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歐盟及IMF透過7,500億歐元的緊急紓困方案加上ECB購入主權債信危機國家公債,適時地阻止希臘主權債信危機擴散。然而11月起,愛爾蘭的主權債信危機浮上檯面,雖然歐盟及IMF於11月28日同意紓困,但卻無法消除市場對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甚至義大利主權債信的擔憂,主因在投資人擔心,當紓困方案於2012年底到期後,接受紓困的歐元區國家將何去何從?無怪乎近期歐元從11月4日兌美元的1.424,快速貶值8.08%至12月2日的1.3089。
事實上,愛爾蘭的主權債信危機再度凸顯歐元區的結構性問題。在共同貨幣之下,區內各國長期維持固定的相對價格,其競爭力差異無法藉由匯率來調整,進而形成持續性的貿易不平衡。為彌補需求不足,競爭力較弱國家的公共或民間部門支出必須超過其所得。超額支出若表現在公共部門,就會過度膨脹其政府債務,形成主權債信危機,這就是希臘的情形。超額支出若需透過銀行過度信貸支應,即易形成金融危機,當瀕臨倒閉的銀行必須依賴政府赤字援助時,主權債信危機亦將浮現,這就是愛爾蘭的情形。
解決這種結構性問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競爭力較弱的國家脫離歐元區,再藉由其匯率的貶值來改善各國貿易收支的不平衡。但歐元區並未設有退場機制,因此為融通所需,德、法等國早就投入大筆資金借予這些身陷主權債信危機的國家。此時若貿然讓這些國家脫離歐元區,其必然面臨貨幣危機,銀行體系甚至將出現擠兌的問題,進而形成更嚴重的金融危機,透過銀行體系的傳遞,到時反會傷害到其他國家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基此,德、法乃倡議在歐盟的架構下,設立常設性的紓困機制,取代5月通過的緊急紓困方案。
然而,紓困機制一旦變成常設,歐元區極易面臨道德風險的威脅。具體地說,若投資人毋需共同負擔紓困成本,將存僥倖心理去購入主權債信危機國家的政府公債,此將間接助長其結構性失衡問題,讓歐元區陷入更大的危機之中。另一方面,市場對債務狀況較差國家舉債成本的要求將低估,間接引誘其財政當局過度舉債追求國內經濟成長。因此,在設立常設紓困機制的同時,實有必要加入債券投資人共同負擔紓困成本,以及限制這些國家過度舉債的條款。
自歐洲議會將該議題放到檯面上討論起,主權債信危機不但從希臘延燒到愛爾蘭,後者並被迫提早接受紓困,目前更持續延燒至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甚至比利時。這顯示,歐元區在設立常設紓困機制時,還必須同時考量該如何遏止因此而起的信心危機。對此,似可參考雷曼兄弟倒閉後美國財金當局的作法。
當時,美國面臨流動性問題與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等二項巨大的挑戰。具體地說,雷曼兄弟倒閉後,市場一度不信任大多數的金融機構,造成其借貸成本大幅攀升,形成信貸擠壓的問題。為解決該問題,聯準會設計各種緊急融資方案,並透過量化寬鬆政策提供市場充分的流動性,讓瀕臨崩解的金融體系得以起死回生。另一方面,市場質疑政府穩定金融體系的決心,也造成當時金融市場的混亂,直到美國政府推出7,000億美元的紓困方案後,市場才得以穩定。
目前歐元區也面臨到類似的信心問題,因此提供流動性並消弭不確定性是當局必須考慮的舉措。就此,首先是ECB必須肩負起更大的責任。希臘危機得以有效降溫有相當原因在於ECB適時地推出證券市場計畫(Securities Market Program),短短一個月內即購入400億歐元的公債。雖然11月起隨著愛爾蘭債信危機的升高,ECB再度重啟公債購買,但過去四周購入主權債信危機國家公債累計僅37億歐元,規模明顯不足。為消弭市場疑慮,勢必要擴大購買規模,提供市場更足夠的流動性。
其次,紓困方案規模必須要擴大。雖然5月時歐盟推出高達7,500億歐元的緊急紓困方案,但該紓困方案是由歐元區各國共同負擔。而其中希臘、愛爾蘭原先共應負擔194億歐元、西班牙634億歐元、義大利788億歐元,若這些國家也必須接受紓困,該方案實際可以動用的資金將遠不及原先所承諾的7,500億。
長期以來,ECB貨幣政策以調控通膨為目標,擴大公債購買將會增加其調控的風險;擴大紓困方案規模,則會讓德國等財政健全國家當局面臨選民的反彈。由於歐元區並非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當局能否及時推出各項同時處理結構性問題及避免信心危機的方案,令人懷疑。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歐債問題將持續是金融市場一股捉摸不定的逆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