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研究權力關係的都知道,權力是一種會上癮的東西,而權力最大的癮頭,乃是「機密」!

     因為,當人們擁有了權力,即擁有生產、製造、控制和解釋機密之權,從最粗暴的這一面而言,有權力的人可以把機密當成柵欄,將所有的國民當成外人阻擋在外,他在機密的保護下,即可從事一切他自以為是的行為,從大的貪腐、利益的交換、弊端及缺點的遮蓋,政策的反反覆覆等都可獲得庇護。古人說:「自由,自由,多少罪惡都假汝之名而行!」而廿一世紀的此刻,這句話已可改為:「機密,機密,多少邪惡無能都假汝之名而被庇護!」

     而在最柔性操作的這一面,機密這道柵欄,將人們劃分成欄內欄外,於是資訊不對等的反自由討論關係即告出現。有權力的人以機密為名拒絕提出數據和政策的憑據,因而資訊對等的公共討論即不可能,他們由於獨占了訊息,遂可以恣意扣別人「沒有建設性」、「為反對而反對」的帽子。政治上的無聊口水,公共政策的非理性爭執,如果追根究柢,它其實都起源於以機密為名的資訊壟斷。有權力的一方由於可以利用機密造成的資訊不對等而任意扣別人帽子,占盡罵人的好處,於是他們也就樂此不疲的繼續機密下去。多年前美國聯邦參議員莫里漢(Patrick Moynihan)主持兩院對機密問題的監督委員會,他即指出,機密濫用所造成的資訊壟斷,不但滋長了腐化無能,也違反了保障民主的民主程序及惡化了公共討論的氣氛與文化。哈佛大學倫理學教授丹尼斯.湯普森(Dennis F. Thompson)在近著《重建政府責任感》論文集裡甚至明言,以機密為名的不公開、不透明和缺乏公共討論,乃是當代政治人物缺乏責任感,因而無能程度日增的關鍵。當代「陰謀理論」也指出,當一個政府對特殊重大公眾事務,仍以這樣那樣的理由保持機密,它就無法擋得住各種陰謀理論的趁勢而起,而陰謀理論的出現,它所反映的乃是政府公信力的失去,以及一個社會賴以存在的互信開始剝離消失。

     因此,機密問題乃是個不容小覷的課題,有權力的人確實可在機密建構的柵欄內過足權力的癮頭,但機密卻也是個兩面刃,這一面可以讓人過足權力之癮,但另一面當條件改變,這種機密之網一旦出現破洞,這個政府的公信力就會快速滑落。就以台灣為例,我們政府從美牛談判、ECFA談判,一直到現在的二代健保及連勝文槍擊案,都顯露出它有著喜歡躲在機密背後搞東搞西的偏好,這是一種柔性的藉著機密而遂行政治操縱的伎倆,當這種伎倆搞多了,它最後只會讓機密這個兩面刃的鋒芒倒打回自己,而讓自己在國民心目中的信心盡失。

     任何研究機密問題的都知道,一個國家真正的機密其實並沒有那麼多,尤其是牽涉到公共利益時,這種機密更是少之又少,許多所謂的機密,如果檢討到最後,人們會發現它只不過是有權力的人的一種權力過癮而已。也正因此,如何自我約束這種權力的過癮感,將一切回歸到民主的應當程序內,才是重建政府責任感的關鍵,政府在涉外談判時不容以機密為名擅行人民利益的私下交換,在內部事務上更應將一切訊息及政府的決策來由清楚而透明的交代,只有能夠試著去說服人民的政府,才會是個有責任感和有能力的政府,用機密為網,所遮蓋的只是自己的無能而已!

     當今的世界已在改變,最近「維基解密」網站的風波已顯露出,民主已進入新的階段,民主未來的公敵乃是政府以機密為名的權力保護網,這個保護網企圖利用人民被矇在鼓裡而剝削之操縱之,它已不被人民所接受。少數人假藉機密之名去做涉外談判,悄悄把國民利益出賣掉;少數人竟連健保資訊也都不對國會公開;另外則是更少的人竟然意圖將連勝文槍擊案以機密為名朝著他們意圖的方向去辦。機密的背後躲藏著太多的私心自用,人民是不會接受的!(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