里辛斯基和他下面的中國專家奧森伯格(Michel Oksenberg)掌控,國務院完全在狀況外,那時國務卿范錫正在中東從事外交旅行,因為布知道范不贊成在那個時候和中共建交,所以要搶在范錫不在華府時,國務院不知情下完成此事,這是為何布里辛斯基保密保到滴水不漏,絕對不許郝爾布魯克預聞此事。

     但郝十二日深夜在白宮看到建交公報後,在軍售方面做了一件對台灣的好事,原來美國在這事上含混其詞,造成一年後將中止軍售的錯覺,郝指出國會絕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承諾,迫使布不得不命令伍考克(Leonard Woodcock,美駐北京聯絡處主任)與鄧小平在最後一分鐘重啟談判。

     布、郝的心結本就很深,肇因於卡特當初組閣時,郝對卡特說了些不利於布的話,因為他擔心布里辛斯基大權在握後,會和范錫爭權,使季辛吉和羅吉斯國務卿失和的歷史重演,這話大概輾轉傳到布的耳裡,從此對郝銜恨在心,因此一九七八年五月布里辛斯基訪問北京與鄧小平會談,硬是不讓郝參加,事後又不讓郝看會談紀錄,使郝顏面盡失,為之氣結。郝為此在返回華府的飛機上和奧森伯格幾乎大打出手,《紐約時報》記者邰培德(Patrick Tyler)所著《長城》(A Great Wall)一書,對此有生動與翔實的記載。

     郝爾布魯克雖然已死,恐怕在九泉之下,他對台灣和布里辛斯基都有餘恨而難暝目的。

 

  • 2010-12-17
  • 中國時報
  • 【傅建中】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