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歐巴馬政府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特別代表理察.郝爾布魯克(Richard Holbrooke,見圖,美聯社照片).jpg 

歐巴馬政府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特別代表理察.郝爾布魯克(Richard Holbrooke),是當今美國外交界最有能力、最具才華但也是最自大、跋扈的傳奇人物。他從事外交工作將近半世紀,從甘迺迪時代到歐巴馬政府,其間凡是民主黨執政,他一定會出來做外交官。從六○年代的的越戰到今天的阿富汗戰爭,他都是親歷者和見證人,他的最大成就是在一九九五年促成解體後內戰不已的南斯拉夫(波士尼亞)達成德頓停火協議。

     在歐巴馬和希拉蕊最需要他的時候,六十九歲的郝爾魯克卻因大動脈碎裂而於華府時間周一下午辭世。已經掉進泥淖的阿富汗困局將益顯棘手,環顧美國外交界幾乎找不到一個可以取代郝爾布克的幹練之才。美國外交界鬧人才荒已久,因此歐巴馬兩年前上台後經由希拉蕊國務卿的推薦而起用早已超過退休年齡的外交老將郝爾布魯克。郝臨危受命,心裡充滿了複雜的感覺,一方面很高興重登外交舞台,又可在聚光燈下亮相,但另一方面他亦深知要想解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問題比登天還難。

     郝爾布魯克是紐約猶太裔,讀高中時的好友是大衛.魯斯克,大衛的父親就是甘迺迪與詹森時代的國務卿狄恩.魯斯克。郝氏就讀布朗大學時胸懷兩大願望,一是當《紐約時報》海外特派員;二是做外交官。他畢業後向紐時求職,並把他主編布朗大學學生報的作品送給紐時審核,結果未被錄用,他只得退而求其次,報考外交官倖獲錄取。一九六二年被派往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出任國際開發總署官員,後來歷任美國駐越大使泰勒和洛奇的助理。他的同事之一安東尼.雷克日後擔任柯林頓的白宮國安顧問。郝氏在越南駐足六年,他和大他七歲的紐時駐越特派員大衛.霍伯斯坦結為好友,並常提供一些內幕消息給霍伯斯坦。二○○七年四月二十三日霍氏在加州車禍喪生,六月十二日於紐約河邊大教堂舉行追悼會,郝爾布魯克偕作家妻子凱蒂.馬頓到場追懷老友。凱蒂是郝氏的第三任妻子,凱蒂的前夫是已故ABC電視新聞主播彼得.詹寧斯。

     郝爾布魯克年輕時的遺憾是沒有當上紐時海外特派員,中年以後的最大憾事則是與國務卿無緣。郝氏是個野心勃勃的外交官,他想當國務卿,乃是華府權力走廊中人人皆知的事情。他的兩次機會都被女性搶走,第一次是柯林頓任命歐布萊特出任國務卿,第二次是歐巴馬拔擢希拉蕊。郝氏飲恨國務院的原因,也要怪他自己跟錯人,二○○八年大選時,他力挺希拉蕊,還出任希拉蕊競選委員會主任委員,他以為希拉蕊一定會脫穎而出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郝爾布魯克雖沒當成國務卿,但他至少在美國外交史上締造了兩項紀錄,一是在一九七七年以三十五歲青壯之年當上主管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成為外交史上最年輕的助卿;二是柯林頓時代出任主管歐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而成為外交史上唯一主管過兩個不同地區的助卿。郝氏曾於一九七七年兩度訪台,晉見蔣經國時,宋楚瑜做翻譯。數年前紐時星期雜誌曾刊登蔣郝會談,學生在中間傳譯的照片。

     郝氏具有多方面的才華,辯才無礙,文筆又好,曾主編過《外交政策》期刊五年。曾做過詹森政府國防部長的華府權力掮客克拉克.柯立福一九九一年出版回憶錄《總統顧問》內容精彩,極獲好評,這本書實際上就是由郝爾布魯克捉刀。郝氏於一九九八年推出《終結一場戰爭》敘述其促成德頓協議的經過,書評甚佳。郝氏自己雇有幾個私人助理幫他蒐集資料和有關他的新聞剪報,《紐約客》雜誌主筆傑夫.杜賓在CNN上說,最可惜的是永遠看不到郝爾布魯克親筆寫的回憶錄了。

     身高六呎二吋,體型魁梧的郝爾布魯克,在外交場上「名滿天下,謗亦隨之」。他的強勢姿態和得理不饒人的作風,近乎「霸凌」,使許多國際對手怨氣橫生。他曾當面大罵腐敗的阿富汗總統卡札,兩個人吵得臉紅耳赤;他和很多同事相處不睦(包括娶華裔女子的美國駐阿富汗大使艾江山)。副總統拜登曾向《華盛頓郵報》老記者鮑布.伍華德告狀說,郝爾布魯克是他所見過的「最自大的討厭鬼」,但又說歐巴馬找他主管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事務,乃是「找對人了」。

     郝氏在談判桌上軟硬兼施,甚至會恫嚇對方,當年曾露骨地恐嚇塞爾維亞領導人米洛.塞維奇說:「你不接受停火協定,我就叫飛機炸你。」但郝氏知道如何出招、如何為雙方找到下台階、如何為雙方留空間而不要把對方逼到牆角。儘管有人稱他是:「恐嚇者」或「狂牛」,但他的聰明才智和外交手腕早在六○年代初就受到著名外交專欄作家李普曼的肯定。

     在人才凋零的美國外交界,走了一個郝爾布魯克,很難再找到一個像他那樣擁有排難解紛本領的人,尤其是在中亞已陷寒冬的季節。


 

  • 2010-12-15
  • 中國時報
  • 【林博文】
  • 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時的國務院東亞助卿郝爾布魯克(Richard Holbrooke)(見圖,美聯社).jpg 

    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時的國務院東亞助卿郝爾布魯克(Richard Holbrooke),十三日因主動脈剝離急救無效逝世,享年六十九歲。他曾調停波士尼亞戰火而獲國際稱道,歐巴馬譽之為「美國外交政策的巨人」。

         郝爾布魯克十日在國務院不支倒地。送往喬治.華盛頓大學附設醫院,手術歷時廿一小時,但未脫離險境,延至周一晚上辭世。

         歐巴馬向郝氏的家人表達慰問,並讚譽郝氏「使美國更安全」,「他的同事都知道,不幸成為他談判對手的人也清楚…他從不放棄」。希拉蕊褒揚他是美國「最勇往直前、全力以赴的公僕」。

         郝爾布魯克生於一九四一年,自布朗大學畢業後出任外交官,參與過美國與北越的「巴黎和會」。後擔任《外交政策》雜誌總編輯,在卡特總統任內擔任東亞助卿。柯林頓政府任內,他擔任駐德大使、駐聯合國大使,成功調停波士尼亞戰火。去年元月就任負責阿富汗及巴基斯坦事務的特使。

         郝氏有幾個著名外號,一為「推土機」,意思是上了談判桌,任何艱難險阻都一掃而光。另一是「憤怒的公牛」,總令對手畏懼三分。

         卡特政府與中共談判「關係正常化」時,郝氏曾來台向蔣經國總統簡報。然由於他得罪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且布氏向國務院奪權,因此布氏與鄧小平的關鍵對話,刻意不讓郝氏參加,最後關頭的進展也向郝氏隱瞞。理由之一竟是他與CBS記者索耶(Diane Sawyer)談戀愛。

         郝氏數度與國務卿一職擦身而過。在美中台關係中,郝氏受到矚目的是他主張美中簽署「第四公報」,以強固雙方在國際事務的合作關係,不過這種想法未成為主流。

     

  • 2010-12-15
  • 中國時報
  • 【劉屏/華盛頓十四日電】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