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戰名將麥克阿瑟「晚節不保」,指揮韓戰聯軍部隊,在六十年前的十一、十二月及其後幾個月慘遭中共首批三十萬抗美援朝「志願軍」痛剿,而使這位已行年七十的老將既丟臉又難過。他恨透了共軍,他想到要用原子彈投擲中國東北,以報復中共出兵,並癱瘓東北,使共軍無法在該地集結,這些都是大家很熟悉的韓戰往事。但比較不熟悉的是麥帥到底打算如何炸東北?

     據解密文件顯示,麥帥準備在東北投擲三十四枚原子彈,他說要把東北變成一個六十年(或一百二十年)不能居住的放射性地帶!當時美國還沒有發明小型戰術性原子彈,要炸就得使用當年炸廣島、長崎那種類型的原子彈。史家戴立克(Robert Dallek)說,幸好杜魯門總統把麥帥炒魷魚,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從這個角度來看,打開中國大陸「竹幕」之門的尼克森,與北京建交的卡特都值得北京中南海和中國大陸人民的感謝,但他們似乎更應感激杜魯門!

     曾在洛杉磯加州大學和波士頓大學任教三年的戴立克最近出了一本極好的著作:《失傳的和平:一九四五至一九五三,在恐怖希望時期的領導風格》。這位著作等身(研究範圍以近代美國總統為主)的七十六歲史家探討二戰結束至韓戰停火後的世界局勢,以杜魯門、史達林、毛澤東、蔣介石、李承晚、金日成和麥帥等為主軸,剖析他們在領導統御上的得失。書中有一張蔣介石總統給杜魯門的親筆簽名照片,蔣在照片上寫道:「褚盟(即杜魯門)大總統惠存 蔣中正敬贈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六月二十日」,戴立克因不諳中文,在圖片說明中說:「這是張沒有日期的蔣介石照片」,他也不知道照片是送給杜魯門(原照藏杜魯門圖書館)。

     戴立克指出,韓戰的爆發即因李承晚;金日成和史達林的錯誤判斷而造成,其後杜魯門、毛澤東和麥帥亦犯了錯誤,而使戰爭延長、死傷更多。韓戰於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爆發時,李承晚已七十五歲,但仍血氣方剛,立志要以武力統一全韓,和小他三十七歲的金日成一樣都是強烈的民族主義者。戴立克與芝加哥大學歷史系主任、韓國近代史學家康明思(Bruce Cumings)皆認為韓戰之起雖係金日成揮師南侵但李承晚亦要負很大責任。他在一九四八年當選南韓總統後即鼓吹「向北前進」,一九四九年開始對駐防三十八度線的北韓部隊發動一系列武裝挑釁,但因沒有足夠的兵力和武器,也只能打了就跑,無法「向北前進」。他經常攻擊三十八度線北韓部隊的用意,一是引起華府的注意,以期獲得軍經援助,二是藉機剷除國內反對派人士,當時南韓有二○五個政治組織,李承晚又以獨裁出名,不能容忍在野勢力。

     金日成、史達林和毛澤東都判斷北韓一旦南侵,美國不會出兵,這也是錯誤的判斷。中共志願軍一開始把美軍打得落花流水時,美國曾要求停火。戴立克說,老毛被勝利沖昏了頭,一口拒絕,後來美軍使用強大火力猛炸狂轟志願軍。戴立克說,老毛害中共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準確的估計是志願軍死了九十萬人,有些專家說老毛拒絕停火,至少使志願軍多死五十萬人至六十萬人!中共元帥之一聶榮臻在回憶錄中說志願軍「在朝鮮打了三十三個月,也有不少傷亡,但比美軍要小」,這是抹煞事實的說法。美軍戰死三萬三千人,約十萬人負傷,南北韓軍民死傷四百萬人,中共至少出兵一百五十萬至二百萬,戰死或凍死約九十萬。

     戴立克說,杜魯門的錯誤是不應批准美軍越過三十八度線。當時北京即一再警告聯軍不要越過三十八度線,周恩來曾託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轉告美國勿超越三十八度線,周說「否則我們要管」。跋扈霸道的麥帥在仁川登陸成功後,怎麼會戛然止步呢,他當然要揮師追趕共軍。杜魯門未能阻止麥帥越過三十八度線,至少阻斷了他想在中國東北丟原子彈的念頭。事實上,在韓戰期間,杜魯門和一些美軍將領都曾發出投擲原子彈的威脅,康明思說繼麥帥出任聯軍統帥的李奇威將軍,甚至說過要用三十八枚原子彈的話。但真正想到要動用原子彈的卻是麥帥。

     據解密文件和麥帥死後(一九六四年四月五日去世)公布的訪問資料顯示,麥帥在一九五○年十二月九日和十二月二十四日分別提出要求三十四枚原子彈,其中四枚炸入侵軍隊,另四枚炸空軍基地,他說,原子彈投出後,再從台灣調派五十萬中華民國軍隊先駐防鴨綠江畔,然後再從日本海部署至黃海。

     好在三十四枚原子彈和五十萬國軍出兵韓戰的構想都只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戴立克引述十七世紀瑞典政治家歐森斯蒂那的話說:「這個世界為什麼被那麼少的智慧所治理?」少智慧加上無理性,才是人類的悲劇。

 

  • 2010-11-17
  • 中國時報
  • 【林博文】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g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