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面對棉花價格、勞工成本和製衣費用攀升壓力,且消費者繼續撙節開支,無法忍受價格上漲等情況,服裝零售商想出善用布料或轉移生產地點等變通之道,對抗成本揚升。

 零售商在去年此時即已發出預警,表示服裝價格可能上漲,隨著美國的失業率持續盤踞在高峰,且薪資依舊不動如山,讓零售業者沒有漲價空間。

 零售商於是想出了變通方法,維持衣服價格不漲,例如同一塊布料用於多款服裝,此舉可讓製造商大量採購,壓低成本,或是服裝設計使用較少的布料,以及採用更多混棉材質。其他壓低成本的方式,包括將生產地點轉移到勞工成本較低的國家。

 連鎖零售商Target執行副總裁泰西亞表示,今年棉價揚升80%,合成纖維布料攀升50%。大多數的零售商已經採購春季和夏季的布料,所以消費者在秋季之前就可以察覺到上述變化。

 泰西亞表示,「我們並不希望走到改變設計,結果產品變得毫無吸引力的地步。」的確,如果業者在混棉布料添加太多便宜的材質,可能反受其害。

 顧問公司AT Kearney的負責人卡萊利表示,「美國消費者偏愛棉製品」。如果混棉的比例由90%或95%降至80%或更低,雖然可以紓緩成本壓力,但也有損消費者眼中的產品品質。

 美國服飾業者Abercrombie & Fitch執行長傑佛瑞(Mike Jeffries)表示,「布料價格明顯上升,這才是問題所在。」

 卡萊利表示,降低布料種類可以有效節省成本,成本降幅可達2位數之譜,端看零售商與布料廠議價結果,例如用5種布料製作10款服裝,而非8種布料。如果製造商小心使用該策略,消費者並不會察覺差異,用在牛仔褲等基本款,或是內裏等較不明顯的地方最為有效。


 

  • 2010-11-30 01:08
  • 工商時報
  • 記者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